《邶风·式微》 是诗经中一首因不堪忍受劳役而表达怨愤的诗歌,

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

哪些轶事趣事系列(506)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邶风·式微》

《邶风·式微》 普遍认为这是一首人们因不堪忍受繁重的劳役而表达怨愤的诗歌。

《邶风·式微》 全诗共两章,皆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就要回家,这在缺少灯火的古代,是人尽皆知的常识。而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天黑了却仍然不回家,这到底是为何呢?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所谓的“君”,君主的事情大如天,为了给他们以方便,诗人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非人处境、不公正的待遇使他们对统治者愤懑盈腔,然而却终究无可奈何,只能继续做事,与后来者分享其愤恨、无奈和对明知不会实现的自由和公平的奢望。

这首《邶风·式微》,在古代流传很广。

东汉的郑玄学识渊博,他家的奴婢也饱读诗书,说出话来引经据典。他让一个丫鬟去办事,结果丫鬟办砸了。郑玄很生气,要鞭打她。

结果那个丫鬟很不服气,不停地为自己的错误辩解。郑玄见她非但不认错,反而顶撞自己,顿时勃然大怒,命人把她拖到烂泥坑里,以儆效尤。

不一会儿,另外一名丫鬟路过烂泥坑,看到满身泥巴的同伴,惊讶地问:“胡为乎泥中?”

原来丫鬟乙这一句话原来是引经据典,语出《诗经·邶风·式微》,意思是:“咦,小伙伴,你怎么在烂泥坑呀?”

丫鬟甲虽然一身烂泥,可是咱不能不能输了气场啊,她也引经据典回了两句:“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意思是:“嗨,别提了姐们儿。我正要辩解,正赶上那个老家伙发脾气!”

第一个丫鬟甲这两句话也出自《诗经·邶风》,属于《柏舟》篇。古代有学问的人讲究“断章取义”、“赋诗言志”,也就是从《诗经》里抽出几句来,不拘于原意,而是借用其字面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想法。

两名丫鬟的一问一答,虽然近乎玩笑,却也别有一番趣味。由此也可看出,她们虽为奴婢,文学修养还是很高的。

诗经邶风全部的诗(式微是诗经中一首因不堪忍受劳役而表达怨愤的诗歌)(1)

诗经邶风全部的诗(式微是诗经中一首因不堪忍受劳役而表达怨愤的诗歌)(2)

诗经邶风全部的诗(式微是诗经中一首因不堪忍受劳役而表达怨愤的诗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