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姚宗勋目录(意拳浅说--姚宗勋)(1)

从运动生理上来讲,人体所表现出来力的大小,除了与肌肉的解横断面的大小(肌肉的横径)有关以外,更大的程度上还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所谓生理横断面,是指神经支配肌纤维工作的能力。一束肌肉有成千上万的肌纤维,通常的情况下,大多数的肌纤维是不参加工作的,也就是不听从神经的调遣。而通过训练的手段,能够提高神经支配肌纤维的能力。也就是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意拳站桩实际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践证明:站桩训练可以达到从精神到肢体,由肢体到外界的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

意拳姚宗勋目录(意拳浅说--姚宗勋)(2)

综上所述,任何肌肉的活动都是靠神经支配的,神经又是受精神意志的影响,因此精神意志的控制是首要的。意拳所以要突出一个意字,其道理就在这里。通过站桩训练,能使人体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肢体间处处连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而不动”,练成自身感觉的高度灵敏协调,并通过松紧转化,培养整体的弹力,要求“无点不弹簧”,使之在技击中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全身皆法,“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的道理。最近有人于报刊发表“大成拳技击十八法”,并伪称得自王老密授,实为作者所编造,已背离意拳原则。要说有法,只有拳术原则原理以为法,非枝节片面刻板之方法。这一点,稍有实践经验得拳家是不难理解的。在近年来开展的散手和推手比赛中,明显地暴露出套路和固定招法在技击实战中的缺陷。如散手比赛,双方尚未接触前尚可从所立门户中看出练的是太极还是八卦,但只要一交手,立即变成了拳击加摔跤,正是“到厮打时忘了拳法”,不难理解的是:拳击摔跤到底是从实战出发的,没有那么多套路。从有关推手比赛的报道中看,也是平时训练的技术用不上,只要以力取胜。这就说明平日训练于实战的距离太远了。

意拳姚宗勋目录(意拳浅说--姚宗勋)(3)

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体验在站桩中所培养的浑元力,在肢体 有位移的情况下,是否仍能够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训练中要求不可用力,动作慢优于快,要静中求动,进而在微动中求速动,还要照顾到整体,“一动而不动”,试力是拳术训练中最困难一步,又最重要。王芗斋说: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试力所试之力名称很多,但不出力学范畴,如:螺旋力,三角力,杠杆力,斜面,滑车,轮轴等。意拳训练是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的。社会上传说意拳发空劲能隔墙打人,这是对意拳的不了解,意拳是一门脚踏实地的拳术,不是神拳。

“走步又称摩擦步,是结合试力进行步法训练。其原则要求是“上动而下随,下动而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整体协调,以有利于随时发力。

意拳姚宗勋目录(意拳浅说--姚宗勋)(4)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随即随势发力。

“推手”“散手”是意拳技击训练的两种形式,推手是为补散手之不足,亦是试力和走步的具体化,推手训练重要是解决当双方肢体接触时,要善于察觉对方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能牵制对方,施以有效打击。意拳推手是结合实战进行的。只有在实践中掌握了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功夫,不能设想对方怎样我再怎样,那只是一厢情愿。

意拳姚宗勋目录(意拳浅说--姚宗勋)(5)

散手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

意拳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同时也引起了国外一些人士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平凡而又独特的拳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了有关意拳的练功方法,许多省市体委科研单位设立专门机构对意拳进行整理和研究。

拳术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学术,学术如果没有创新和发展,它的生命力也就有限了。意拳愿与各拳种切磋交流,共同为繁荣武林,继承我国武术传统作出切实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