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许久没有观看韩剧了,是不是对于韩剧的印象还停留在“白血病”的年代?近几年的《屋塔房王世子》、《来自星星的你》、《美女的诞生》等韩国喜剧片的桥段开始被大家茶余饭后谈论时,我们似乎认为韩剧已经脱离了“不治之症”的狗血剧情。不过,这段时间的热播韩剧似乎又开始新一轮的“疾病”,从《坏家伙们》的反社会人格,到《没关系,是爱情啊》中的精神分裂症、人际关系洁癖症和焦虑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热播韩剧似乎已经开始向着精神疾病领域进军啦。而本期摇篮网《剧说》就跟你说说——游走在各大视频网站热播榜的韩剧《匹诺曹》中关于“匹诺曹症”的那些事儿!

剧说 第1期 总第1期 作者/金晨

当韩剧《匹诺曹》撞上童话故事《匹诺曹》

说起“匹诺曹”,如果你还脑子里出现的是那个一说谎就长鼻子得小人,那你可真心的是太out了!韩剧《匹诺曹》是由韩国长腿欧巴李钟硕与“让人心动的女神”朴信惠共同演绎,我们简单描述剧情的话,就是男女主人公一同攻克困难去做一名说真话的社会记者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其中女主人公就因患有说谎就会打嗝不止的“匹诺曹症”,难以从事其他职业,最终直面病症,选择做一名报道真实情况的社会部记者……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看过的童话故事大致剧情也同样如此,匹诺曹梦想从木偶变成真孩子的过程,充满恐惧和憧憬。木刻老人泽皮德用爱心雕刻了他,仙女赋予他生命,而匹诺曹因被仙女下了诅咒,所以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最终匹诺曹历经种种惊心动魄的险情,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

匹诺曹剧场故事(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个)(1)

“匹诺曹”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匹诺曹综合征,也叫被笑恐惧症(gelotophobia),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在1996年由德国的MichaelTitze发现并命名的,其中词根gelos在希腊语中代表“笑”,而phobia代表“害怕”,放在一起的这个词就代表“对被笑感到恐惧”。MichaelTitze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病人很担心被取笑,他们会去观察周边的环境,寻找被嘲笑或奚落的任何可能迹象。有时并没有明显的原因或证据,他们就会把环境中听到的笑声归结于在嘲笑自己,然后感到很不舒服。

患上“匹诺曹”,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匹诺曹综合征”患者一旦感到自己被嘲笑,就如临大敌,像遇到危险而不能逃跑的动物,恐惧得肌肉紧张、全身木僵,仿佛立刻变成了木偶。下一次再进入社交活动之前,被笑恐惧者会感到惴惴不安,对预期可能出现的嘲笑感到担忧害怕。很多时候,由于这种恐惧、尴尬的预期过于强烈而难以承受,他们干脆自己“宅”在一个地方,宁可孤独无聊,缺乏人际交流,也不愿冒这种可能变成可笑的“木偶”的危险。

究竟哪些原因导致了“匹诺曹”的出现?

对于这种“匹诺曹”的病症,科学研究者们试图以早年成长经历进行解释。他们推测,这些被笑恐惧者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确实经常受到来自他人尤其是家人的奚落、嘲笑,这些家人通过嘲笑引发孩子内心羞耻恐惧的反应,从而达到控制他们行为的目的。笑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和创伤,对于这些人来说,笑并不代表愉快,而代表嘲笑和贬低。早前已经有研究证实,在青少年时期有过被同伴欺负和嘲笑经历的被试,更可能对模糊情境或者善意玩笑情境产生恐惧、愤怒的反应。

小测试:你是不是我们身边的“匹诺曹”?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从一群人面前走过,这些人在互相交谈,你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他们突然大笑起来,你怎么想呢?

a.他们只是谈论到了值得开心的事情。

b.他们是在笑话我?我还是赶紧走开吧。

c.他们在笑话我!

其实,我想你已经猜到了测试结果。没错,当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你的生活里,而你因此开始焦虑或不安,并且心里开始紧张,我今天是不是穿的太奇怪了?我是不是身材很难看?最终,你会快速离开这个令你尴尬的场景,甚至一直久久忘不掉。

“匹诺曹”是极度敏感的!

如同我们刚刚做的小测试,“匹诺曹”是极度敏感的人群。为此,科学家们也对此做了相关的实验:瑞士苏黎世大学WillibaldRuch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对被笑感到恐惧者和不感到恐惧者在解释模糊情境下的笑声含义时明显不同。实验中给这两类被试听一些笑声的录音片段,这些笑声具有不同的情绪含义,让被试评价这些笑声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结果发现和对笑声不恐惧的被试相比,被笑恐惧者会更多地把由衷的愉快笑声评价为不愉快的,也就是说,即使是真正的开怀大笑,也很可能被他们知觉为发出笑声的人内心其实并不开心。

这个研究小组进一步就人际情境进行了区分,将笑的动机分为“善意的打趣”和“故意的嘲笑”两类,并让被笑恐惧者和普通被试评价这两类人际情境。结果发现,被笑恐惧者很难区分哪些情境是善意的开玩笑,而哪些是故意的嘲笑。虽然对于故意的嘲笑,两类被试都会产生羞耻、害怕和愤怒的反应。但对于善意的玩笑,被笑恐惧者相比普通人就显得有些敏感和过激了:普通被试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感到愉快和惊奇,而负性情绪的水平很低;而被笑恐惧者在此时却如同受到故意嘲笑一样,产生了羞耻、害怕和愤怒的反应。

“匹诺曹”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被笑恐惧者是一类对笑“过敏”,因此“笑不得”的人,即使是朋友之间愉悦、善意的玩笑,也会被他们严肃紧张地对待,你本来出于友好的笑声也可能使他们“心里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实际上,研究已经发现,被笑恐惧症与人格特点上的内向和神经质有很大关联,提示我们这类人本身的情绪敏感性和波动性较高。

这种紧张和提防,会使他们丧失掉许多人际交往方面的愉悦体验。被笑恐惧者对负性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差,和普通人相比,他们更容易沉浸在带有恐惧、悲伤或愤怒的影片情绪中,主观放大这些情绪,并且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平复这些强度更高的负性情绪。如此过于敏感、自卑、负面情绪较大的心理模式下,对于工作和生活也势必会产生影响,尤其是与周围朋友、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匹诺曹”源于童年时期阴影?摇篮专家告诉你:究竟该怎么应对孩子犯错而不发火?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过,科学研究者们推测,这些被笑恐惧者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确实经常受到来自他人尤其是家人的奚落、嘲笑,以为以此能够控制自己的孩子,但是终不知这会给孩子未来的心理造成影响。那么,既然如此,宝宝捣乱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该怎么做呢?看看摇篮专家是如何为你解答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罗静:其实养育孩子就是妈妈必需成长的一个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妈妈越乐观、积极、爱笑,孩子的情绪也就越稳定越积极越快乐。但是因为在养育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抑郁、委屈、愤怒,导致妈妈很容易失控,所以其实对于妈妈来说,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微笑面对宝宝是个很困难的,所以妈妈先要学会先留给自己成长的时间;第二个就是要得到丈夫的支持,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告诉爸爸,你现在就是垃圾桶,你现在需要听我说,学会倾诉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让自己成为一个情绪控制的高手。

(摇篮专家访谈: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幸福

小编对你说:各种“恐惧症”来袭,我们该如何释放自己?

稀奇百怪的恐惧症,我们应该听了不少了。小编简单列举就能想出不少,幽闭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高空恐惧症、选择恐惧症、婚前恐惧症、周一恐惧症……我们甚至还能自己因为恐惧某种情况而自命名“XX恐惧症”。那么,当这么多恐惧症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恐惧症主要是对外界特定的处境、物体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不合理而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回避反应的神经症,以少年儿童、青壮年和女性为多。

恐惧症来袭时,我们可以试一试自我脱敏疗法!脱敏疗法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心理疾病方式,如果我们只是恐惧,并没有其他过激的反应,那么想象脱敏是最为适合自我治愈的。想象脱敏过程为:一是将引起恐惧的事物根据其引起的恐惧严重程度,由低到高逐级分类;二是舒适地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微闭双眼,想象引起较为恐惧的最弱刺激,同时放松全身肌肉,直到恐惧感接近消失;三是由低到高逐级想象引起较强、更强恐惧的较严重、更严重刺激,同时,配合肌肉放松,逐渐增强对恐惧的耐受性,直到恐惧反应完全消失为止。

在逐渐的自我治愈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我们恐惧的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现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恐惧?有什么理由去逃避呢?

栏目编辑: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