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伙关系主要是研究掌柜(经理)与伙计的关系。

总的来说,在职场上,掌柜与伙计的关系是一种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总号大掌柜拥有的权力最大,各分号掌柜对资深员工和一般伙友也拥有定薪档次、决定去留等绝对权力,但掌柜与伙计的关系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掌柜会适时调整规章制度,激励伙友从业盈利,留住人才,比如设置顶身股制度,婚丧集体送贺礼等。掌伙关系可以从号规条约等中窥见一斑。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1)

比如太谷北洸曹氏家族:曹氏商业也采用股份制,东家出本取利谓之银股,掌柜、伙计以身入股分取红利谓之身股,又设“专东制”,也就是在曹氏各门财东中选择最具商业才能的人任专东,全权处理曹氏商业日常事宜,遇问题时召集各门主事共同商议,专东不仅有银股,还因为特别的责任和工作以身顶股1份。

曹氏家族实行掌柜负责制,专东的主要职责是选掌柜,选对人后委以重任,将本金与人事权等全权委托掌柜,掌柜的一切经营活动,专东不加干涉,让其大胆经营。掌柜被聘用后,专东主要起着监督和检验的职能,不能因一时利润之增减来评价掌柜能力,要能把准方向,调动掌柜能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掌柜对财东的忠诚。

持银股的财东对商号的破产亏本等承担风险,是无限责任制,持身股者不承担风险。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2)

掌柜的身股份额由财东视其能力、劳绩等确定,商号内部二掌柜、三掌柜、管账等在职者以及住号10年以上有劳绩的伙友的身股由大掌柜按其在号表现、能力及劳绩而定,大掌柜顶身股(俗称顶生意)最高可至1股,二掌柜、三掌柜顶身股最高可至七八厘,最高不能超过大掌柜,资深伙友则1厘、2厘、3厘不等,最高不能超过二掌柜、三掌柜。

通过身股而明确各人的收益回报与身份等级。曹家商号铺规很多,其中涉及到掌伙关系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条:

1、 入号。新伙友入号需有两个商号的掌柜或当地绅士作保。学徒期为3年,3年内只供伙食,不发劳金,其他生活费用自理。3年期满后,经掌柜考察,合格的留号酌情任用,不合格的告知其保人领回家。掌柜不得介绍其亲属进所在的商号学徒。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3)

2、 坐号。站柜3年后,经考察合格者,量其才干录用为管账、坐柜、栏柜头、跑外等等,均称为坐号。坐号者见掌柜来时需起立,掌柜走后才能坐下。在柜10年以上的坐号,可视其劳绩大小顶生意1厘至3厘。其地位身份高于一般伙友,有了与掌柜商谈经营业务的资格。

3、 柜头。柜头白天上柜营业,夜晚向掌柜报告其经营业务情况,接受掌柜的指示,安排第二天的业务。

4、 待客。伙友接待客人时要衣帽整齐,和颜悦色,热情礼貌,不准顶撞客人,否则轻者训斥,重者开除。

5、 住号伙友待遇及回家规矩。凡住号伙友均在柜房内按名次排列挂有一串钱,供伙友剃头、洗澡之零用。例假回家时,将收拾好的包袱放在柜台上,以示没有夹带号内财物,不怕检查,待掌柜或柜头查看后,方可带出号外。

6、 吃饭。按劳金多少依次排列围坐于圆桌一同进食。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4)

7、 严守“五不准。不准携带家眷外出;不准在外娶妻纳妾;不准赌、吸毒、宿娼;不准捐纳实职官衔;不准携带亲故在外谋事。违反者,开除出号。

8、 遵循“三不得“。无论掌柜、伙友,不得拿所分红利私开商号、店铺;不得兼职他号生意;不得为个人利益分散精力。

9、 劳动。住号伙友除伺候掌柜茶壶、水壶、便壶外,轮流清扫柜台、货架、柜房。厨房人员负责清扫庭院,冬天负责看火炉。

10、 假期。住号伙友每年有例假40天,可临时向掌柜请假回家,期满前一天必须返号。

11、 学习。晚上“清门”后,由专人负责教众伙友学习打算盘、誉写信件、理账,熟记银两平码歌、成色歌,学习蒙、满、俄语等商业技能。平时特别注意培养伙友诚信、忠诚、和悦、勤奋、吃苦等品德,并进行严格的考验,作为3年到期后评定其去留的标准之一。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5)

12、 惩罚。曹氏对违反号规、营私舞弊及在商业经营等方面犯有严重错误者给予严厉惩罚,最严重的为开除出号。

从这些号规中可以看出来,掌柜对伙友的管理是直接而全面的,事无巨细。在商号中,一般伙友的地位极低,薪金也少,只有在同一商号长期工作才能慢慢提升地位,提升薪金,这也是伙友对商号忠诚的原因之一,时间越久,没能力胜任的人早被掌柜淘汰了,而留下的人的待遇会越来越好,直到成为资深员工拥有顶身股之后,不仅薪金红利提升了,而且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能与掌柜商讨商务。

在晋商发展较为稳定的时候,这是一条可以看得到的光明前景,只要前期言听计从,忍辱负重,锤炼能力,就能从经济上得到回报。只要大体胜任工作,掌柜伙友是很少轮换的,一般他们都会长期待在同一商号,所以掌伙关系变得紧张微妙,伙友一般不敢忤逆掌柜,即使是掌柜在某些问题上出错了。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6)

东伙关系

东伙关系,主要指的是财东与一般伙计的关系。从对东掌关系与掌伙关系的梳理分析中可以看出,财东与伙计的关系是最为淡漠的,因为财东与伙计在经营上很少有往来,伙计更多的是听命于掌柜(经理),而非财东。

而且,掌柜在制定号规的时候,尤为防止伙计与财东、掌柜有私情,比如榆次车辋常氏家族:榆次车辋常氏家族商业经营管理体制实行东掌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在“北常”后期,股东代表是常立训,常立训选择了叔叔常恽任总经理,再由常恽选任各分号经理和从业人员。商号内部是股份制,东家按资金入股持银股,经理员工持有顶身股。

常恽制定了一套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号规规定:“号内人员一律不准长支短借;号内财物一律不得随意挪用;严禁嫖娼、赌、吸毒;不准在号内接待亲友;店员探亲期间,不准到东家、掌柜家闲坐,更不准送礼;遇同人婚丧大事,由号内统一送礼,店员之间不得互相送礼;不准相互借钱;如有过失,不得互相推诿或互相包庇;凡打架斗殴、挑拨是非、结伙营私、不听指挥调动者,驱逐出号。”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7)

又如太谷白燕张家,旗下商号“四箴明”,成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总号设在太谷县城大街书院巷,资本白银6万两,伙友70余人,在天津、内蒙古、甘肃等地设有分庄,收购行销皮毛和药材。

总号并不做业务,专门物色培养人才,抽调款项,商业活动基本都在分号进行,太谷总号有十几个人,为了加强管理,“四箴明”制定了严格的号规:第一条,东家(即资方)及掌柜(即经理人)不能介绍人入号。这一条严格地限制了东家和经理人在人事安排上的权利,使他们与所有公职人员之间没有私情瓜葛,在奖惩上能做到较为公平合理。

第二条,凡聘用的学徒工都是长期工。这一条能促使在职人员关心商号发展,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8)

第三条,不论是谁,凡犯有打架斗殴、吸毒、夜不归号等行为者,当日开除。这一条整肃了员工的作风纪律问题。

第四条,凡智力不佳,身体不强,饭量太小者,在3年期限内,没有明显好转,即令其令觅别业。这条督促员工勤学苦练不懈怠。

第五条,学徒工进号十年后,逢开账(分红)时,经理根据其表现,酌情给其顶身股。这条对员工的工资待遇作了规定,激励员工为商号盈利。

第六条,顶身股者病故,其家属还可再分红三次。这是对员工的福利的保障,对其家属的关照。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9)

很多论著草率地说,晋商的经营管理体制是“用乡不用亲”,财东不能向商号推荐人,掌柜不用亲戚……其实并非全部如此,晋商群体中存在各种经营管理制度,有些商号号规中限制财东、掌柜的人事权,避免与财东、掌柜有各类裙带关系的人入号工作,但有些商号会为家族子弟提供实习和就业场所。

不管是用亲,还是用乡,在明清时期,晋商家族发展之大,联姻之多,很多同乡都是或远或近的宗亲。而从权力的层级结构来看,单线式的权力结构更利于管理。所以即使是“用亲”,在管理中也不希望发生财东偏袒伙计,妨碍掌柜进行管理的现象。科学的管理制度应该是用贤不避亲,并不是一味地避亲就是好的管理制度。

在这种严格的层级管理结构中,伙计很容易只知有掌柜,而不知有财东。掌柜、伙计都是用财东的钱在经营生利,可以说,伙计领着财东的钱,却忠于掌柜。有些晋商在号规中强调伙友的“忠诚”教育,其实质是要忠于掌柜,严格听从指挥,或是说忠于商号能带给他们利益。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10)

大量的伙计是没有资格获得顶身股的,这与掌柜和资深伙计不同,他们不存在与商号与财东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一旦财东发生变化,伙计的这种职业忠诚是最靠不住的,他们受了很多的严苛管制,却几乎跟财东谈不上交情。

比如榆次聂店王氏家族:王家很少亲自过问号事。王家选择掌柜一般比较慎重,一旦被选中掌柜,就有机会与王家结为儿女亲家。王家的商号虽然遍及全国各地,但财东却很少去各商号视察。所以,很多商铺除了掌柜、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的伙计可能从未见过财东。

第一世王文洲主持家政时,也是如此。一次,他独身去北京的自家商号,到了商号门口却不进去,蹲在门旁抽烟,柜上伙计看见了,就把他当做乞丐,按照铺规扔了一个铜钱,可他既不拾钱也不走人,柜上伙计一连扔了三次,他都如此,伙计汇报了掌柜,掌柜出门一看,才识得是财东。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11)

到了清末,王家后人不思进取,只贪图享乐,他们既不懂业务,对号事又懒得过问,只听领掌柜禀报,赚了欢喜,赔了不恼,稀里糊涂马虎了事。

到清朝后期,从王家第十世起,由于时局不清,王家子弟不思进取,王家开始走向衰弱。此时的王家子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挥霍享乐,纸醉金迷,且大都染上嗜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第十世王钺自小是个晋剧迷,亲自组班承戏,办了个“四喜班”,王钺之孙第十二世王棣,在家又办起“自乐班”第十二世王常海,是第十世王铸之孙,优裕的生活使他自幼养成了不求功名、不管号事,只顾吃喝玩乐的习性。王常海在“闹票儿”的氛围中长大,因而很早就与晋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自己还拜名师学音律。

古代掌柜和老板的区别:掌柜与伙计在明清时期属于上下级(12)

王常海出身商业世家,却沉溺于吃喝玩乐,不理号事,致使票号、商号纷纷倒闭,王氏兄弟逐渐断了财源,只能坐吃山空。加之政局不稳,世道混乱,人心经不起考验,这就使得奸巧投机的掌柜有机可乘,盈利归自己,亏本归东家,失少报多,转移资金,中饱私囊,更有甚者携款潜逃。王家的奶妈、奶哥、佣人等见王家大势已去,也纷纷趁乱浑水摸鱼,往出倒腾值钱财物和银元。

从这里可以看出,晋商经营管理制度是存在缺陷的:第一,财东的权力被分散,以致掌柜功大盖主,逐渐失去控制权;第二,财东对资产运营缺少监督管理,财东后代缺乏商业实践和管理经营能力培训;

第三,财东不注重伙友的忠诚教育,伙友所学之待客之道、运算之术、各种外语等主要用于盈利,强调的忠诚也只是忠于掌柜这种个人权威,而没有上升到职业道德、企业精神等的培育;第四,人员流动性太小,又缺乏民主氛围,尤其是掌柜等,僵死的经营思维会阻碍商业的发展,以致清末时局变化了却没有及时调整经营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