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书生叫王孝良,早年丧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勤劳能干,平时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抚养王孝良。
书生长大成人后,母亲托人做媒,讨东乡村张氏为妻。这张氏处世小气,为人刻薄。看到婆婆年老力衰,吃的多做的少,心中老大不快。但碍于丈夫在身边,不好发作。平时当着丈夫的面,婆婆长,婆婆短,装出一副贤惠孝顺的样子,一旦丈夫离开,就对婆婆施以白眼,出言不逊。婆婆为了家庭和睦,总是息事宁人不予计较。
书生托朋友介绍,到外村去教书,平时住宿在学堂,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每回到家,总先到母亲房里看望母亲,问寒问暖,百般关心。这时,母亲忍不住向儿子诉说媳妇虐待自己的事。儿子听了将信将疑。
一天,书生到集市上买了一块肉,拎回家包饺子吃,好让母亲高兴高兴。他亲自剁肉做馅,妻子和面擀皮子。不一会儿,饺子包好煮熟,妻子手脚利索地捞了三碗,把两碗端到堂屋放在桌上,又端了满满一碗到后面婆婆的屋里去,然后回到堂屋与丈夫一起坐着吃。
书生吃好后,跑到母亲屋里, 坐在床沿上笑着问母亲:“母亲,今天我亲手包的饺子味道鲜不鲜?觉得好吃吗?”
母亲听了,不解地说:“儿啊,你在说什么呀?”
书生说:“刚才给您端来的饺子好吃吗?”
娘觉得莫名其妙,说:“儿啊,我今天到现在滴水未进,粒米未见,哪见过什么饺子?你这不是在说梦话吧?”
书生觉得奇怪,刚才明明看见妻子端着饺子到娘屋里来的,怎么会没吃过呢?再一看,碗筷在床边的凳上放着,心想:或许母亲对妻子有成见,故意在我面前搬弄是非?于是对母亲说:“娘,我刚才亲眼看见你媳妇端了一碗饺子给您送来的,怎么说没看见饺子呢?”
母亲听儿子这样一说,不觉老泪纵横,伤心地诉起苦来: 儿啊,你难道不相信娘的话吗?自从我卧床不起,你出门教书以后 ,我常常是吃了上顿不见下顿,亏了好心的邻居看我可怜,常常端汤送水,才免于饿死。”
书生一听,觉得母亲不可能瞎说,就去责问妻子。妻子听了,立刻柳眉倒竖,说:“什么?你老娘老糊涂了胡说八道,你也来胡说八道冤枉我?你老娘到底吃了没有!"
说着,她拉着书生,怒气冲冲跑到后面婆婆的房里,凶声凶气地说:“我刚才当着你儿子的面, 亲手把饺子端来给你的,怎么说我不给你吃呢?”
母亲并不理会媳妇的责问,只对儿子说:“儿啊,娘的为人你还不知道吗?我从昨天晚上吃了半碗粥汤,到现在粒米未进,肚子都饿瘪了,不信你来摸摸娘的肚子。”
书生伸手一摸娘的肚子,的确瘪瘪的,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不觉伤心落泪,怒视着妻子,厉声责问:“你是怎么伺候母亲的?你把饺子弄到哪里去了?”
妻子一看事情要败露了,就捶胸顿足,赌咒发誓地说:“上有天,下有地,如若我没把饺子给她吃,立刻天打五雷轰,叫我不得好死……”
书生见妻子如此发重誓,又有些疑惑不解,正要再问母亲时,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一声惊雷,震天动地,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响雷,把养在隔壁猪圈里的一头猪吓得跳出了猪圈,跑到了场地上,书生与妻子听到猪叫声,跑出门外,正想把猪赶回圈里,只听又是一声巨响,竟把一头猪打死在地上,只见猪肚开裂,猪肚里的饺子还未消化完,清晰可见。书生一看,真相大白。
原来,这媳妇见婆婆只吃不做,成了家庭的累赘,于是,平时有意让她受饥挨饿,指望她早日离开人世,好减轻家中负担。
这天,她当着丈夫的面把一大碗饺子端到后屋去。一到婆婆房 门口,她想:与其给这老不死的吃,还不如给猪吃了好多长点膘,于是她一咬牙,把饺子倒给了猪,又趁婆婆迷迷糊糊睡着的时候,轻轻地把空碗和筷子放在婆婆床头边的板凳上。不想老天有眼, 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书生如梦方醒,心似刀绞,心想:差点冤屈了辛苦一生、勤劳善良的母亲。这真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他急忙奔进房里,跪在母亲床前,泪如泉涌悲痛欲绝地说:“娘,孩儿不孝,孩儿一切都明白了,都是那可恨的贱人欺骗了孩儿,害苦了母亲啊,娘,你责罚孩儿吧!”
母亲只是紧紧拉住书生的手,眼泪如断线的珠子,滴湿了被子。
这时,书生忽然站起身,对站在门口掩面而泣的妻子痛斥道:“你这可恶的贱人,虐待长辈,忤逆不孝,犯了‘七出’之条,我马上写一封休书把你休回娘家。”说着就要去写休书。
那媳妇急忙拉住书生,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不要,不要,我错了,是我不对,我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请你饶了我这一次吧,以后我一定好好服侍娘。”
她又跪着对婆婆说:“娘,是我对不起您老人家,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好撑船,就原谅我这一次吧。”
母亲的心总是慈善的,她唯一所希,望的就是他们夫妻恩爱,母慈子孝,家庭和睦。见媳妇回心转意,苦苦哀求,就说:“儿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媳妇知错愿改,那就得饶人处且饶人,原谅她这一回吧。”
书生对母亲的话总是百依百顺,就对妻子说:“看在母亲的份上,就饶你这一回。人无良心,猪狗不如,虐待老人,天理不容,下不为例。还不赶快向娘赔罪?”
于是,媳妇向婆婆认了错,赔了罪。从此,一家人和和睦睦过着快乐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