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原产于中国,3000多年,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栽培了。《礼记·月令篇》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离骚》中唯美的句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关于菊花的故事传说(那些关于菊花的故事)(1)

我觉得最喜欢菊花的要算陶渊明了。最著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出自陶潜。《史氏菊谱》中这样记述:“菊所以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我想陶渊明就是这样做的。

关于菊花的故事传说(那些关于菊花的故事)(2)

陶渊明到底在哪里隐居?说法很多。我觉得比较可信应该是浔阳柴桑。因为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是当了彭泽县令。程氏妹死于武昌,陶渊明作了《归去来兮辞》,正式解印辞官,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彭泽和武昌两地,距离浔阳都不太远。浔阳柴桑在现在的哪里?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市,也就是庐山附近。庐山的菊花是很出名的,尤其是庐山金菊,单独冲泡味道就不错,我还喜欢和庐山云雾放一起冲泡。当年陶渊明应该就是这样喝的。

关于菊花的故事传说(那些关于菊花的故事)(3)

除去泡茶,菊花还可以当菜吃。比如,凉拌菊花,把菊花和其它食材拌在一起,糖醋佐味即可。还可以做菊花炒鸡蛋、菊花溜肉片、菊花醋鱼,菊花还能炸着吃,做蛋花汤,味道还不错。不知道这些吃法是否陶潜研究出来的?

苏东坡除了是一个千年一遇大文豪,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吃货。即便是这么博学多才的人,也存在知识的盲区。据说王安石《咏菊》中写到“黄昏风雨过园林,吹得菊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摇摇头,还续上两句嘲讽王安石,谁让他俩不对付呢!他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意思是菊花只会慢慢枯萎,哪有被风吹落的。王安石也没有和他争辩,而是把他贬到了黄州。那里的菊花却是特殊品种,秋风一吹就落了遍地花瓣,只好“始大愧服”。

苏东坡也是很喜欢菊花的,他写了一首《赵昌寒菊》 。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东坡先生不愧是超级吃货,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说他喜欢菊花,后两句则是说菊花是延年益寿的良药。据说,慈禧太后用菊花和蜂蜜做成了延龄膏。

题目叫做《赵昌寒菊》,这里的赵昌,是北宋的一位大画家。他是四川广汉人,也算是苏东坡的同乡。赵昌的性情同苏东坡有相似之处,爽直高傲,刚正不阿。喜欢画鱼虫花鸟,当时很多达官显贵向他求画,他就是不肯给。就如同苏东坡不给人家写墓志铭一样。

陆游也很喜欢菊花,他把菊花晒干,装进枕头里,清神醒脑。

以菊花为题写诗的骚人墨客不胜枚举。有一个大魔头叫做黄巢,他是真的喜欢菊花,好像只写了两首菊花诗,两首都是经典。

其一: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第二首更厉害,叫做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黄巢对菊花是多么的喜爱!

中国古代的文人很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可是一名正直高洁的文人却很难有作为,于是那些自诩为贤人君子的文人,经常借梅兰竹菊来自喻本身的高风亮节。

菊花开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艳,文人们便赋予了他恬淡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附势、不媚权贵等风骨。

可笑的是到了当代,菊花却被赋予了另外一重涵义。它被发展成一个网络流行词,又叫尻,代指某不雅的人体器官。

时下已然过了霜降,正是菊花开满山的好时候。那位据说把李白迷的神魂颠倒的孟夫子有诗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其实,菊花也是怕冷的,到了冬天,她也会被冻死的。比菊花还要厉害一点的是梅花,号称傲雪。其实,梅花主要生长在南方,在东北是不能成活的。所谓的傲雪,大概率比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