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恐怖片基本被日韩美欧垄断,其中欧美的恐怖片与其说恐怖更偏向血腥,只有日韩的恐怖片才符合我们亚洲人对恐怖片的审美。

但是在多年前,香港的恐怖片也在亚洲恐怖片中占据一席,而其中的翘楚便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僵尸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1)

如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下面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香港僵尸片的前世今生

僵尸片的萌芽阶段

“僵尸”这个词其实自古有之,但是最初的意思只是僵硬的尸体,直到明清时期才开始有了鬼怪的含义,其中清朝袁枚的《子不语》,以及同时期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僵尸已经大量的出现。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僵尸有二:其一新死未敛者,忽跃起搏人;其二久葬不腐者,变形如魑魅,夜或出游,逢人即攫(用爪袭击)。或曰“旱魃即此”,莫能详也。”以及对僵尸外貌描写“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钩,齿露唇外如利刃”

《子不语》中更是把僵尸化分为八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编辑搜图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2)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香港影坛便诞生出了,一大批僵尸题材的影片,不过这些电影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不但情景模仿西方吸血鬼电影, 就连僵尸外貌也是脸色苍白,一声斗篷出场,就差没能变成蝙蝠了,与《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钩,齿露唇外如利刃”描述相去甚远,与其说是僵尸更像是吸血鬼,而且这些电影票房也较为普遍不高。

但是这些电影也的确让观众意识到我们中国也有特色的鬼怪--僵尸,香港导演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拍出一部我们自己特色的鬼怪--僵尸片,这样的电影有没有市场呢?

僵尸片的成长阶段

70年代,香港著名电影公司邵氏电影推出了一部僵尸电影《茅山僵尸拳》,把中国特色的功夫糅杂到中国特色的鬼怪僵尸中来,不过这只是一个尝试,片中僵尸并不是重头戏,只不过是一个噱头,属于道具一类存在,故事的核心还是人与人。

1980年,洪金宝的《鬼打鬼》上映,对于洪金宝,一般观众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动作巨星,这的确不错,但是少有人知道他刚开始也是拍僵尸片而红的。

编辑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3)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作为未来的动作巨星,《鬼打鬼》中洪金宝展示了精彩的人僵打戏,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引进了术法这个概念,黑狗血鸡蛋符咒草人这类道具,请神上身升坛斗法等茅山道术开始出现在僵尸片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英叔也有登场,不过是作为一个龙套反派捕头。

编辑搜图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4)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该片因为融合了功夫、喜剧,以及恐怖等多元素,因而观赏性十足,上映后拿到了560万港币的票房,位列年度第四位,是香港影坛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恐怖片。

眼看票房走后,影方趁热打铁推出了《人吓人》,《人吓鬼》等两部后续片,这两部片子质量尚可,但是观众的新鲜劲已经过了,两部电影票房一部比一部低,而且在这两部片子中,僵尸并没有占据很多戏份,占据更多戏份的是鬼怪,与僵尸片联系并不大。

僵尸片的巅峰阶段

《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三部曲票房一路下滑,洪金宝便认为这类片子没有前途,便放弃了这个系列,把精力转向了《五福星》这种功夫动作片。

不过当初在《鬼打鬼》中,做摄影师的刘观伟,却对这一题材有了新的想法。

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家人,讲一些关于风水文化的民俗传说,又加上自己的伯伯就是茅山师傅,于是便把《鬼打鬼》系列中,只出现过几次的僵尸元素,单独拿了出来,结合着民间传说,在洪金宝的宝禾电影支持下,拍摄出了一代经典--《僵尸先生》,而主演当然选择了《鬼打鬼》三部曲中,戏份越来越重的林正英。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5)

描述(最多18字)

这部电影在1985年底一上映,便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仅香港本土就收获了,2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五名。

而且在台湾市场,也拿到2000多万新台币的票房,并且在日本市场,还引发了一波僵尸热,可谓是口碑票房双丰收,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这种恐怖电影终于有了自己的专有的名字---僵尸片。

在本片中我们后面熟知的英叔也就是九叔第一次登场,当然登场自古僵尸出任家这个梗中的任家僵尸。

《僵尸先生》这部电影也成了香港僵尸片的真正的开山鼻祖。

虽然在《僵尸先生》之前也有僵尸片,但是那些片子中僵尸都是配角,有些连配角都不算,只能算是噱头,只有在《僵尸先生》中僵尸才是主角,虽然是反派主角,人与僵尸斗,而不是与其他鬼怪斗。

而且这部片子也对僵尸的定义进行了足够多的开创,本片中林正英最突出的贡献是为“中国僵尸”下了定义,在他之后,“中国僵尸”的形象被彻底定了型。

它首次集中展示了僵尸的形成和特点(一身清朝官服,身体僵硬不能弯曲,长指甲),这些都为后期的僵尸电影奠定了基调。

影片将僵尸的成因归为以下两种:

其一,是一个人在死之前,由于生气、憋气、闷气,死后有一口气聚在喉咙,形成尸气变成僵尸,也就是“多了一口气”。

其二,是活人被僵尸所杀,尸毒入心,被杀者也变成了僵尸。

一旦成为僵尸,就拥有了一些属性。例如《僵尸先生》中,僵尸被大刀劈中头颅,甚至身中数十枪也毫无损伤,近乎钢铁之躯。

本片中英叔也对抓僵尸道具进行了分类,用五个字概括就是:纸笔墨刀剑。

编辑搜图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6)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后面僵尸片道具基本没有跳出这五类的。本片中英叔也开创了一个独门设定,被后续僵尸片纷纷引用:屏住呼吸僵尸就感应不到。这是本片的独创,不属于古籍记载也不属于西方吸血鬼文化。小编小时候为了躲避僵尸还特意练过憋气,想想便忍不住笑。

次年5月,宝禾的主创们又拍了一部《僵尸翻生》,本片没有林正英的出演,由我们熟知的只打巅峰局的道长钟发白道长饰演,本片中道长罕见的没翻车(笑),该片上映后再次获得大卖,让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诸多香港电影人,争先开始拍摄僵尸题材电影。

编辑搜图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7)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后续《僵尸家族》,《灵幻先生》,《僵尸叔叔》等影片接连推出,但是票房却并不理想,其中《僵尸叔叔》(《也叫凶屋叔叔》)票房1400万港币,创造了《僵尸先生》系列的票房新低。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8)

这可能与观众对僵尸片的看多了厌倦有关,在这种颓势下,僵尸片导演纷纷思变,想要重振僵尸片。

英叔自己拍摄的《一眉道人》于1989年7月上映,本片中虽然有一个萌萌哒的小僵尸,但是反派主角是西方吸血鬼,英叔试图把僵尸片中的茅山道术与西方吸血鬼结合在一起,这是英叔思考出来的僵尸片新方向。

编辑搜图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9)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但是观众并不买账,本片只收获了1100万港币的票房,比刘观伟的《僵尸叔叔》还要少300万。

而其他导演,例如奇才刘镇伟,在借着僵尸片风潮也拍出了类似题材影片《猛鬼差馆》,不过本片中反派主角是也不是僵尸,是日本鬼子亡魂,更偏向吸血鬼风格,该片上映后收获了1100万港币的票房,本片成本低收获却不错,所以利润颇丰,因此在之后的几年里,刘镇伟又拍摄了《猛鬼学堂》《猛鬼大厦》,以及《尸家重地》等同类型影片。

僵尸片的衰败阶段

刘镇伟的片子偏向喜剧风格,僵尸片中掺杂喜剧因素算是对僵尸片的一次大胆突破。但是依旧票房不佳,三部片子票房一部比一部低,到了《尸家重地》上映的时候,只收获了不到500万的票房,于是刘镇伟只好转头去拍喜剧片了,试水作就是那部一代经典《赌圣》。

反观英叔这边,进入90年代后仍然没改变戏路,从90年到94年的5年间,参演了多达20部灵幻功夫片,其中与僵尸有关联的占了一半。

在这里面最为耀眼的一部,自然就是1992年的《新僵尸先生》,这是85年《僵尸先生》的原班人马打造,刘观伟再次担任导演,林正英也再次担任主角,而且钱小豪,许冠英,楼南光等人也都全数出席。

本片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红白双煞,堪称僵尸片的经典桥段,中式惊悚恐惧的一座高峰。

编辑搜图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10)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本片是英叔对走向低谷的僵尸片一次挽救,英叔试图重振僵尸片的辉煌,但是本片只拿到了600多万的票房,并没有挽救江河日下的僵尸片。

《新僵尸先生》上映一个月后,英叔的另一部作品《音乐僵尸》也上映了,本片中英叔再一次对僵尸片进行了创新。

本片中的西方科学家偷走僵尸试图研究出僵尸原理,还给僵尸打了强化针,导致僵尸不怕日光,不惧一般阴阳五行八卦,但本片最终只收获了100多万的票房,可以说是票房惨淡,另外这几年的《僵尸至尊》,《非洲和尚》等多部作品,均未收获理想的票房,于是投资人们便对此题材的影片失去了兴趣。

僵尸片领头人物英叔也自94年开始再也没拍过电影,可以说僵尸片的确陷入了低谷乃至绝境。

僵尸片的回光返照

在这低谷时期,香港亚视的出现让僵尸片出现了一丝希望。

虽然僵尸片票房惨淡,基本没有起来的希望了,连领军人物英叔的救不起来,何况其他人,但是受僵尸片那几年的风潮所赐,僵尸这个概念已经在香港观众中流行起来,人们一提到僵尸,想到的就是一个身穿清朝官服,指甲长,长着两个尖牙的怪物,而不再是什么东方的吸血鬼这样的模糊概念。

香港亚视决定赌一把,赌其中的商机,赌香港广大观众并没有遗忘厌倦中国僵尸,于是邀请林正英,花重金打造了电视剧《僵尸道长》,剧集上映后备受好评,收视率爆炸,之后拍摄的《僵尸道长2》,也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无论是主演的英叔还是僵尸片都迎来了第二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看一部少一部的经典僵尸片(如今彻底湮没无闻)(11)

僵尸片彻底走向没落

但世事难料,1997年,年仅45岁的林正英查出肝癌,很短的时间内便骤然离世了,一代“僵尸道长”的与世长辞,也标志着僵尸片的彻底没落。

其实即使在大热的《僵尸道长》中,僵尸片已经出现没落的趋势了,《僵尸道长》是一个长篇电视剧,但是僵尸仅仅只在里面占据了一部分的戏份,观众更想看的是英叔施展的神秘莫测的茅山道术,而并非是僵尸。

亚视在英叔去世后,也推出了爆款,《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但是本剧属于中西合璧,对西方吸血僵尸家族体系借鉴颇多,与传统中的茅山道人形象偏差较大,而且即使是这个独苗,拍摄第二部时候收视也开始下滑,被亚视放弃了这个题材电视。

进入新世纪后的最初几年,梁鸿华导演了一部《赶尸先生》,徐克监制了一部《僵尸大时代》,都算得上是传统的茅山僵尸片回归之作,但是都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

进入10年代之后,香港拍摄的僵尸题材影片更是寥寥无几,不过却出现了一部质量不俗的作品,这就是2013年,由麦浚龙执导的《僵尸》,本片口碑不错,但更像一个情怀作品,受众偏小,并不能挽救已经处于消失于历史洪流中的僵尸片,只能算是僵尸片那个辉煌时代,那一代人最后的一丝闪光。

结语

虽然可惜,但是僵尸片的消失的确属于无法挽回的,英叔虽然一己之力贡献了僵尸片三分之二的辉煌,可谓是僵尸片辉煌一有一石,英叔独得八斗,但英叔也无法挽救僵尸片电影上的没落,虽然在电视上有《僵尸道长》延续了僵尸片的辉煌,但是相比僵尸,更出彩的是里面的茅山道士和茅山道术,僵尸已经不是主要反派了。

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僵尸片的衰败没落乃至消失,已经无法阻挡,痛心与僵尸片的消失不如珍惜这份回忆,希望香港恐怖电影能有接替僵尸片的新类型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