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在此危急关头,10月上旬,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1950年10月19日,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率领下,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双方投入战场的兵力最高达300多万。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对比极为悬殊。为了这场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志愿军作战减员36.6万余人,其中牺牲19.76万余人。安徽籍志愿军共牺牲4151人。正是在这场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残酷战争中,涌现出我军历史上最多的英雄群体、最悲壮的英雄事迹、最可敬的英雄个人,先后涌现出6000个功臣集体和30多万名英雄功臣。安徽籍志愿军中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二级英雄”、“二级模范”称号以及特等功臣(不含一、二、三等功)的就有26人。李家发、许家朋、苏文俊、蒋道平、毕武斌、韩德彩、郑长华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勇敢、坚毅、顽强、无畏成为全国人民崇敬、学习的楷模。

  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战士——李家发

  李家发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岁的李家发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他的的英雄壮举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李家发,1934年3月生,安徽省南陵县泉塘岩虎村人。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营一连二排六班当战士。他在班里吃苦耐劳,勤奋工作,苦练杀敌本领。部队练习射击时,他虚心向班里的老战士请教,细致观察别人射击,还趴在地上反复揣摩,体会要领。在最后考核中, 他于以3枪27环的优秀成绩被送到团训练队学习。团部集训结业时,他5枪打了50环,获得团首长的表扬,并荣立三等功。1952年10月,李家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平时最爱看《黄继光》《董存瑞》《钢铁战士》等英雄画册,以英雄事迹勉励自己。他曾在一次班会上表态说:“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烈士是我学习的榜样,如果遇到他们那样的情况,我一定照着他们那样去做。”

  营地附近朝鲜老大娘的房子被炸起火,他奋不顾身地冲进浓烟烈焰,抢救粮食、衣被和器物。在一次又一次地钻进浓烟烈火中,他的衣服被烧焦了,两只手被灼得红肿,两只脚烙了好几个大泡,一双眉毛烧光了,回到班里就病倒了。朝鲜老大娘得知李家发生病的消息后,送来一筐苹果进行慰问。李家发热泪盈眶地对大粮说:“大娘,我们中朝人民是一家,为朝鲜人民排忧解难,是我们志愿军应尽的义务……”

  在部队开展的修筑工事中,李家发吃苦耐劳,连续作业,因成绩突出,再次荣立三等功。

  1952年冬,李家发任二排通信员,每天由庆坡岘的山腰到玉女峰前沿班送信。从庆坡岘到玉女峰要通过敌人炮火控制的200多米宽的开阔地。敌人每天要在这块土地上倾泻成吨的弹药。李家发每次通过这里都要冒生命危险,但他机灵顽强,每次都能及时完成任务。

  同年底,由于连日大雪,李家发所在的二排前哨已经完全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左右是崇山峻岭,前面是敌人的火力据点,连部不知道阵地上战士的生死存亡,也无法将上级指令及时传达给前沿战士。如果不能及时取得联系,将会影响大部队总攻。连长十分着急,李家发看出了连长的心思,主动请求承担联络任务。他按照指导员指示的目标,连续冲过敌人两道警戒线。由于天气寒冷,他手指冻的红肿麻木,脚背冻裂,不时流着血,但他全然不顾,一个劲地在雪地里向前爬行。敌人发现了他,机枪不停地向他扫射,他毫不畏惧,巧妙地躲过敌人的视线,先后与潜伏在雪地里的3名战友取得联系,顺利地在4小时内将连部指示传达到前沿每个战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越来越紧。二排分3路阻击敌人第六师一个重机枪连的进攻,激战4个小时后,埋伏在战壕里的战士与连部失去联络已达5个多小时,后援部队无法上来,战斗情报也无法送出阵地。李家发夺过排长手中的战报,揣入贴身的衬衣里,身系3颗手榴弹,又冲出了阵地。不多远,敌人机枪喷出了火舌。李家发眼疾手快,一跃跳出雪沟,连滚带爬冲出了几十米。阵地离连队虽然只有1公里多,但必须要通过仅有20米的敌人前哨,李家发冷静地思考着,机警地将3颗手榴弹拧在一起,用力向敌人哨位掷去,随着一声巨响,两个敌人上了西天,他借着一股浓烟,冲过敌人防线,安全地将战报送到了连部。由于他多次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传送情报,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13日夜,志愿军反击南朝鲜军的夏季战役在金城川前线20多公里处全面展开了。李家发所在的部队奉命向险峻的轿岩山发起反击。

  这天,他着上全副武装,和战友们进入了潜伏位置,等待着冲锋的号令。这时,细雨密密地下着,李家发和跟他伏在一起的战士巩德修小声地谈起话来。他们谈起了战前的立功计划,研究着战斗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李家发这时掏出了家里的“全家福”照片说:“这次,我一定把立功喜报寄回家去!”

  李家发所在的第二排的任务,是突破轿岩山的南山脚,然后顺着南山脚把红旗插上轿岩山主峰。

  南山脚是敌人轿岩山防御阵地中最强的地方,有重兵据守,并有强固的工事作依托。晚上9时,我军无数门大炮一齐轰鸣,把轿岩山打成一片火海。李家发随部队开始冲锋,他和战友们一起冒着雨在泥泞中向敌人冲去。

  突然,一阵狂风骤雨般的子弹落到了正在冲锋的战士们跟前。这是从山腰上敌人一个最大的碉堡里发射出来的,冲锋部队被挡住了。要打上去必须首先打掉这个火力点。指挥战斗的指导员接连几次派爆破手去爆破,但是爆破手都在途中伤亡了。指导员焦急地考虑着:"谁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呢?"这时正在一旁的李家发勇敢地担负了爆破敌人碉堡的任务。临走时,他对指导员和坑道里的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的胜利消息吧!” 他摸了摸自己身上带着的两颗手榴弹,从地上爬起来弓着腰就直向大碉堡冲去。突然前面射来一串子弹把他的左脚打伤了。原来在大碉堡前还有一个小地堡。不先炸毁这个小地堡,就不能接近大碉堡。李家发带着伤从小地堡的右侧一步步地爬去,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把一颗手榴弹投进了地堡,地堡里的敌人被炸掉了。接着,他继续向正在疯狂扫射的大碉堡爬去。

  战士们伏在被敌人火力封锁着的地上,紧张地注视着李家发的动作,等待着他爆炸成功。

  敌人的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李家发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拖着一只受伤的脚,沉着地向喷射着火蛇的大碉堡迅速爬去。他靠近了大碉堡,把最后的一颗手榴弹投进了射口。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停止了射击。战士们立刻从泥泞地里跳出来,喊着杀声向前猛冲。突然,大碉堡里的机枪又重新开始射击,密集的子弹射在前面的泥水里,泥浆溅飞起来。在“停止前进”的命令下,战士们又重新卧倒了。此刻李家发的全部弹药已经用完,情况异常危急。指导员立即命令另一个战士“继续爆破”。这时,大碉堡突然寂静下来。原来,李家发已用自己的胸膛猛扑到敌人的射口上,挡住了敌人疯狂射出来的子弹。

  李家发牺牲以后,战友们看到他双手仍然紧紧地抓着碉堡上的泥土,半睁着的眼睛注视着轿岩山主峰上的巨石。他那被火药烧黑了的胸膛,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

  战士们愤怒地喊着为李家发复仇的口号,迅速冲上敌人的阵地,歼灭了大碉堡里面的敌人,冲向轿岩山的主峰。黎明,李家发生前曾经在上面绣过字的大红旗被插上了轿岩山的峰顶。

  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李家发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9月25日,为悼念李家发烈士,中共南陵县委隆重举行“李家发烈士追悼会”。中共南陵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李家发所在乡更名为家发乡,以示对李家发烈士永久性的怀念。

  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许家朋

  许家朋

  在1953年的朝鲜夏季战役中,志愿军第六十七师二○○团反击美军第七师踞守的石岘洞北山,占领阵地以后,从战场上第一批下来的指战员,纷纷传说着攻击连队有一位“黄继光式的英雄 ”,说是在冲锋途中敌人有一个巨大火力点的重机枪,压制和阻挡了我们,好几个突击队员和爆破手上去,都中弹伤亡了。后来却被一个小战士,也和黄继光一样,以舍身堵枪眼的壮烈行为,扑灭了敌人的火力点,这才使我军攻击成功占领了阵地。紧接着关于这个英雄的传说越说越动人,有的说他在扑上敌堡以前,曾经喊口号让同志们前进,又有的说他曾向祖国的方向敬礼,等等。只是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就是当夜主攻北山的连队,也说不清这到底是谁。后来师团政治机关和军师文工团联派员分头到参战连队、战勤分队和野战医院中追寻查访,才渐渐弄清楚了,这位英雄就是许家朋。

  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人,1931年出生于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1951年5月,绩溪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许家朋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戴着光荣入伍的大红花,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向父母亲辞行。母亲一手拉着儿子,一手拭着眼泪叮嘱道:“到部队去一定要好好干,不要挂念家里。”父亲接着说:“咱们是穷人家的子弟,要记住共产党的恩情,打仗莫充孬怕死,要为穷人多杀敌人。”望着年迈的双亲,许家朋心头一热,强忍住眼中的泪水,咬了咬嘴唇说:“我一定勇敢杀敌,打胜仗、立功。”入伍后,许家朋在部队首长的教育和战友们的帮助下,很快成长为连队里一名优秀的战士。

  1952年7月,许家朋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作战,被编在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团九连任战士。在入朝途中,全副武装的长途跋涉,马不停蹄的夜间行军,对于年纪轻、身体矮小的许家朋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班里怕他掉队,派出两个战士去帮助他。许家朋说:“负重差不多,我个子虽小,但力气大,保证不会掉队。”他不仅没要人帮助,反而给别人扛枪。尽管他的脚磨起了血泡,又肿又疼,鞋子都穿不上,但每到一处宿营地,他都顾不上喘口气,放下行装,立即忙着挖坑搭帐篷。战友们都称赞他是一位拖不垮、累不倒的钢铁战士。

  11月,部队进行大练兵。此时的朝鲜已是十分寒冷,许家朋为了练好刺杀,经常晚上一个人偷偷地到训练场上脱掉棉衣苦练。开始他手榴弹投得不远,也不准。于是,早晨当战友们睡得正香甜的时候,他就穿好衣服,轻手轻脚地走出宿舍,练习投弹。后来在部队组织的军事考核中,许家朋的成绩跃居前列。

  12月,许家朋所在的部队奉命从东线移至中线,参加东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在5个昼夜的风雪行军中,部队负荷重,饭和水供应不上,生活十分艰苦。到了一线,他们连的任务是筑城扛木。许家朋在向前沿运木时,最能吃苦耐劳。他个子虽小,但每次都扛又长又大的木头。有一次黑夜运木,天又下雨,路又滑,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区时,他滑倒在地,扭伤了脚。第二天伤处既肿又疼,排长要他休息,他坚决不肯。

  1953年4月,许家朋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夏季反攻战役任务布置下来,许家朋从九连调到六连的一个突击排,他听说自己被分配到突击排,高兴地蹦了起来。在出征宣誓大会上,他再一次认真地读了从报纸上剪下来的黄继光的故事。并向连长、团支部递交了决心书。他在决心书中写道:“……在一旦需要我的情况下,就像黄继光同志那样,为了祖国人民牺牲自己。”

  7月6日,我志愿军发起的夏季反击战役第三次进攻正式打响。为了有力地配合东线正面战场,许家朋所在的六十七师二○○团受命对美军第七师十七团据守的石砚洞北山进行反击作战。

  石砚洞北山,在三八线附近,是中线的平川、永康的交接地界,战争爆发以后,被美军第七师占领,这里地势十分险要,打下这座山,就可以控制后面的天德山,把战线向敌方推进三四十公里,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7月6日晚,天下着瓢泼大雨,阵地上漆黑一片,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在六连连长赵昌荣的带领下,来到了出发地的一条坑道。这条坑道是第六十七师为减少伤亡,从6月中旬开始,在美守军阵地前沿120米处构筑的,可屯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晚9时30分,突击排在96门火炮、16辆坦克的支援下,向美军第七师第十七团两个步兵连与一个火炮连防守的石砚洞北主峰、次峰发起进攻。

  当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向主峰攻击时,为敌军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突击排采取分组打堡的方法,准备爆破敌军多个地堡。在向纵深发展时,又遭到了正上方敌暗堡火力的阻击。敌军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压着突击队员伏在雨地里不能抬起头。前进受阻,部队伤亡不断增加。前往爆破的战友刚跑不远,就光荣地牺牲了。敌人的机枪仍在扫射着,许家朋眼看着一个个倒下的战友,心急如焚。他清楚地知道,迅速摧毁敌暗堡是夺取胜利的关键,时间就是胜利,多延长一秒时间,就多一分伤亡,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从刚刚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拎起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直冲敌人的暗堡。

  10公尺、9公尺、8公尺……许家朋离敌人暗堡只有几步了,突然,一阵炮弹打过来,许家朋的右脚负伤,左脚被打穿,身上7处负伤,剧烈的伤痛使他昏迷过去。苏醒过来后,他咬紧牙关,拖着负伤的身体艰难地爬进,爬到暗堡前面,放下炸药包,拉开导火管,然后翻身一滚,只等炸药包炸响。谁知炸药包因被雨淋受潮,爆破未能成功。

  “怎么办!”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形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英雄的精神在激励着他,英雄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猛然站立起来,纵身扑向敌暗堡,双手紧握敌机枪脚架,胸膛紧抵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顿时,机枪“嘟、嘟、嘟”响了几下,便成了哑巴。

  部队沿着许家朋开辟的道路冲上了山顶,攻占了石砚洞北山主峰,歼灭敌人3500多人,夺得了反击作战的全面胜利。

  战后,根据许家朋生前申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10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2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同年5月24日,追授他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模范团员”称号。为了缅怀许家朋烈士的英勇事迹,绩溪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坎头命名为“家朋乡”,并修建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1989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列为省级重点保护的烈士纪念建筑物。

  “拼刺杀敌英雄”—— 苏文俊

苏文俊所在加强班在上甘岭一号阵地。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众多的志愿军英雄,苏文俊就是其中的一位。

  苏文俊,生于1929年,安徽省定远县人,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第六十三军军部警卫连连长、五六三团一营一连连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为志愿军第六十三军第一八八师第五六三团第一连班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苏文俊随部首批赴朝参战。1952年10月16日,苏文俊奉命带领一个加强班坚守上甘岭一号阵地。

  一号阵地是一个海拔只有100多米的小山包,距敌军阵地相隔不到200米,是上甘岭地形中的一个最为险要的阵地。刚进入阵地不久,敌人就对上甘岭发动猛攻,连续两昼夜,敌人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出动3架飞机、20门大炮和5辆坦克轮番轰炸冲击。经过一番扫地式的进攻,一号阵地仍就像一座钢铁堡垒,挡住了强大的敌人。当恼羞成怒的敌人以更猛烈的炮火对一号阵地发起第10轮攻击时,机智勇敢的战士们避开炮火躲进坑道,炮击过后,敌人如同蚂蚁一样向这块弹丸之地蜂拥而来,一名战士浑身捆满了手榴弹,手握3支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加强班的战士坚守在一号阵地与敌人战斗了3天3夜,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阵地上只剩下班长苏文俊与两名身负重伤的战士。苏文俊的胳膊被子弹穿透了。他咬紧牙关用无线电向指挥所请求支援,指挥所回电说:支援不了,一号阵地已被敌人包围,你们要坚守阵地。

  他带着两名战士从坑道出来时,正好与爬上阵地的8个美军相遇。不容迟疑,眼疾手快的苏文俊端起冲锋枪迅速撂倒两名鬼子。剩下的6个美军想分两路逃跑,来不及换梭子了,苏文俊顺手抓起身后负伤战士的大抢,赶上去,一个突刺把落在后面的鬼子脑瓜劈开,然后端枪追上第二个鬼子,在后腰给了鬼子一刀。苏文俊拼掉了3个鬼子后,等他返身回顾时,两个负伤的战士已牺牲了。他们与3个美军同归于尽了。

  夜幕降临,阵地上只有苏文俊一人,仍然有小股敌人来进攻。苏文俊拖着负伤的腿一会儿在左边用冲锋枪扫射,一会儿又转到右边扔手榴弹,利用着夜幕这个天然的屏障对敌人实施佯动防守,机智勇敢的苏文俊让敌人不知虚实,不敢贸然进攻,居然唬住了鬼子,没有一个敢冲上来。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在这敌众我寡的关键时刻,苏文俊独自一人坚守在一号阵地,拖住了敌人的进攻,为志愿军部队占领上甘岭的有利地形创造了条件。就在这时,连队增援部队赶了上来,苏文俊这个单枪挑群敌的勇士,绝路逢生。

  没过多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在授勋和颁发荣誉证书时,拍着苏文俊的肩膀说:“看你个子不高,拼起刺刀来勇敢无比,中国战士真了不起!”

  中国赴朝慰问团来了,著名作家巴金,专程到前沿阵地采访苏文俊后含泪写下了《英雄记》一书。著名战地记者魏巍在采写《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通讯时,也采访了苏文俊。著名艺术家常香玉向苏文俊赠送了纪念品,并和他合影留念。

  苏文俊因战功突出荣获“拼刺杀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10月1日,他作为战斗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他使用过的刺刀至今还在朝鲜战争纪念馆中陈列着。

  “空中董存瑞”—— 毕武斌

  1951年11月30日,毕武斌在配合陆军解放火和岛的战斗中,他驾驶的飞机中弹起火,仍沉着驾机保持编队,且战且进,将驾机上的炸药扔向敌人阵地,终因飞机负伤过重,壮烈牺牲。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称他为“空中董存瑞”。

  毕武斌, 安徽舒城县人,1930年出生于芜湖市状元坊一个职员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志愿军空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团第一大队任飞行员。

  1951年10月底,志愿军总部决定,出动空军,配合地面部队攻占大和岛,命令航空兵第八师图-2轰炸机9架,于11月6日14时前做好战斗准备,听从召唤,轰炸大和岛大和洞村敌情报机关和指挥机构;航空兵第二师拉-11歼击机送行全程护航;第三师米格-15歼击机担任空中掩护。

  大、小和岛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西海岸,距鸭绿江口不过70公里。岛上及周围椴岛、炭岛一带盘踞着南朝鲜伪军的“白马部队”和美国的情报机关人员1200余名,设有大功率雷达、对空台和窃听机器,日夜侦听我方情报,指示敌机轰炸我国东北城镇和我志愿军入朝交通线,指挥敌舰活动于该岛以东及东北附近海面炮击我军阵地,严重威胁着我国东北和朝鲜西部的安全。

  作为即将执行我空军史上第一次轰炸任务的毕武斌和战友们都感到光荣,骄傲,而又责任重大。他们提出“打好第一仗,争取第一功”的口号。接着按照任务的特点和要求,毕武斌参加了所在部队重点组织的编队轰炸训练,对起飞程序和集合方法进行多次地面演练。只待一声令下,直捣敌巢。

  在安东浪头机场的训练厅内,师领航主任详细地向参战飞行员提出轰炸目标的具体要求。电讯主任讲了通信联络密语:轰炸机代号为“劳动”;歼击机代号为“提琴”;浪头机场叫“梨花”;请示进入轰炸为“到街上去”;返航为“回家”;请示降落为“开饭”;前指代号为“三角一号”。

七位抗美援朝老英雄(抗美援朝战争中安徽籍李家发等战斗英雄的英雄事迹)(1)

  志愿军空军进行夜航训练

  11月29日下午,各机组的参战飞机进行了试飞,并对机上的枪炮进行了校靶,校正了电台,做到了飞机、发动机及各种设备一切处于良好状态。

  30日上午,毕武斌所在的空八师举行誓师大会,师首长下达了志愿军总部的作战命令:“此次战斗目标是轰炸大和岛,飞机到达目标时间为15点25分,轰炸高度为1600米,各机携带100公斤杀伤爆破弹7枚,100公斤燃烧弹2枚,完成任务返航至浪头机场。”

  下午14时21分,毕武斌奉命参与大队长高月明带领的9架图-2型轰炸机携带爆破杀伤弹和燃烧弹,编成“品”字队形,在16架拉-11型歼击机配合下组成混合机群,飞向大和岛。

  当机群通过龙岩浦刚刚越过泛着白光的海岸线,眼前天水相连。突然从云层中钻出一些迅速移动的黑点,2个、4个、8个……越来越多,越来越近,原来是美军30多架F—86飞机!有的位于我编队左前下方,有的位于后方,有的位于左、右后方。

  “轰—轰—轰!”敌机开炮了。F—86喷气式战斗机群向我混合编队凶猛扑来,企图拦住我机去路。

  “两军相遇勇者胜”。在这紧急关头,传来了地面指挥员第八师师长吴恺的命令:“坚决前进,完成任务!”联合机群在大队长高月明的率领下,一面组织火力反击美机,一面冲破拦阻奋勇飞向目标。

  这是一场强弱悬殊的较量。一方是30多架敌人最新式的F—86喷气式战斗机,另一方是20多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敌机从前后、左右构成强烈的火网向我轰炸机群袭来。我轰炸机也不示弱,每架飞机的射击员、通信员都向美机开炮,用机上航炮构成火力网大力反击。敌人见编队攻击不成,又改为单机闪电般地连续交叉攻击,妄图各个击破。

  在这次空战中,毕武斌担任一中队右僚机,他抗击着敌机一次又一次的凶猛攻击。激战中,他的飞机快速地在空中做着机动飞行,上升、下滑、左侧、右转,一面继续前进,一面开炮还击敌人。他和他的战友们接二连三地打掉了3架敌机。

  敌人恼羞成怒,集中力量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

  两架敌机从毕武斌的右后方直窜过来, 一道曳光弹的火光在毕武斌眼前闪亮了一下, 接着又有两架敌机从他的后上方冲来。毕武斌一边拉起机头闪过敌机, 一边命令射击员和通信员: “打掉它! 打掉它!”

  机上哑无声息。原来, 他的飞机尾部受了重伤, 射击员和通信员都已经牺牲, 毕武斌因为全神贯注地盯着前面窜来的又一架敌机, 一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情况。

  这时,前后3架敌机冲过来围截毕武斌,毕武斌腹背受敌。他沉着而迅速地向右作机动飞行,并再一次向后舱呼叫: “周先余, 何国基, 开炮! 开炮!”

  毕武斌刚刚喊出通信员和射击员的名字, 便感到身后一下受到沉重的撞击, 座舱盖被打穿了一个窟窿, 他的头部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一时也有些昏迷, 但他那两只手, 却像两把铁钳, 紧紧地攥着驾驶杆。

  飞机在急剧下坠,寒风呼啸着冲进座舱,毕武斌清醒过来了。他定神一看, 机翼两旁的发动机燃起了熊熊的烟火, 身后的领航员李祥华倚在舱壁上, 胸前的衣裳被鲜血浸透了。李祥华苏醒过来后, 挺起身子, 吃力地说了声:“机长, 跟——上——队!”便合上了眼, 倒在座舱里。

  毕武斌看到自己最亲密的战友牺牲了, 心爱的飞机受了重伤, 心痛如绞,悲愤满腔, 恨不得一下飞到大和岛上空,把炸弹投入敌巢! 他使劲拉起驾驶杆, 下坠的飞机立刻向上升起。随之, 加大油门, 跟上了长机, 继续向大和岛奋勇前进!

  可是, 就在接近大和岛上空的时候, 毕武斌飞机上的高压油管爆炸了。油,像泉水一样向机身喷去; 风, 助着火势呼呼地卷向整个机身。一瞬间, 飞机已被火焰和烟雾所笼罩??

  “跳伞! 赶快跳伞!”空中指挥员向毕武斌发出紧迫的呼叫。

  “不!敌人的巢穴就在眼前。我担负着全机组牺牲的战友们的重托。我要扑上去,投下全部炸弹!”虽然他完全来得及跳伞,但他没有跳,而是驾着烟火滚腾的飞机,直向大和岛飞去。

  火焰, 从机外窜到了机舱内, 毕武斌的衣服上燃起了火苗。火焰, 仿佛也烧到了兄弟机组同志们的身上, 他们心如火燎地盼望着毕武斌赶快跳伞, 赶快脱离险境。然而,毕武斌还是没有跳伞,坚决不离开自己的战机。

  他顽强地飞到了大和岛上空, 将飞机猛一倾机头,投下机上的全部炸弹,顿时,大和岛上传来震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和岛顿时变成火海。然而,毕武斌 终因飞机负伤过重,坠机入海,壮烈牺牲。时年21岁。

  美军F-86的“克星”——蒋道平

  蒋道平

  蒋道平是志愿军空军十五师四十五团一大队飞行员,他从1953年1月到7月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8次参加空战,是一位多次荣立战功、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

  蒋道平, 1930 年生, 安徽省嘉山县人。1946 年6 月入伍, 1947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陆军调到空军,开始被分配到空二十一师飞行,后又被编入空军第十五师当上了一名正式的空中飞行员。

  1953 年1 月22 日, 我机群执行战斗任务后相继安全着陆, 空中只剩蒋道平一人。然而, 当他从高空降到离地面只有700 米的时候, 突然从无线电里听到了紧急呼叫: “注意,机场上空有敌机F-86 !”

  蒋道平保持着应有的镇静和警惕, 他刚把机身摆平, 准备战斗, 哪知3 架敌机已冲了下来。飞机中弹了, 蒋道平迅速把右舵一蹬, 机身向右侧一转, 摆脱了敌人的射击。准备继续向蒋道平射击的一架敌机, 扑了一个空, 刷的一下冲到

  蒋道平飞机的前面。蒋道平顾不上后面还有两架敌机在追赶, 也忘了自己的飞机负了伤, 他把机头一扭, 对准敌机猛按炮钮, 一串火球飞向敌机, 敌机立即向下滑去, 一头栽到地平线上。

  “后面还有两只小狼, 注意抢占高度!” 地面指挥员命令。

  蒋道平明白, 这是地面指挥员发出的继续歼敌的命令。他当即把飞机拉了个急跃升, 抢占了高度优势, 准备再揍它个痛快。这两个家伙见势不妙, 拼命加大油门, 抱头鼠窜。

  蒋道平哪里肯放, 紧紧追去, 可是由于飞机负了伤, 操纵有些不灵, 敌机趁机溜之大吉了。

  这时, 蒋道平飞机的座舱里充满了浓烟, 发动机震动得很厉害, 飞机负伤不轻! 他沉着地把飞机驾回机场, 但起落架放不下来, 高压油泵系统被打坏了, 几次都没降落下去。他马上使用应急开关, 飞机终于安全着陆了。

  在1953 年4 月12 日的空战中, 蒋道平和长机宋义春一起插入敌人的机群。在激烈的战斗中, 与长机一时失去联系, 但他没有惊慌, 一面警惕地注视着敌机, 一面寻找长机。正在这时, 他发现4 架敌机正以双机编队分离, 其中有两架敌机向海湾飞去。蒋道平乘敌不备, 靠近敌机, 猛烈开火, 准确地击落了敌僚机。敌长机突然受袭, 慌忙向海上逃窜。

  蒋道平在空战中沉着机智, 勇敢顽强, 先后击落美F -86 战斗机5 架、击伤2 架,是击落、击伤美军F-86战斗机最多的飞行员。美军曾经大肆吹嘘F- 86型喷气歼击机, 是世无匹敌的“空中霸王”, 而今天, 它在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面前, 却被打得狼狈不堪。

  1953 年9 月, 空军授予蒋道平“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韩德彩

  韩德彩

  1953 年4月9日,美联社汉城分社刊发一条消息,悲哀地宣布:“美国第一流的喷气式空中英雄、‘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席尔失踪了!” 费席尔,这个仅在侵朝战争中就出动过175架次的老牌飞行员,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败在一个年龄刚满20周岁、飞行时间不满100小时的中国年轻的空军飞行员的手下。这位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的英雄就是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韩德彩。

  韩德彩,1933年生,安徽凤阳人。1949年,他参加了解放军, 当时只有16 岁。在党的哺育下, 韩德彩很快地成长起来。他的身材虽不高大, 但却十分结实精悍, 胖胖的圆脸, 宽宽的肩膀, 两只胳膊像滚圆的小柱子, 同志们都说他像个小老虎。1951 年, 党派他去学飞行。开头那几天, 他乐得夜里合不上眼, 翻来覆去地想着: 真没想到啊, 一个穷放牛娃要开飞机, 可得好好干啊! 为了不辜负党的期望, 他千方百计苦练技术。后来到了部队, 无论在飞行时, 还是走路时、打球时, 几乎在一切可能的场合下, 他都在用心琢磨着长机的特点, 学习如何紧紧跟队飞行。就这样, 他的飞行技术提高很快, 到了空中, 只要长机翅膀摇一摇, 他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动作, 常常不等长机下达口令, 他就准备好了跟队的动作。

  1952 年初, 19 岁的韩德彩抱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 驾着战鹰飞到了朝鲜前线。

  一到前线, 他就投入了艰苦的战斗生活。这位年轻的飞行员在多次空战中都表现出是一员“ 空中虎将”。别看他在战斗机上只飞了几十小时, 然而打起仗来, 却是那样机灵利索, 并且有一股惊人的大胆泼辣劲儿; 他动作快, 进攻猛,靠得近, 打得狠! 在一次空战中, 他只身与4 架F -80 型敌机激烈格斗, 一举击落敌机两架。在没有击落费切尔以前, 他的战鹰上就已闪耀着4 颗红星, 标志着他已经创造了击落敌机4 架的光荣纪录。

  1953年4月7日一战,实属偶然。这天下午,韩德彩和战友们刚刚结束了一场空战。地面指挥员命令他和长机张牛科在机场上空掩护我机群着陆。韩德彩和长机在3000米的高度上盘旋着,观望着一架架银光闪闪的战鹰,散开队形,减低速度,依次降落在阳光灿烂的机场上。

  这时,韩德彩眼前的仪表盘上红光一闪,油量警告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他油箱里的油已经不多了,他立即向指挥员报告了这一情况。“现在没有敌情,可以降落!”地面指挥员向韩德彩下达了落地的命令。 韩德彩和长机张牛科拉开距离,减速下滑。当韩德彩下滑到 400 米的低空改平飞行时,突然听到地面指挥员紧张而急促的命令:“快拉起来!拉起来!空中有敌机!危险!”

  “不好,肯定遇到了敌人的猎航组了!”韩德彩急速思索着。当即拉起机头,飞机从跑道上空呼啸着重新冲入云霄,掀动的气浪在跑道上扬起一溜烟尘。

  “猎航组”是美国侵朝空军在1952年组成的专门对付志愿军空军的空中飞行小组。“猎航组”的任务主要是在志愿军机场附近上空隐蔽设伏,偷袭志愿军空军正在起飞或着陆的小队飞机。

  由于飞行难度很大,作战任务艰巨,“猎航组”的成员全部是由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击落过5架以上飞机的美国空军“王牌”或“双料王牌”飞行员组成。他们个个老奸巨滑,飞行经验老到,技术水平高强,数次偷袭回回得手,志愿军空军已连续吃了几次大亏。这一次,他们又想来偷袭了。

  飞机拉起后、韩德彩机警地向后方观察搜索,碧空茫茫,根本没有敌机的一丝踪影,莫非地面指挥员搞错了?

  突然,他发现在飞机的左前下方百米处出现了两架飞机,一前一后,以大坡度向左转弯,好像在编队飞行。虽然暂时无法辨别清楚,可韩德彩机警地瞪圆了眼睛。

  “奇怪,我们12架飞机除了长机张牛科和我之外,都已安全着陆,怎么会又冒出来两架,莫非他们就是敌机?”韩德彩一边想着,一边细心观察。距离越来越近,前面飞机的轮廓终于看清楚了,原来是一架敌人的飞机正在紧紧咬住我军一架过场的友机,准备从后面发起攻击。由于敌机速度快,又占据有利位置,我军友机左冲右突,都无法摆脱被攻困境,情况十分危急。韩德彩见友机处于危险之中,不顾油料即将耗尽的警报,加速向敌机冲去。

  攻击友机的美国飞行员正是趾高气扬的费席尔,他在大堡机场上空发现猎物后,用利索、果敢的动作杀了出来。正在费席尔向我友机瞄准射击时,他发现自己的机侧有一个黑影,如一把锋利的剑向自己刺来。于是,他放下眼前的猎物,操纵着方向杆一个翻转,躲过了韩德彩的第一次攻击。等他恢复了机位,重新寻找“猎物”时,我方飞机已不见踪影了。

  就在这时,费席尔又发现了新的“猎物”。 此时,张牛科的飞机正在降落,飞机高度低,速度减慢,极易进行攻击。费席尔大喜过望,调整机头,恶狠狠地扑向张牛科。

  费席尔的座机刚一改平,韩德彩立即看出了敌人的企图,他马上向张牛科大声呼叫:“3号,3号,快拉起来!敌人要向你开炮了!”

  “3号明白!”长机张牛科沉着地回答。

  可是敌机是F—86“佩刀”式喷气机,速度太快了。张牛科的语音未落, 费席尔的炮声已经响了,张牛科的长机尾部立即冒出一股白烟,机身开始剧烈地颤抖起来。

  韩德彩眼见长机受伤,怒火填膺,他咬牙切齿地喊叫:“3号,3号,快拉起来!我掩护你降落!”说完,韩德彩猛加油门,驾机旋风般地朝敌机冲去。这迅猛的动作,使正准备攻击张牛科的费席尔猝不及防,吓得慌忙丢开张牛科,向右来了个下滑转弯,以便摆脱开韩德彩的攻击。此时,韩德彩的油量警告灯又嘟嘟闪亮起来,再不降落,油箱里的储油将全部耗尽。可韩德彩要对付的是眼前这只凶猛的恶鹫,他已经无暇考虑如何安全着陆的问题了。韩德彩收减速板,猛加油门,飞机急速跃升起来,再次闪电般地扑向敌机。费席尔见被咬住,忽上忽下,左盘右旋,急于摆脱。韩德彩犹如神助,双眼紧盯着敌机,紧随其后。

  张牛科在韩德彩的攻击掩护下,乘费席尔自顾不暇的当儿,沉着地操纵着负伤的飞机,安全着陆了。

  韩德彩见长机安全着陆,顿时放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对付眼前这架凶如饿虎、滑如泥鳅的敌机。

  “跟这家伙拼上了!一定要把他打下来!”韩德彩暗暗定下决心。敌机又下滑了,他刚要推机头,紧随着俯冲下去,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会不会是敌人耍什么花招呢?他看了看飞机高度表,仅有900米的高度,而敌机在他下方,顶多有800米左右,在这样的低空下滑、敌机不可能做激烈的盘绕 和翻滚动作,否则就会撞山。

  “狡猾的家伙,一定是在用虚假动作引我上钩啊!”韩德彩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他不仅没有下滑,反而轻轻一推机头,上升了一点高度,居高临下监视着敌机。

  久经沙场的费席尔驾机下滑时,满以为对方会跟着他下滑。等下滑到一定高度,他便会利用娴熟的技术猛将座机升空爬高,而将对方置于自己的腹下,这样一来,攻守易位,他马上就会取得攻击的主动权。

  当费席尔下降到离地面还有350米高度时,发现对手并没有紧跟其后,而前方不远处已经是大山了,只好向左上方拉起。“到底上来了!看你往哪儿跑!”韩德彩早就等在半空里。见敌机拉起,便一推操纵杆,向左前方来了个扑压式俯冲,敌机的身影一下子被套进了瞄准具光环。韩德彩屏住呼吸稳住机头,右手握紧炮钮,刚想开炮,敌机“忽”地一下闪开了。

  费席尔毕竟是个诡计多端的老狐狸,一见左转不妙,马上下意识地改为右转,他想利用F—86“佩刀”式喷气机水平机动性能好的优势,左右急转,用大动作拼命挣脱韩德彩。

  这一手还真的把韩德彩甩出了一段距离,但是韩德彩也早料到了这一 点,他敏捷地一压坡度,“呼”地一下再次追了上去。

  费席尔有些慌了,大滴的汗珠从额头滴落。韩德彩这时也看出敌机已是黔驴技穷了,他发现对手机体开始不规则地乱晃,这说明对手动作目的不明确,已快要出现错误了。韩德彩猛加油门,又向前逼近了一步。

  敌机开始不规则地走直线了,韩德彩见时机已到,压住机头,再一次把敌机牢牢地套进瞄准具的光环中。

  1000米、800米、500米,费席尔再也无法脱身了,眼看两机相距不到300米了,韩德彩把稳飞机,两眼圆瞪,“看你还往哪里跑!” “咚咚咚!”一阵连续的炮响,一串串炮弹猛烈地射向敌机。连串的炮弹首先炸毁了左翼,接着又命中了机身,只见敌机浑身冒烟,在空中挣扎两下,随即摇摇晃晃地坠落下去。费席尔在浓烟烈火中被机座下的机簧弹射出来,拉着降落伞,飘飘悠悠地降落在辽宁省凤城县石头城的山沟里,没想到刚刚落地,就成了我军的俘虏。

  这位“双料王牌”在接受讯问时,一再请求想见识一下击落他的对手。

  部队首长满足了他的请求,当他见到韩德彩这位志愿军空军中最年轻的飞行员时,不相信这就是击落他这个“空中英雄”的对手,还认为是“开玩笑”。 部队首长告诉他,就是这位韩德彩同志打下了你的飞机。费希尔惊得目瞪口呆,低下头去说不出话来。

  从此,韩德彩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志愿军部队。“昔日放牛娃”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的故事,被传为佳话。1953 年6 月, 空军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优秀空中指挥员——郑长华

七位抗美援朝老英雄(抗美援朝战争中安徽籍李家发等战斗英雄的英雄事迹)(2)

  郑长华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空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以英勇善战而闻名全空军。每当人们提起这个团的时候, 自然会想起郑长华。郑长华是一个年轻的空中优秀指挥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他所领导的三十四团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47架的光辉纪录;他自己击落敌机2架, 是全师闻名的空战“鹰王”。

  郑长华, 1926 年生,安徽省五河县人。1941年7月入伍, 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10 月1 日, 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刚刚过去,24 岁的郑长华由陆军一名年轻的指挥员, 经过严格体检和选拔当上了飞行员, 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1950 年底, 郑长华以优异成绩从航校毕业, 分配到新组建的空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任副团长,后任团长。1952 年初, 全师飞赴东北大孤山, 参加抗美援朝空战。

  1952 年6 月15 日下午, 塔台边刚升起红旗, 飞行员休息室里的电话机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电话机的另一头传来了作战命令: “一等战斗准备!”

  飞行员们早就在等待这个时刻啦! 为祖国战斗出航, 这是大家久久渴望的心愿。一瞬间, 郑长华他们迅速地离开休息室, 像赛跑似的向银白色的飞机飞快地跑去。

  和每次出航前一样, 郑长华迅速地攀登梯子, 跨进座舱, 把降落伞的带子在高高隆起的胸脯上扣紧, 一切动作都是那么熟练、敏捷。与往日不同的是: 风镜下边的一对眼睛, 似乎更加光彩明亮; 而那微胖的脸孔, 却显得更加严肃紧张。打从参加志愿军空军以来, 每一次飞行训练, 每一次战区试航, 不是也这样地跨进座舱吗? 可是, 那时还只是演习演习编队, 练练上升、下滑、横滚这些飞行特技; 或者像步兵看地形一样熟悉熟悉战区空域。在这些日子里, 他只是盼着:“让我们快一点和敌人交交手吧!” 白天、黑夜, 向往的是这个, 议论的也是这个, 甚至在睡梦里也梦见自己驾驶心爱的“银燕”, 在蔚蓝色的天空里, 和美国飞机作战。而现在, 即将参加空战的时候, 内心里却不由得紧张起来, 浑身似乎被衣服裹得太紧, 呼吸也有点短促, 热血向上涌着, 脉搏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加快了。

  啪! 啪! 啪! 机场上空升起3 颗绿色的信号弹升起。飞机吼叫着飞上天空, 疾风似的向着战区上空驰去。

  天空, 像一片蓝色的海洋, 无边无涯, 一眼望去, 能看得很远很远, 就是10 公里外也能看得见。郑长华睁大眼睛,从远方的天地线上开始, 由远而近、从左至右细细地搜索。

  这时候,耳机里突然响起了地面指挥员急促的声音:“目标就在你们左前方!”

  霎时间,周围的一切似乎显得特别寂静。我空中健儿凝神屏气, 双目圆睁, 极力向左前方搜索着敌机。

  “301,发现目标! 两个! 两个!”人称“千里眼”的僚机组飞行员那启明向郑长华报告。

  “301明白。” 郑长华回答。

  大家顺着他报告的方位仔细看去,果然在左前方有两个苍蝇似的黑点;刹那间,出现了4个、8个黑十字架, 原来是8架F-84型敌机!

  仇人见面, 分外眼红! 这时候,只要空中指挥员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像猛虎下山一样扑向敌机。

  “301,敌机在左面,请求攻击!”那启明再次向郑长华报告。

  “301明白。”郑长华又回答了一个明白。此时, 他应该回答“可以”或谁攻击谁掩护的口令,但郑长华看到“活”敌机后心情激动, 一时不知怎么说才好。机灵的那启明理解郑长华“明白”的意思,便带着刘忠胜勇猛向敌机群冲去。那启明用瞄准具光环牢牢套住一架敌机, 800米、500米, 300米……见时机一到,那启明迅即按下炮钮,“突突突”, 一个长连射,炮弹曳着炽光射向敌机,顿时,黑烟浓浓, 火光连天, 那架F-84翻着跟头栽了下去。

  第一次空战击落了敌机, 取得了胜利, 但郑长华心里很不平静。一场空战, 自己只发出两个“明白”的口令。他越想越感到内疚,深深地责备自己:“我这个空中指挥员,没有当好啊!”

  为迅速提高自己的空战指挥水平,多少个战斗间隙, 多少个清晨与夜晚,郑长华漫步在小路上, 逐条思考着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着空战的情况, 琢磨着敌人的战术, 每想出一条良策, 他都认真记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 渐渐地, 郑长华的主意多了起来。在郑长华的带领下, 团队先后研究出了对付敌人鱼饵战术的“反鱼饵战术”,对付敌机的蛇形队、纵队、楔队的列阵方式, 形成了变化多样的层层配备、级级掩护、能攻能守、克敌制胜的多种战术队形。

  1952 年11 月中旬, 郑长华率领机群, 以新的战斗队形直赴战区。刚过望川江, 前哨中队的长机就向郑长华报告:“发现两架敌F-86”。耳机里, 传来郑长华坚定有力的声音:“不管它, 继续前进。”显然, 这是敌人故伎重演, 施放的 “鱼饵”机。

  敌“鱼饵”机见被“晾”在一边, 备受冷落, 就主动攻击我们的前哨中队, 可是偷袭的敌人却把尾巴交给了跟进来的第二中队。在郑长华的指挥下, 空中勇士们从容不迫地把敌机套入瞄准具的光环内。不出所料, 敌主力机群出现了,正好和我前哨中队遭遇。虽然敌人数倍于我, 但我前哨中队利用敌人懦弱的特点, 猛打猛冲, 一下子就冲散了敌人的队形。向下逃窜的敌机, 见他们的“鱼饵” 机被咬住, 重新拉起来攻击我二中队。正当他们踌躇满志暗自得意的时候, 郑长华率领隐藏于后的三中队乘敌不备, 向敌发起猛攻。这时一中队、二中队又回头夹击。断后的四中队则占据高度优势, 居高临下监控、掩护着整个战场。

  这一仗按预定方案打得漂亮、利落, 先后击落敌机3架,郑长华和战友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返航了。

  在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 郑长华从不会指挥空战到学会指挥空战,从指挥打小机群到指挥打大机群, 在战斗中逐渐成长起来, 使敌人闻风丧胆。

  进入1953年, 空战的规模和水平也升级了。敌人常以100 多架的大机群分路出动, 分布在各个战区, 互相策应,寻机与我决战。

  1月3日,郑长华率领机群在凤城与鸭绿江上空巡逻待战。这时,地面指挥所下达命令:“351 , 出击!”

  “351明白!” 郑长华边回答, 边指挥机群掉转机头, 对准航向, 疾驶战区。

  “35l,敌人使用口袋战术, 坚决击溃他!”

  “351明白!” 郑长华沉着坚定地回答, 同时迅速思考着对策。无线电里, 响起一中队的报告:“左前方发现敌机4架。”

  “监视好, 继续前进!”

  “右前方, 发现6架敌机。”二中队又报告。

  郑长华大声命令:“密集队形, 继续前进。”他知道, 要突破口袋, 必须先进入口袋。地面指挥所的同志们都屏住了呼吸,从标图板上,只看到红色轨迹被蓝色箭头越围越紧。

  突然, 指挥所的无线电里传来郑长华那高昂有力的声音: “四中队掩护, 一、二、三中队按照计划向敌人猛攻。”

  一分钟后, 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 作战标图板上几条红色箭头把东侧的蓝色箭头包围了。尔后, 红蓝箭头交织在一起,无线电中传来怒吼声、枪炮声、欢叫声, 响成一片。这时,西南两个方向的蓝色箭头直撞我机群。这是敌人的口袋合拢了。指挥所里大家正为空中我机担心, 无线电里却传来了郑长华从容不迫的声音:“爬高13000米, 返航。”敌人的口袋阵收拢是收拢了, 可口袋底部却被我空中勇士们捅了一个大窟窿。空战结果, 击落敌机3 架, 我方无一损伤。

  郑长华率领的三十四团, 像一只有力的铁拳, 只要把他伸出去, 就一定会把敌人打伤、打残,写下了我空军战史上光辉的一页。由此, 三十四团成为抗美援朝空战战场上惟一荣立集体二等功的功臣团, 郑长华也被评为优秀空中指挥员, 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