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云州区来说,人口超20万,曾经名为“大同县”,于2018年变成大同市的市辖区。并且,对于“大同”改为“云州”,这一改名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既避免了市县同名的情况,也兼顾了该地区的历史底蕴。

山西地区各市人口排名(山西省一个区人口超20万)(1)

首先,云州区,为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市辖区。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山西省北部,西与本市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接壤,东北与阳高县毗邻,南、西南与浑源县、怀仁市相接。就云州区的历史来说,其长期名为“大同县”。具体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山西省云州区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云州区一带属平城县,故治在今大同城东北古城,属雁门郡。东汉末年,平城县废。

山西地区各市人口排名(山西省一个区人口超20万)(2)

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大同市云州区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彼时,魏国恢复了平城县的建制,属新兴郡。晋朝时期,平城县改属雁门郡。北魏,延和元年(432年)平城县改为万年县。太和十七年(493年)万年县复名平城县,属恒州,兼为州治,故治在今大同城东3千米无忧坡上。北周时期,在该地区设立云中县,属长宁郡,故治在大同城西北15千米。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云中县改云内县,属马邑郡。唐朝开元十八年(730年)云中县属云州,故治在今大同城东3千米。公元1048年,从云中县分出部分地区设立大同县,今云州区一带属之。

山西地区各市人口排名(山西省一个区人口超20万)(3)

最后,公元1265年,元朝将云中县废入大同县,属大同路。明清时期,今云州区一带属大同府大同县。1954年,大同县与怀仁县合并为大仁县。1958年,大仁县并入大同市。1960年,以原大同县的地区设立古城区。1964年,复为大同县,属大同市。2018年2月9日,撤销大同县,设立大同市云州区。对于“大同”改为“云州”,这一改名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既避免了市县同名的情况,也兼顾了该地区的历史底蕴,就云州来说,曾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唐朝时期,设立云州(平城),为山西省大同市前身。截至2018年底,云州区总面积达149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0.5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