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回忆录#先说结论:香港电影一直就是烂片胜地,即使是上世纪70、80、90年代的“港片巅峰期”。当年业界有句话:香港是“B级片天堂”。B级片什么东西?简言之:预算不够,“黄赌毒”来凑,根本不需要精心制作。好莱坞B级片如此,全世界B级片亦如此。“港片巅峰期”,烂片横行,基本都能赚钱,靠的就是B级片路子。问题是,回归后的香港电影人,终于摆脱B级片牢笼,却傲慢自负,不学习,不进步,白白浪费掉全世界最好的机会,拍出的A级片大多沦为烂片。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1)

当年香港电影人创作力非常出色,至少在亚洲无人能敌,无奈市场太小,投资人畏手畏脚,加之急功近利,鲜敢投拍A级制作。港片巅峰时固定市场只有两个:香港、台湾。两地加起来都不到3000万人,还没有现在重庆一市的人口多。东南亚、日韩市场需要碰运气,片子能不能进,看对方脸色。

当年的内地市场,偶尔也上映港片,但不是港片固定市场,片子能不能进,看关系,且彼时内地电影市场消费力低下,远非今日可比。1994年,我读小学的时候,邢台市报纸曾大篇幅宣传《九品芝麻官》将于本地影院上映,所以不要再喊什么“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之类的傻话。

市场小,电影人再有才华,投资商也不敢投钱,一部电影,固定市场撑死贡献两亿票房,谁敢投5000万元以上拍电影?赔钱的买卖谁做?所以,港片巅峰期,即便是徐克的武侠片、杜琪峰的黑帮片,也布满廉价制作的痕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并不是香港电影人拍不出《影子武士》和《辛德勒名单》,只是没钱拍。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2)

香港电影是被美国人击溃的,跟内地没有任何关系,反倒是内地挽救了奄奄一息的香港电影。上世纪90年代中期,CG技术大爆发,好莱坞特效大片攻陷全球,加上1997年金融风暴,香港电影两个固定市场“香港”和“台湾”瞬间崩塌,港片自此一蹶不振,看看1997年后香港历年票房排行榜,谁摧毁了香港电影,一目了然。

但香港电影人运气好到了极点,简直全球独一号,眼看要死的时候,香港回归了,中国内地短短十几年便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日本、韩国、欧洲的电影人,简直嫉妒死香港同行。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3)

柳暗花明又一村,香港电影终于迎来了升级机会。2003年后,内地市场对香港电影正式开放,彼时内地市场消费能力已容得下A级制作的国产片,于是《赤壁》、《投名状》这类香港A级制作接连出炉。但这时候出现一个话题:“水土不服”。“水土不服”,其实是个无能的借口。很多人,尤其港人,将“港片北上没拍出几部好片”的锅一股脑扣“内地审查制度”上,很是无语,离开“黄赌毒”,你就拍不出好电影了?香港回归前,香港电影人拍过几部批判或讽刺英国殖民者的电影?黑泽明拍出那么多好片子,有哪部靠“黄赌毒”的?有哪部靠“意识形态”的?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4)

我知道会有人出来辩驳:“露骨的黄赌毒内容,是电影不可避免的手法”。但贵为艺术电影基地的欧洲有句老话:真正撩人的性,不是看到两人脱光衣服碰撞,而是你明明知道两人正在做什么却看不到。这也就是李安的《色戒》在欧美业界反应平淡的原因(美国业界甚至都不想承认《色戒》是艺术片,直接扣上“三级片”的帽子),欧美电影人眼里,《色戒》中用性场面展示人性与剧情的手法着实平庸,甚至乏味,欧洲人在上世纪70年代就拍出《午夜守门人》了,他们什么没玩过?

靠低端产品发家的厂商,面对更大的市场,谁都想发展高端产品,但你依然用低端思维研发高端产品,即便生产出来高端产品也是低端品质,而这时候你怪“高端产品技术难点太多、高端产业规则太苛刻,高端消费者太难伺候”,显然扯淡!(罗太君你坐下,这里不是说你)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5)

俗话就是:我明明给了你一张大厂的营业执照,你却依然用小作坊的方式运营,你只会这种手法,那你怪谁?

当年的王晶,被嘲笑为“飞纸仔”,用极低的预算在极短时间内拍出好几部电影,每部电影都能达7分水准,如今的王晶,手握极高预算和极长筹备期,连7分都守不住了,因为他只会“飞纸仔”。关于王晶,80后有句话是这么说的:“2000年之前多爱他,2000年之后就多恨他,我们宁愿2000年后他去做别的生意。”我小的时候,进录像厅,只要看到导演是王晶,不管什么风格,不管主演是谁,立刻掏钱,大晚上跟着露天电影放映员跑两三个村子,就为多看几遍《新少林五祖》和《倚天屠龙记》,如今王晶在拍些什么片子都不知道。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6)

当年的港片,被誉为“动作片教科书”,外国纷纷从港片中学习动作剪辑与吊威亚技术,2000年之后,香港动作片原地踏步,好莱坞则青出于蓝,其创新与技术将港片远远甩开,作为一个中国人,看《谍影重重》、《疾速追杀》这类动作片心里五味杂陈,别说好莱坞了,十几年前看托尼贾的《拳霸》和《冬荫功》都五味杂陈,人家明明是跟你学出来的,你自己不思进取,人家可没停止脚步。

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舞台也不一样了,15年前诺基亚是手机界的老大,15年后还有几人用诺基亚手机?因为傲慢导致的学习迟缓,可以短期内毁掉一个诺基亚,电影人因为傲慢放弃学习,会面临什么?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7)

香港电影人不是没有虚心过。1991年,内地武侠片《双旗镇刀客》在香港上映,震惊业界,香港人从未看过如此风格的国产武侠片,于是徐克、周星驰争相模仿《双旗镇刀客》,创作出一系列同风格作品。可香港电影人在内地市场面前,更多的是傲慢,自残式的傲慢。2015年以前,很多香港电影公司宁可用演技奇烂的港台外行演员也不用内地科班出身的演员,非得内地要求“男女主角必须有一个人是内地演员”才启用内地演员,为此还托出“要考虑东南亚市场”的奇葩理由。唐国强、王志文、葛优、陈宝国这些内地男演员20年前便被日、韩、东南亚一众同行敬仰,香港电影邀请过他们几次?孙俪靠着《甄嬛传》红遍全亚洲,她的知名度在东南亚秒杀任何一个香港演员,香港电影邀请过她几次?2000年后,周星驰拍片喜欢用内地演员,结果香港人连周星驰都骂,口口声声:“周星驰讨厌香港,不爱用香港演员。”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8)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香港知名导演歧视内地演员,给出的理由笑死人:“内地演员片酬高、架子大、演技差,工作人员太不专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演员片酬远不及香港艺人,工作人员远不及现在专业,可他们拍出了极其精彩的四大名著,香港人拍过的四大名著,有几个能看的?

王晶说:“早就没有香港电影了,只有华语电影”,问题是,香港曾是华语电影宝库,为什么现在华语电影中香港人的位置越来越少?如果当年香港人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积极学习,积极融入,大举杀入内地市场,那么现在香港就是中国的加州,香港电影就是中国的好莱坞!

真实历史是什么呢?2003年,内地市场向香港电影开放了,香港明星几乎没有人学习普通话,尽管他们都很有学习天分,只要报个班,半年就能说成张国荣、胡杏儿那种水平;内地市场向香港电影开放了,香港人没几个投资内地电影,他们认为内地人很少进电影院,内地人只喜欢电视剧,未来几十年内地电影都没什么搞头;内地市场向香港电影开放了,香港电影导演依然不重视内地市场,死盯着东南亚那块老地儿,认为内地演员在东南亚市场没有号召力……!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9)

结果呢?

1,只会粤语的香港演员,市场越来越小,稳定观众只剩下香港几百万人,连东南亚都保不住了,东南亚华人的后代学粤语的越来越少(学英语的越来越多),他们平时看的剧大都是美剧、英剧、韩剧、本土剧以及中国普通话剧。

2,内地市场向香港电影开放后不到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2019年,年度电影票房超过600亿元,是同期日韩总票房的两倍(同期韩国总票房140亿人民币,日本150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超过1000亿元,超越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3,如今东南亚的华人青年,没几人认识香港明星,他们知道的香港明星,大都是老一辈的、半退休状态的“爸爸妈妈的偶像”,他们自己认识的寥寥几个中国演员,基本是内地演员,演宫斗剧和仙侠剧的居多,认知度最高的中国明星,是李子柒。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怎么这么好看(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10)

内地演员真的不行吗?培养不出来吗?李连杰是香港培养出来的,刚到香港没几年,黑帮便为了抢这棵摇钱树而火并。张艺谋的《英雄》在北美宣传,发行方道:“您说的那些大明星,我们美国人一个都不认识,我们只认识Jet Li。”

内地市场真的很小吗?培育不出来吗?2005年,迪士尼新CEO罗伯特·艾格一上任便宣布要将迪士尼品牌全面推向中国,称:“中国一直都是充满诱惑力的市场,不满14岁的人口有2亿多,比美国人口还多。”罗伯特·艾格在任的15年,迪士尼在中国内地赚了个天文数字,因此很多美国人骂迪士尼“跪舔中国”。2005年时,有几个香港文化产业从业者看好内地?他们眼里,东南亚市场比整个中国内地市场都重要。

时势造英雄,时势往往只出现一次。香港电影这块“金字招牌”掉到地上,是美国人干的,牌子始终没有扶起来,完全是香港电影人自己不争气,明明有全世界最好的机会。

让你浪,给浪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