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家乡生态环境#

随着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生活污水、垃圾、粪污成为人居环境的三大杀手,平原地区村庄和山区聚集居住区、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收集处理模式较为简单,但对于降水量较大、人口居住分散的西南山区,处理模式就较为复杂,一个方面要考虑地域河流沟堰的进水标准,另一个方面还要考虑收集处理成本,当地百姓能不能承受,因为能承受的,群众才能更好地配合落实。因此,我们县探索了5种模式。

第一,接入市政管网模式。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周边农户。

第二,一体化设备处理模式。适用于40户以上的聚集点。

第三,微动力处理池 人工湿地处理模式。适用于6户以上40户以下的聚集点。

第四,两个无动力三格池并联 人工湿地处理模式。适用于联户数低于6户的散户。一个三格池 人工生态湿地,选择厌氧 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灰水,另一个三格化粪池将黑水无害化处理后,通过农灌等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厕污共建分治”。

第五,房前屋后自然消纳模式。对于居住人口极少、远离江河水域的散户,固液分离、油污分离等预处理餐厨废水后,利用房前屋后林地、园地、菜地、农田就地消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关建议和意见(5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改善人居环境)(1)

绿水青山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关建议和意见(5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改善人居环境)(2)

人居环境改善后的乡村产业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关建议和意见(5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改善人居环境)(3)

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