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如来有什么关系?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1)

阿弥陀佛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名为乔尸迦,他的父王名为月上转轮王,母亲是殊胜妙颜。在当时有一尊佛出世,称为世自在王如来。

乔尸迦王听佛说法,心怀畅悦,心地开朗,遂发无上菩提心,弃舍了国王位,皈投世自在王佛而出家,赐号法藏比丘。他的修行意志在救度一切众生之苦,而发广大愿力。他自因地起就喜好修持特殊之行,并希望达成最极无上的佛果。又对于沉沦苦海中的苦恼众生,尤欲赐与极上无比的大安乐与利益,才能满足他的心愿。于是他仔细思维,想要达成这个目的,必须先建立一殊胜极乐的世界,来摄度众生才可以,于是又定了一种最简单的的修行法门,能够使一切众生,容易修持而喜欢生到他的国土。

于是法藏比丘禀白佛言:我发无上正觉之心,唯愿世尊广为宣演十方诸佛如来壮严的净土,并诸修证的法门,我闻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令我速成正觉,拔诸众苦。

当时世自在王佛感念他的志向以及他的高明,立即为他开始修行的法门,并且广说二百一十万亿诸佛刹土的境界。法藏比丘听完,更加欢喜,发下无上胜愿。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2)

于是,阿弥陀佛在诸佛国土中,精细选择其胜而舍其劣,唯有西方净土,最为殊胜,最为适意。他又选取最容易的修行法门:称名念佛。

然后,他又和佛说:我已经找到了庄严的佛土和清净修行的法门。

佛说:你今天可以说说,让大众欢喜

法藏比丘说:唯垂察听如我所愿,遂于佛前广发四十八愿”,创设新的极乐世界,广度九品含灵,愿愿庄严极乐,愿愿拔度众生。如果不是绝胜殊妙的净土,则希望往生的人就少,或者是因为感觉难不去修持,所以虽然是殊胜的净土,如何的壮丽,也不能广摄众生,求生我国。如是奈何能酬兹大愿呢?于是就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众生的归宿处之果,提倡念佛法门为一切众生修行往生之因,如此绝世的大业,不是大愿大力,岂容易成就?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3)

从此他发下四十八个大愿,一定要成就这样一个世界。经过数劫的努力,他的无边愿力终于帮助他成就了这一宇宙中最理想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从此成为了十方一切诸佛都共同赞誉的阿弥陀佛。众生通过念佛一心来到西方极乐世界。

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道,与诸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聚会一处,能够听受佛法,而且寿命无有穷尽,还可以知道各处其他众生的心念和命运,得到与佛无二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全名悉达多·乔达摩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佛教创始人,也就是教主。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的如来佛和佛祖,比如《西游记》里的如来佛,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人对释迦牟尼佛的一种习惯性的称呼。或者说是佛教初传时中国人由于对其还不够理解,因而产生了谬误。

释迦牟尼三千年前出生于印度,后来成佛。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49年,讲经三百余会,我们现在看到的佛经都是后来他的弟子记录下来的。所以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

想了解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可以点击下面链接翻阅小编之前的文章哦~

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4)

如来佛

简单说,佛佛都是如来,如来只是一个称谓而已。

如来不是指的释迦牟尼,也不是特指的某一位佛,而是佛教对觉悟者的一种称呼。

想具体了解如来佛可以点击下面链接翻阅小编之前的文章哦~

《西游记》频频出现“如来佛”,可你知道“如来”的真正含义吗?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5)

那么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出来的惟一的佛。按道理,所有佛门弟子都应该经常念颂释迦牟尼佛的名号。

但是,事实恰恰不是这样,我们经常听到的却是“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为什么呢?

“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基于阿弥陀佛深宏的誓愿,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则一定会得到他的接引,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净土佛国。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6)

在久远的前世,他们曾经有过君臣关系,还有过兄弟关系!

《法华经》里记载:久远之前的另外一个世界有位国王(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个王子,其中阿弥陀佛在当时是第九位王子,释迦牟尼佛在当时是第十六位王子,当时他们各自受持不同的刹土,后来,释迦牟尼佛选择我们这个五浊遍满的世界成佛,阿弥陀佛则选择非常清净善妙的刹土成佛。

《悲华经》记载,在无量劫,前,有一位宝海梵志大臣劝勉无诤念国王发菩提心建构净土。无诤念国王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这个梵志大臣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那个时候曾经发了五百大愿,称为大悲菩萨。其中的一个愿就是,他看到了未来的时候,这个娑婆世界(我们现在的世界)的人寿百岁的时候是最苦难的时候。这个时候众生的烦恼很重,福报微浅、智慧微小,苦不堪言。由他的不忍众生苦的悲心要到这个浊恶深重的世界来度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投生到我们这个世界并成佛。

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关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