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轻人喜欢看的皮影戏(灯影戏梦国风皮影戏)(1)

1.简介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中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流传于中国各省区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中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年轻人喜欢看的皮影戏(灯影戏梦国风皮影戏)(2)

2.历史渊源

皮影戏的形成时代尚无确考,但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它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9人。[1]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有一幅《影戏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西皮影演出的实况。经过宋、金、元、明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流行中国各地的皮影戏在清代呈现出繁荣局面。

年轻人喜欢看的皮影戏(灯影戏梦国风皮影戏)(3)

3.文化特征

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至于影人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大同小异。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演出时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即可操作演出。除了人物造型外,还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

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作幕,以便单人操作。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年轻人喜欢看的皮影戏(灯影戏梦国风皮影戏)(4)

4.表演形式

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所以这也是皮影戏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较繁多。

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年轻人喜欢看的皮影戏(灯影戏梦国风皮影戏)(5)

5.保护状况

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

2003年,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之一。

2005年,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成立,政府与民间合力参与文化保护。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8日,湖北省云梦皮影艺术团和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会议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年轻人喜欢看的皮影戏(灯影戏梦国风皮影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