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琳之(河南)

逢秋

秋,踩着季节的年轮,如约而至;风,应着去岁的承诺,悄然降临。

秋风,摇曳着,树叶沙沙;秋雨,拍打着,窗棂哗哗。这风这雨,这秋的精灵秋的伙伴,仿佛向世界高调宣布:秋天来了!

于清梦中醒来,裹一裹单薄的被子,我不由自言自语:“有点凉,秋天真的来了!”

就这样与秋重逢,在不经意间,在这个清冷的夜。

昨夜秋风凋碧树,黄叶站枝头,红叶染枫林,菊花处处俏。

一夜秋风,吻过大地,门楣上竟挂了秋霜。门外,落英缤纷,惆怅了我的心绪;原野,秋草枯萎,沧桑了我的视角。

目光迷离中,对生命的思索,从落叶、秋草开始。就这样,我触摸了秋的温度,我捕捉了秋的气息,我闻到了秋的味道。

扫秋,带着不忍与不舍,目光随落叶翻飞,思绪与落叶缠绵;扫秋,带着对生命的敬畏,拉开了读秋知秋的序幕。

秋天,孕育遐思;秋天,丰富想象。

秋夜,远离尘世的喧嚣,煮一壶香茗,读半部论语,沉淀浮世繁华,过滤流年心思,让灵魂在时空的对话中经历洗礼。

秋夜,卸下俗世的伪装,或凭栏远眺,或倚窗深思,“何当共剪西窗烛”、“卧看牵牛织女星”,让灵魂体味一次古人的心路历程。

秋日,给心灵一次空暝的旅行。或登高望远,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或振臂一呼,抒胸中豪情,吟万千诗行。

秋日,给心灵一片自由的天空。捧一束阳光,在无声的静默中,读秋;拈一片落叶,在无言的对视里,知秋。

读秋

秋天,既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又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

诗言志,志本是心灵的流露。

不同的眼睛,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心情,触发的是不同的感慨;不同的抱负,同样有不同的作品代言。云淡风清为秋,满目萧条亦为秋;硕果累累为秋,离愁别绪亦为秋。

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越,沿着时间的主线,踏着岁月的轴心,寻着秋天的足迹,我在秋的时空徘徊。在秦砖汉瓦的前朝故都和村落,我与诗人握手,我与秋风拥抱,我与秋月对望。在唐诗宋词的文化长廊与摇篮,我在秋韵里留恋,我在秋词里陶醉,我在秋曲里高歌。

秋,你这个意象大师,以你的苍凉、婉约,让诗人驻足,让词家停留。思想在秋的波光里映射,灵魂在秋的心湖里沉静。

思乡。秋思寄乡愁,一吟泪沾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你让游子的酸楚,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飘零在他乡的黄昏。“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你以大景写哀情,秋入乡心愁割肠,壮士难掩旅思泪。

伤别。秋夜送友人,离愁锁眉心。掩卷漫步,我来到浔阳江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里相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江风、夜色、枫叶、荻花,或许,还有点点渔火,如此凄凉冷落,更加衬托和渲染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活画出的,是一幅秋江别离图。

怀人。送君终有别,怀人不需猜。西子湖畔,岳飞墓前,赵孟頫的《岳鄂王墓》,成了怀念故人的精典之作。“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这是一支悲愤的悼歌,起兴于岳坟的荒凉,倾吐的是,对英雄的深切同情。诗人,你把痛苦感、不平感,洒向字里行间,足以催人泪下。

叹时。时令既为秋,心已知暮年。“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的长歌行,对时光的怀恋,对韶华的易逝,溢于言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和黄昏,生命的秋。李商隐,你这个忧郁王子,是在叹时,还是在抒己?是叹生不逢时,还是忧国忧民?

秋,你这个意象天使,不光为诗人词家,准备了丰盛的悲与伤,怀与愁,你也酝酿出了,喜形于色的乐,波澜壮阔的美,点缀出不一样的秋。

喜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好一幅秋色迷人的画,好一曲生命力旺盛的赞歌。杜牧老者,你豪迈向上的精神,英爽挺拔的气概,渗透在了,枫林的喜,自然的爱,读来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赞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谁在赞秋?刘禹锡,你大笔挥毫,扫去了文人墨客悲秋的传统。你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你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景色,你志在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这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义薄云天!

转瞬,我已站在古与今的分水岭上。跨进现代诗歌行列,我遇见了沙白,他的《秋》,给了我清新靓丽的震撼。“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片扁舟,上面坐着秋天。”寥寥几句,那江水,那红叶,那秋天,就这样慢慢地,被推到了人们面前。那美的景致,那美的画面,让人欣喜,让人陶醉。让人,立刻获得了美感和乐趣。

思乡、怀人、叹时、伤别、悲秋、喜秋、赞秋,构成了读秋的基本要素。

我在吮吸,滔滔华夏经脉乳汁的营养;我在撷取,悠悠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我在整理,绵绵长河里秋的怀想、秋的思绪。

知秋

钟爱秋天,由来已久。这不是标新立异,也无意哗众取宠。

儿时,秋日暖阳下,草垛子上的温度,蓬勃了我的遐想。碧蓝的天空上,悠闲的白云幻化出各种动物,丛生了我的想象:天际边,天河岸,有没有住着神仙?头顶掠过的雁阵,不时变换的队形,整齐划一的阵容,催生了我的意念:好想展翅一飞,贴近雁阵,去解读头雁的口令!红叶飘落的声音,悠悠然、无规则地,抚弄着脸颊,搅动了少年的遐思。

成长的岁月,对秋的依恋,与日俱增;流动的光阴,对秋的认知,愈加深刻。

如果说,春天,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那么,夏天,就是一个热情似火的青年;如果说,冬天,是一位风韵妖娆的少妇,那么,秋天,就是一位敦厚纯朴的壮男。

秋,以其博大的胸怀,憨厚的性格,无私奉献,宽厚包容。秋,做最本真的自己,不计得失,不辩误解,给世人以启迪。

秋,淡如菊,不争也娇艳;秋,静如莲,不耀自纯洁。

秋天,是收获的象征。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春华秋实,既是万物轮回的规律,也是秋天,给人类最好的回馈。大地涂金,瓜果飘香,这情景,悄然而至,默默无声,一如秋的品性。

秋天,饱满了农人的粮仓;秋天,丰盛了世人的果盘;秋天,催肥了牧人的牛羊。这收获,是沉甸甸的喜悦,是美滋滋的满足。

秋天,是奉献的赞歌。秋,以其浑厚的笔触,浓墨重彩,让山川锦绣,给大地泼墨。霜染层林醉,风吹黄花秀,秋,带给人们的,是别样的风景,别样的情怀。

秋天,丰富了诗人的想象;秋天,丰满了影者的视野;秋天,丰盈了画家的时空。这奉献,是开拓者的原野,是探索者的天堂。

秋天,是使命的行者。于寒暖交替间,呈一树凋零,铺满地浮萍,这不是秋的本意,而是树的需求。如果没有叶的离去,树又如何积聚能量,抵御寒冬侵袭。如果没有化作春泥的落叶,树又如何在来年的春,奉献一片新绿,重染一季风景。正所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悲秋,叹秋,怨秋,千百年来,秋已被推上了无情的风口浪尖。而秋,依然固守着本职,从不为自己辩解。其胸襟,其情操,堪与君子媲美。

春去秋来归来仍是少年(青未了逢秋读秋)(1)

站在秋的肩膀上,撷取红叶片片,数秋;依在秋的怀抱里,聆听秋虫啾啾,唱秋。

莫怨秋风无情,问世人,谁解秋意?莫道世态炎凉,告诉秋,我知心声!

春去秋来归来仍是少年(青未了逢秋读秋)(2)

作者简介:侯琳之,笔名:白水梅,焦作市武陟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焦作市作家协会会员、焦作市诗词学会理事、焦作市女子诗社副社长、红叶诗社副社长、武陟县作协理事、武陟县诗词学会秘书长、武陟县政协文史专员。著有个人文集《木栾花开》。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