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我认为,影视作品中的描述往往比文字带来的效果更直观一点!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大决战》,没想到越往后看,剧情真的越来越精彩。

尤其是“三大战役”期间,敌我双方高级将领之间的战术博弈,让人拍案叫绝!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最让人惋惜的人,我觉得是杜聿明!

国共三大战役前杜聿明在哪 大决战四个原因(1)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1、才华横溢。

抛开偏见,杜聿明亲自指挥的四平战役,让我军遭受重大损失,迫不得已退出了四平保卫战,并且敌人很快占领了大部分东北,这是林彪为数不多失败的案例。

他呕心沥血制定的“徐州剿匪计划”,可以说是直击我方要害。若不是他临危受命去往葫芦岛,“淮海战役”的结果真的不好说。

国共三大战役前杜聿明在哪 大决战四个原因(2)

题外话,在抗日战争时期,杜聿明亲自指挥的首战昆仑关大捷,重创日本精锐部队,歼敌8100余人,更是击毙了中村正雄(日军少将旅团长)。

杜聿明真的才华横溢,尤其《大决战》中,当林彪知道杜聿明来到东北亲自指挥作战时,他的眼神都是慌乱的,心里是不轻松的。

国共三大战役前杜聿明在哪 大决战四个原因(3)

2、忠心耿耿。

杜聿明真的是老蒋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毫无怨言!

东北需要他,他亲自指挥四平战役;因病离开东北前,把队伍交给了自己的挚友郑洞国,养病期间,亲自制定了“徐州剿匪计划”。

国共三大战役前杜聿明在哪 大决战四个原因(4)

“锦沈会战”一败涂地后,奉命前往葫芦岛“救急”。东北大势已去,又再次回到徐州亲自指挥“徐蚌会战”。即使得了胃溃疡、脊柱炎、肺结核仍然对老蒋鞍前马后。

“淮海战役”国军惨败,刘峙让杜聿明“背锅”。杜聿明虽然劳累过度却依然向老蒋表达自己的忠诚。杜聿明真的对老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国共三大战役前杜聿明在哪 大决战四个原因(5)

3、爱民如子。

“辽沈战役”,锦州被攻陷后,国民党大势已去。杜聿明在葫芦岛亲自把10万士兵撤回华北。

当国军要炸毁锦西发电厂时,受到了老百姓的阻拦,杜聿明严令士兵不得炸毁发电厂,可没想到,一转眼,国军开始屠杀阻拦的老百姓,他的心在滴血。

国共三大战役前杜聿明在哪 大决战四个原因(6)

4、对战友不抛弃、不放弃。

“辽沈战役”国民党功亏一篑,只剩下在长春领兵10万的郑洞国“困兽犹斗”,杜聿明渴望卫立煌和廖耀湘救援,可惜指挥不动。

“徐蚌会战”打响,黄百韬兵团危机,杜聿明想让李延年、邱清泉两个兵团救援黄百韬,可惜受到顶头上司刘峙的阻扰。

国共三大战役前杜聿明在哪 大决战四个原因(7)

虽然最终得到一个兵团的队伍,有着飞机、坦克群的增援,但时机稍纵即逝,黄百韬兵团被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歼灭。

以上四点方面,足以看出,杜聿明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最让人惋惜的人!

在我看来:

杜聿明虽然忠诚可嘉,但稍微有点“愚忠”。

他的军事才能和林彪不相上下,要知道林彪是我国的常胜将军啊!

其实杜聿明真的非常契合我党,只可惜投错了阵营,不过后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共三大战役前杜聿明在哪 大决战四个原因(8)

《大决战》中,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哪一个让你觉得惋惜呢?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