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黄时日日晴(立夏夏日田园杂兴)(1)

2020年5月5日星期二

庚子年

农历四月十三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四月节,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春天发芽的植物,此时已经长大。

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繁盛的夏在眼前逐渐铺展开来。

一候蝼蝈鸣。蝼蝈,蝼蛄也。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立夏前后,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清晰起来,阵阵晚风中,为夏的到来高声庆贺。

二候蚯蚓出。蚯蚓,地龙也。阴物,感阳气而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而见也,在土地间穿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三候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入中药用。”随着气温逐渐攀升,王瓜的藤蔓也不断攀爬向上。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这热闹繁盛的景象,独属于夏季。

夏,热情似火。

天人相应。心属火,与夏相应,夏季赤日炎炎,心通于夏气,心阳在此时也最为旺盛。

《养生论》言,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失眠、烦躁、口腔溃疡等等“上火”症状,在此时尤为突出。

要说解决之法,首先要养心、静心。顺应时节吃些应季食物,清淡饮食,既清心火,又不伤脾胃。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立夏见三新,所谓“立夏尝新,不时不食”,樱桃、青梅、麦子,随时采摘,随时食用,不多做加工,既保留食物最原始的味道,也保留最原始的丰富营养。消暑解热,养心除烦。

夏季最受欢迎的饮食,除开这些,大约是各类冷饮了,骄阳下走一圈,来一杯透心凉,浇灭一身暑气,却也埋下了“病根“。在这里温馨提示您,虽然天气炎热,但切莫贪凉,病从口入,生食冷饮过度,常在无形中伤人体正气。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初夏,麦穗虽已逐渐成形,但天地之气始交,其中尚未充盈饱满,故称假大;树叶虽已长大,但色仍嫩绿,未成翠绿。人体亦如此。阳气生于下升于上,伏阴在内,此时寒凉从口入,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伤寒论》中提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故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养生主要是养阳,夏季常吃寒凉食物,先伤及脾阳,脾阳虚日久伤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