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能撬起地球(斜杠青年给我一个支点)(1)

嘿!朋友,你最近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斜杠青年”?那究竟什么是斜杠青年?

“斜杠”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的书籍《双重职业》。它是指,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斜杠青年”这个词这两年特别火,网上流行一句话“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听起来很好玩,但其实说得就是斜杠青年。

白天,西装革履,言谈儒雅;下班后,背心短裤,热情奔放;闲暇时,化身写手,在自己的专栏更新文字……

眼下,许多年轻人不满足于一种身份标签,为了寻求更加多元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学习多个技能武装起自己。

也许在你看来“斜杠青年”的标准就是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能被他人辨认的技能优势。

但在我看来,斜杠青年的根本,不在于你有几个身份、几个职业、几种技能、几份收入,而是在于你有没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没有在对社会和家庭负责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

毕竟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是现在的主流生活方式,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它既不是赚钱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

“斜杠青年”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价值观,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身份,而在于多元化的人生。

若是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未来的方向,并且每天都能为之努力,那么生活便会更加有意义。

到底应该有几把刷子才算"斜杠青年"

给我一个支点能撬起地球(斜杠青年给我一个支点)(2)

海伍德说:“对于一个能力强劲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在这个社会上,能力才能决定一切,虽然很现实但这是不可否认的。

互联网浪潮之下,新兴产业不断衍生,传统企业组织模式被解构,自由职业者大规模发展,这让各种“斜杠”成为当今时代新潮流的标志之一。

很多“斜杠青年”弥补了未能从事兴趣职业的遗憾,在拓宽自身职业路径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兴趣。

“斜杠青年”,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人身份的叠加,实则是经济社会变革和个体观念转变等多种因素产生的化学作用。

这是一道摆在当代青年人面前的不定项选择题,大多数职场人都得填写答案。斜杠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吹牛的谈资,而是需要实打实地做出成绩。

麦瑞克对于想做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提出过忠告:你可以斜杠,但别一拥而上。不要指望同时以三个身份开展三个职业。

大多数斜杠,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从基础做起逐渐成就卓越。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添砖加瓦,写出特色,杠上开花。

但是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信息在层层的传播中被扭曲,扭曲到很多人拿斜杠当目标,很多人拿斜杠当荣誉,很多人拿斜杠欺骗自己,不知不觉的成了伪斜杠。

我听朋友分享过这样一个经历,在一次商务活动上她认识了一个朋友,拿到他的名片后朋友就惊了,一张本来就不大的名片上有一半的篇幅在写对方的各种title。

印象最深刻的是光是写着创始人&CEO的公司就有四个。朋友对他说:你这么厉害啊,有这么多公司和身份,我得向你多学习学习。

说完这句话,朋友能明显地感受到他脸上露出了很满意的笑容。

再后来认识的时间久了,慢慢地相互也了解了,原来他那四家公司里有三家都是在亏损的,只有一家没亏损但也还没赚钱。

我在大学的时候也热衷于给自己贴标签。

比如,我最开始的角色是班长,其次因为我喜欢篮球,于是又去参加篮协考二级裁判证,又因为喜欢英语又去英语学会学习口语,因为喜欢演讲又去参加各种演讲比赛。

每次在跟人聊天的时候,都感觉自己身上满满的标签,自豪的感觉溢于言表。

过了半年,我发现,这几项没有一样是我最擅长的。我只是一直在根据爱好选择我可能喜欢做的,却没有考虑哪些我能做好并且能够受用终身。

之所以标签这么多角色给自己造成很忙碌的假象,无非就是让自己“看起来”很充实,本质上是虚荣心在作祟,其实收获并不大。

于是,我决定不再自欺欺人,退掉大部分社团协会,选择了学院的外联部。

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我把目光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我便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来把这件事情做好。

正所谓注意力在哪,产出就在哪。斜杠不是自嗨,要相信专注的力量。

真正的斜杠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之上,只有专注把自己擅长的事做到极致,最后,水到渠成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斜杠青年。

拒绝做工业化产品,谁都不能轻易给我下定义

给我一个支点能撬起地球(斜杠青年给我一个支点)(3)

还记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话:“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为什么关不住?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它们拥有自由飞翔的能力。最容易在人群里发光的人,往往是喜欢折腾、不停学习与精进的人,是拥有斜杠能力的人。

《双重职业》的作者麦瑞克曾给斜杠职场人提过建议:所谓的斜杠组合,最好是那些和你工作有关的,而且是可以杠在互联网或者下班时间的。

“我现在有三份工作,第一当妈妈,因为家庭责任不可忘;第二是HR,因为吃饭生活不可抛;第三是兼职领队,因为诗和远方不可兼得”,薛珍妮说。

薛珍妮目前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每周工作3天。同时,她也是稻草人旅行社的兼职领队。

像薛珍妮这样的年轻人,如今被称作“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薛珍妮曾从一份“996”的工作逃离,当她不得不再回到工作岗位时,决定以兼职导游的副业来承接自己诗和远方的梦想。

“目前时间的占比是6:4,收入方面主职也多出不少,兼职主要是和爱好高度相关,更偏情怀一些。”薛珍妮说。

《斜杠青年》一书的作者旷世典范认为,斜杠青年是对工业时代“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模式以及用单一职业来定义个体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个体想要实现多种潜能的一种尊重。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并获得额外的回报,甚至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摆脱刻板生活,实现财务自由。

由此滋生而来的对生活的掌控感和自由度,就像小王子里的那朵傲娇的玫瑰花,让很多人为之心动。

在高速发展的年代,风险无处不在,巴菲特定律告诉我们,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芒格说,生活不在一条赛道上,用多条赛道来保持生活的足够动力。

可是,“斜杠青年” 所勾勒出来的完美蓝图,背后需要的是强大的多元技能做支撑,而不是你蜻蜓点水般地身兼数职。

斜杠不仅是诗和远方,也是多给自己一些精神家园

给我一个支点能撬起地球(斜杠青年给我一个支点)(4)

有人说:“在父母眼中,孩子找一份好工作,踏踏实实做一辈子,无波无澜就是幸福。而斜杠青年则代表着不专一、没前途、不稳定……简直就是离经叛道,说的不好听些,就是不务正业。”

但是在年轻人眼中,斜杠青年样样精通,自由随性,不被束缚,简直就是人生赢家,是自己想追求的诗和远方,丰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更不要说去谈“诗”了。

“斜杠青年”古已有之,如达·芬奇是画家,也是科学家和发明家。当今时代更是为“斜杠青年”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红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让获取知识变得更加容易。

罗永浩早年因为在新东方用特有的幽默段子教英语而出名,是一名家喻户晓的英语老师。

后来转行做网站,创立“牛博网”,是一名互联网创业者;再后来又创立了“锤子手机”,成为一名知名手机企业CEO。

如今破圈进入短视频领域直播卖货,成为了一名人气网红,而如今已近50岁的他还在奋斗的路上。在追求诗和远方的道路上,罗永浩一直在坚持。

因为喜欢cosplay,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杨若澧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了动漫工作室。

在业余时间在网上自学设计排版技能,从刚开始的免费接单练手,到现在在线上平台开设付费设计排版课,杨若澧实现了这重身份的价值。

有人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中国绿发会志愿者郑欢是一位妥妥的“斜杠青年”。

她在上海的本职工作是G20青年企业家联盟中国区的市场总监,同时做市场和战略独立咨询,但她却选择把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志愿者服务中。

2015年,她在瑞典读书期间,加入国际狮子会做人道主义和环境方面的志愿者。此外,她在创业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机构的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活动,曾连续四年作为青年代表去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参与会议发表演讲。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追求更多的人生可能性出发,注意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所以,多重职业的生活不是出于对自己本职工作的逃避,而是做加法,甚至做乘法。不仅本职工作可以做得出色,就连副业也可以搞得很优秀,让诗和远方可以与眼前的生活和谐并存。

青春有无限可能,不断探索,"斜"出不一样的人生

给我一个支点能撬起地球(斜杠青年给我一个支点)(5)

有人说:所谓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要想真正成为斜杠青年中的一员,不靠拼家庭背景、人脉或财力,而是通过自身实力和才华获得成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还要才华和技能,才可以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斜杠青年。

曾锐炎,人称曾哥,他就是斜杠青年的典范与创业意见领袖,全球职业生涯指引认证顾问,中国大学生互联网 创业大赛省级评委,潮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青年创业学院导师。

曾哥曾在互联网连续创业超过12年,创办了万邦电商、斜杠青年副业创业营,还创办过100人的电商团队,团队荣获中国阿里巴巴第五届网商大会网商30强,是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他每年接触近100个创业项目,有着丰富的互联网、电商、创业及新零售行业经验,目前担任多家公司的事业合伙人,股东。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永远都要有Plan B,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和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可能在做的副业是你的收入N倍。

所以在职场上,你可以被领导压榨,但绝不能当身边的同事都有退路时,你却一个人在公司裸奔。

而这正是曾哥的独特之处,他作为斜杠青年创业意见领袖,在应对不确定的时代变化方面,非常擅长协助各行业普通职业员工、精英、创业者开展主业。

同时,曾哥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副业创业路线,开展符合时代趋势的轻资产创业,从而改变自己的收入来源结构,实现财务及时间的自由。

在帮助他人成为斜杠青年的发展道路上,曾哥也对自品牌营销有着很高的期许。

曾哥非常认可其“用书籍打造个人品牌”的理念,愿意以书籍开创自品牌价值,拓展事业领域的品牌版图。

我们相信,不断探索自我,“斜”出不一样的人生,“无边界”更精彩。点个关注,不迷路!愿你我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人生无不精彩。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在生活中,你想做“斜杠青年”吗?那你身边有“斜杠青年”这样的朋友吗?快艾特他来一起看文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