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中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732万人,其中,数百万乡村教师、近百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坚守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地区……近年来,教师的待遇保障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确保教师工资水平、扩充教师岗位、减轻教师负担……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教师职称评审奖励标准(保障教师待遇和权利:强化省级统筹经费)(1)

图片来源:微言教育

如果单从近年来出台的政策看,教师待遇保障、权利维护这些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必须承认,不少利好政策并未落地,存在在执行过程中走调变形的问题。而发生这类问题的根源在于,基本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制度,没有进行深层次改革。

影响教师待遇保障与权利维护的基本制度有两项。一是以县级财政保障教师待遇的经费保障制度,这导致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教师待遇保障力度不同,严重影响省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也导致教师的非合理流动。二是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这一制度,本质是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和评价,只要职称评审制度继续保留,把教师薪酬福利与职称挂钩,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就难以减轻,职业荣誉感也难以提高。要让各种利好政策落地,必须改革这两项基本制度。

教师职称评审奖励标准(保障教师待遇和权利:强化省级统筹经费)(2)

图片来源:腾讯教育

首先,要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教师待遇的统筹,不能再由县级财政保障教师待遇。基础教育经费中,教师待遇部分约占70%,是经费的大头。这部分经费,目前主要由县级财政承担,学前教育经费甚至由乡村财政承担。由县级财政保障教师待遇,必然出现的问题是,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实力薄弱,对教师待遇的保障力度不够,还可能出现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经费截留、挪用的问题。

过去10年来,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强调县域内均衡,接下来,我国要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就必须推进省域内的均衡。而要推进省域内的均衡,就必须强化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资源的统筹,要改革经费保障制度。对于教师的薪酬待遇,适合采取由全省统一确定标准,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给每个教师账号的新经费保障制度。

最近,我国正在对《学前教育法》立法征求意见,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也必须改革对学前教育经费的保障制度。否则,按目前的保障制度,乡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就会缺钱,进而导致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其次,要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构建基于职务(岗位)的教师管理、评价新制度。我国近年来也在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进行改革,诸如调整评审标准,不再强调发表论文,要求所有申请评正高职称的教师,都必须有一年以上的乡村学校从教经历等等。但是,由于教师的薪酬福利直接与职称挂钩,而评职称的权力主要在行政部门,这导致职称评审存在“跑要现象”,教师的待遇也因职称不同而拉开较大差距,评上高级职称者不干活或者少干活,照样可以拿高工资,这令一线教师颇为不满。另外,由于考核评价权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进而,行政部门可以给教师布置各种非教学任务,对于这些非教学任务,教师很难拒绝。

教师职称评审奖励标准(保障教师待遇和权利:强化省级统筹经费)(3)

图片来源:腾讯教育

去年年底,教育部出台了给教师减负20条,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并没有多少减轻。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不少地方把教师给学生上了多少直播课,作为停课不停学期间的表现,而这并没有真正理解何为在线教育,以及教师应在在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甚至还有幼儿园搞在线教育。

要实现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与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实行教育家治校。这一方面需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要由教师委员会进行。有利于保障教师待遇与权利的管理与评价制度,应该是基于职务(岗位)的年薪制以及教师同行专业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