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庆玲,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今天立冬你吃饺子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今天立冬你吃饺子了吗(今日立冬你吃饺子了吗)

今天立冬你吃饺子了吗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庆玲

北风往复几寒凉,

疏木摇空半绿黄。

遍野修堤防旱涝,

万家晒物作冬藏。

——《立冬》·左河水

逢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25度,迎来“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和立春、立夏、立秋一样,立冬之“立”,意味着“自此开始”,象征着冬季来临。

虽已立冬,但大街小巷满目还是深秋的风光,在没有骤降的气温作用下,深秋的余韵似乎格外悠长。

我想在这个时节,你一定见到过这样的画面:有树的地方,一阵风不经意地吹过,叶子从枝头飘飘降落,若是站远一些看,像目睹一场优雅至极的树叶雨。这阵风,还席卷起早就落下的叶子,在地面上轻轻盘旋。夕阳下,亮晶晶的,像舞者旋动的裙摆,画出几圈轻盈而激昂的弧线。

这样一场场优雅的倾盆落叶,大概就是深秋的落幕谢礼吧,去郑重感谢逝去的春天、夏天,迎接肃清的冬天。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中说:“时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将老,徐缓渐近,每日变化细微,殊难确察,日日累叠,终成严冬。因此,要具体地说出哪一天是冬天来临之日,并非易事。”

是的,想从某一个点去清晰地分辨冬天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似乎有点困难,但饱含烟火气的生活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和答案。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冬前后,万物之“藏”就开始了。

冬天要来了,人“藏”什么?毫无疑问,是菜。囤一缸酸菜,足矣。

北方的冬天,秘密搭乘一辆辆满载大白菜、大葱的货车,进入了寻常人家。

菜市场、小区门口,人们排着队,把几百斤大白菜和成捆的大葱,码进自己的小推车里,满载而归。

腌酸菜之前,通常要先晒一晒新鲜的大白菜。这个时候,院子里、阳台上、窗户边……凡是家里有空闲且能见着太阳的地方,到处都晒着白菜,厨房里用了几十年的大缸也洗干净了,蓄势待命。

晾晒过的白菜,洗干净切平菜根,整整齐齐码在祖传的酸菜缸里,每码好一层还要撒一层粗盐,最顶上再压上用了几十年的压缸石,让它在寒冷中静静发酵。

不到一个月,餐桌上就能看到各种令人口齿生津的酸菜大餐:酸菜饺子、酸菜炖粉条、酸菜炖肉……一顿又一顿,陪伴全家人度过漫长的冬天。

汪曾祺先生曾写道:“咸菜可以算是一种中国文化……中国不出咸菜的地方大概不多。”而最好吃的酸菜,永远都是自己家腌的。

立冬前后腌酸菜,而立冬之日要吃饺子。

立冬过后,通常是一年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最容易出现断崖式暴跌的时段。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交子之时”吃饺子,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饺子不能不吃。

饺子,中国人餐桌上最常出现的食物,团圆之时吃饺子、喜庆之日吃饺子,几乎所有重要的日子,一顿饺子胜过任何大餐。在饺子里,藏着中国人共通的情感密码。

冬日里,天气越是寒冷,便越是想吃热乎的。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你一筷子我一筷子“抢”着吃,筷功不好的人夹不起来,还直接把装着蘸料的碗搭到碟子边上捞过来……脑海里想象这热闹的场景,便一下子从心底里温暖起来,“好吃不如饺子”。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气温不断下降,水面逐渐开始凝结成冰,等到天更寒一些,土地也开始冻结。水始冰和地始冻,是立冬后气候变化最直观的表现。立冬之后,古人发现野鸡一类的大鸟很少见了,而海中开始出现大的蛤蜊,它的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很相似,因此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变成了大蛤了。

虽说节气上的冬天已经来了,但人们还是期待着一场能够真正代表冬天到来的事物——雪。

在气温一天比一天降下去的时间里,我们掰着手指头念叨着,眼巴巴地向窗外望着,心里忍不住地催促着:来吧,下一场初冬的雪!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