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露天矿边坡:露天矿开挖形成的斜坡构成的采矿区的边界。(最终帮边坡、工作帮边坡和台阶边坡);
路堤边坡:铁路、公路建筑施工中形成的路堤斜坡。
路堑边坡:开挖路堑所形成的斜坡。
排土场、废石场边坡
坡肩:边坡与坡顶面相交的部位称。
坡脚:边坡与坡底面相交的部位。
坡面角: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坡高:坡肩与坡脚间的高差。
边坡的分类;
边坡按成因分类:
- 自然边坡:天然的山坡和谷坡。
自然边坡是在地壳隆起或下陷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类运动今天可能还在继续。然而,只要边坡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不论成因如何,它们就处于受剥蚀的环境之中,开始了风化、解体以至滑塌的过程,较大规模的破坏就是自然滑坡。
- 人工边坡:人工建设形成的。
挖方形成的边坡称为开挖边坡,填方形成的边坡称为填筑边坡,水力水电工程中还称为坝坡,这类边坡的几何参数可以人为控制。
边坡按组成物质分类:
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土体和岩石的物质构成并无本质的差别,差别在于结构,它们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及力学特征差异显著,使得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的力学性能很不相同,其边坡破坏模式的差别也十分显著。
露天矿边坡特点:
露天矿边坡与其他岩土工程边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露天矿边坡的规模较大,边坡高度一般为200~300m,最高可达500~700m,边坡走向延伸可达数公里,因而边坡揭露地层多,边坡各部分的地质条件差异大,变化复杂。
2)露天矿边坡一般不维护,故易受风化作用的影响。
3)露天矿场频繁的爆破作业和车辆运行,使边坡经常受到动荷载的作用。同时随着采掘、运输及其他设备日益大型化,边坡台阶的负荷有日益增大的趋势。
4)露天矿的最终边坡由上至下逐渐形成,上部边坡服务期长,下部边坡服务期则相对较短。
5)露天矿边坡的不同地段要求有不同的稳定程度。边坡上部地表有重要建筑物不允许变形时,要求的稳定程度高。边坡上有站场、运输线路,下部有采矿作业时,要求的稳定程度较高。对生产影响不大的地段,稳定程度可要求低一些。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与维护涉及岩体工程地质、岩体力学性质试验、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边坡治理和监测、维护等工作。
2、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边坡破坏形式
2.1 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的因素较多,其中岩体的岩石组成、岩体构造和地下水是最主要的因素,此外,爆破和地震、边坡形状等也有一定影响。现将其主要影响因素介绍如下:
1)岩石的组成
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起主要作用,通常,强度高的岩石边坡稳定性也高,片理、层理发育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相对较差。
2)岩体结构
边坡岩体的破坏主要受岩体中不连续面(结构面)的控制。影响边坡稳定的岩体结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结构面的倾向和倾角:
一般来说,同向缓倾边坡(结构面倾向和边坡坡面倾向一致, 倾角小于坡角)的稳定性较反向坡差。同向缓倾坡中,岩层倾角愈陡,稳定性愈差;水平岩层稳定性较好。
结构面的走向:
当倾向不利的结构面走向和坡面平行时,整个坡面都具有临空自由滑动的条件,对边坡的稳定不利。结构面走向与坡面走向夹角愈大,对边坡的稳定愈有利。
结构面的组数和数量:
当边坡受多组相交的结构面切割时,整个边坡岩体自由变形的余地大,切割面、滑动面和临空面多,易于形成滑动的块体,而且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对边坡稳定不利。其次,结构面的数量直接影响到被切割的岩块的大小,它不仅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也影响边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岩体严重破碎的边坡,甚至会出现类似土质边坡那样的圆弧形滑动破坏。
结构面的不连续性:
在边坡稳定计算中,通常假定结构面是连续的,实际并非如此。因此,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认真研究结构面的不连续性,具有现实意义。
结构面的起伏差和表面性质:
结构面的光滑程度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影响极大。边坡岩体沿起伏不平的结构面滑动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上覆压力不大,则除了要克服面上的摩擦阻力外,还必须克服因表面起伏所带来的爬坡角的阻力,因此,在低正应力情况下,起伏差将使有效摩擦角增大。另一种情况是当结构面上的正应力过大,在滑动过程中不允许因为爬坡而产生岩体的隆胀时,则出现滑动的条件必须是剪断结构面上互相咬合的起伏岩石,因而结构面的抗剪性能大为提高。如果结构面上充填的软弱物质的厚度大于起伏差的高度时,就应当以软弱充填物的抗剪强度为计算依据,不应再把起伏差的影响考虑在内。
3)地下水
露天矿的滑坡多发生在雨季或解冻期间,说明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在边坡稳定性研究中,对岩体中地下水的赋存情况、动态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都要进行详细研究并做出定量评价。
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静水压力和浮托力
当地下水赋存于岩石裂隙中时,水对裂隙两壁产生静水压力,如下图所示。
动水压力(或渗透力)
当地下水在土体或碎裂岩体中流动时,受到土颗粒或岩石碎块的阻力,水要流动就得对它们施加作用力以克服它们对水的阻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动水压力或渗透力。动水压力作用方向与渗透方向一致。动水压力用D表示:
动水压力是一种体积力,其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在计算土边坡和散体结构的岩石边坡时,要考虑动水压力的作用。
水对某些岩石的软化作用:
某些粘土质岩石浸水后发生软化作用,岩石强度显著降低,如含有大量蒙脱石粘土矿物岩体或边坡中的泥质软弱夹层等。对于主要是由坚硬的岩浆岩、变质岩构成的边坡岩体,水的软化作用一般不显著,但这些边坡的断层破碎带中常有大量粘十质充填物存在,在研究这些断裂而的强度和稳定性时,要特别注意水对这些岩石的软化作用。
4)爆破震动
露天矿爆破产生的地震波,给潜在破坏面施以额外的动应力,可使岩石节理面张开,甚至使岩石破碎,促使边坡破坏,在边坡稳定分析中必须考虑此附加外应力。
专门研究表明,爆破震动对岩体造成的损害取决于岩体质点振动速度的大小。质点振动速度的影响可用下列临界速度估计:
≤25.4cm/s——完整岩体不破坏
25.4~2~61cm/s——岩体出现少量剥落
61~254cm/s——发牛强烈拉伸和径向裂隙
>254cm/s——岩体完全破碎
5)其他因素
边坡几何形状
当边坡向采场凸出时,岩体侧向受拉力,由于岩体抗拉能力淮低,此时边坡稳定条件差;当边坡向采场凹进时,边坡岩体侧向受压,边坡比较稳定。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可使边坡岩体随时间推移不断产生破坏而失稳。通常,风化速度与岩石本身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后期蚀变有关,同时也与湿度、温度、降雨、地下水以及爆破震动等因素有关。
人为因素
由于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认识不足,在生产中往往人为地促使边坡破坏。如在边坡上堆积废石和设备以及建筑房屋等,加大了边坡上的承重,增加了岩体的下滑力;或挖掘坡脚,减小了岩体的抗滑力,这些都会使边坡稳定条件恶化,甚至导致边坡破坏。
2.2 边坡破坏类型
边坡破坏类型,主要是受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别是岩体结构面的控制。常见的破坏形式有以下四种:
平面破坏
边坡沿一主要结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或层间错动面发生滑动(下图a)。边坡中如有一组结构面与边坡倾向相近,且其倾角小于边坡角而大于其摩擦角时,容易发生这类破坏。
楔体破坏
一般发生在边坡中有两组结构面与边坡斜交,且相互交成楔形休。当两结构面的组合交线倾向与边坡倾向相近,倾角小于坡面角而大于其摩擦角时,容易发生这类破坏(下图 b)。坚硬岩体中露天矿台阶大多是以这种形式破坏的。
圆弧形破坏
滑动面为圆弧形。土体滑坡一般是此种形式,散体结构岩体或坡高很大的碎裂岩体边坡也可以此种形式破坏(下图c)。
以上三种形式破坏的机理主要是剪切破坏。
倾倒破坏
当岩体中结构面或层面很陡时,岩体发生倾倒破坏(下图d)。其破坏机理与以上三种不同,它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块向外向下弯曲塌落。
3、边坡治理
不稳定边坡给生产带来的危害与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矿山应十分重视不稳定边坡的监控,并及时研究采取合适的工程技木治理措施,从而确保生产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1 坡治理方法
1)截住并排出流入不稳定边坡区的地表水;
2)尽量采取疏干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3)采取削坡减载措施;
4)采取人工加固工程;
5)减震爆破。
3.2 常用具体方法简介
(1)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治理
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原则是:防止地表水流入边坡表面裂隙中:采用疏于措施降低潜在破坏面附近的水压。边坡疏干工程的布置,一般只限于排除边坡附近的地下水,而不是在广大范围内疏干地下水。
边坡疏干的一般方法是:
1)在边坡岩体外面修筑排水沟,排除地面水,防止其流人边坡表面张裂隙中。对已有的张裂隙应以适当材料及时充填。
2)钻水平排水孔,降低张裂隙或破坏面附近的水压。
3)在边坡岩体外围打疏干井,装备深井泵或潜水泵迸行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疏于高边坡坷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水平。
4)地下巷道疏于可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重要边坡岩体疏干,在巷道内可打扇形排水孔,以提高疏干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边坡岩体水文地质条件,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综合治理。
(2)减震爆破
减震爆破是维护露天矿边坡稳定比较有效的方法,包括:
1)减少每段延发爆破的炸药量,使冲击波的振幅保持在最小范围内;每段延发爆破的最优炸药量应根据具体矿山条件试验确定。
2)预裂爆破,是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用以改善矿山最终边坡状况的最好办法。该法是在最终边坡面钻一排倾斜小直径炮孔,在生产炮孔爆破之前起爆这些孔,使之形成一条裂隙,将生产爆破引起的地震波反射回去,保护最终边坡免遭破坏。
3)缓冲爆破,是在预裂爆破带和生产爆破带之间钻一排孔距大于预裂孔而小于生产孔的炮孔。其起爆顺序是在预裂爆破和生产爆破之问,形成一个爆破地震波的吸收区,进一步减弱通过预裂带传至边坡面的地震波,使边坡岩体保持完好状态。
(3)露天矿边坡人工加固
目前国内外在矿山边坡人工加固中,比较广泛地采用抗滑桩、金属锚杆和锚索,并辅以混凝土护坡和喷浆防渗透等措施。
抗滑桩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桩,其中又分大断面与小断面混凝土桩。前者一般用于土体或松软岩体边坡中,在开挖的小井内浇注混凝上;后者一般是露天矿边坡用的岩体抗滑桩,即在钻孔内放人钢轨、钢管或钢筋作为主要抗滑构件,然后用混凝土或用压力灌浆将钻孔内的空隙填满。抗滑桩施工简单,速度快,应用比较广泛。
锚杆(索)一般由锚头、张拉段和锚固段三部分组成。锚头的作用是给锚杆(索)施加作用力;张拉段是将锚杆(索)的拉力均匀地传给周围岩体;锚固段提供锚固力。锚杆(索)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但它可以锚固深处具有潜在滑面的边坡。由于可以对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故能积极地改善边坡的受力状态。
4、滑坡及防治工程分类
抗滑桩:抗滑桩一般布置于滑坡体厚度较薄、推力较小,且嵌岩段地基强度较高地段。
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是对滑坡体主动抗滑的一种技术。
格构锚固:格构锚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砼或预制预应力砼进行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固定的一种滑坡综合防护措施。
排水工程:
重力挡墙:重力挡墙适用规模小、厚度薄的滑坡阻滑治理工程。
注浆加固:注浆加固适用于以岩石为主的滑坡、崩塌堆积体、岩溶角砾岩堆积体,以及松动岩体。
滑坡防治监测:
(1)抗滑桩工程
(2)预应力锚索
(3)格构锚固
格构加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进行边坡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加以固定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格构技术一般与环境美化相结合,利用框格护坡,同时在框格之内种植花草可以达到极其美观的效果。这种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公路高陡边坡加固中被广泛采用,其护坡达到既美观又安全的良好效果。
格构的主要作用是将边坡坡体的剩余下滑力或土压力、岩石压力分配给格构结点处的锚杆或锚索,然后通过锚索传递给稳定地层,从而使边坡坡体在由锚杆或锚索提供的锚固力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就格构本身来讲仅仅是一种传力结构,而加固的抗滑力主要由格构结点处的锚杆或锚索提供。一般提及到的格构加固技术是一种广义的术语,它包含了格构本身和锚杆(索)两部分。
格构的结构型式及其布置
根据格构采用的材料不同,格构可分为浆砌块石格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格构(又称PC格构)。其中PC格构在日本应用较为广泛,并有较为完善的设计施工规范;
目前我国在边坡工程中主要使用浆砌块石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格构的常用型式有4种:
1)方型:指顺边坡倾向和沿边坡走向设置方格状格构(如图1所示)。
2)菱型:沿平整边坡坡面斜向设置格构(如图2所示)。
3)人字型:按顺边坡倾向设置浆砌块石条带,沿条带之间向上设置人字型浆砌块石拱或钢筋混凝土(如图3所示)。
4)弧型:按顺边坡倾向设置浆砌块石或钢筋混凝土条带,沿条带之间向上设置弧型浆砌块石拱或钢筋混凝土(如图4所示)。
对于整体稳定性好,但前缘出现溜滑或坍滑的公路滑坡,或坡度大于35°的高陡边坡,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进行护坡,并采用锚杆进行加固。采用经验类比和极限平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锚杆须穿过潜在滑面3~4.0m,且采用全粘结灌浆。
对于整体稳定性差,且前沿坡面须防护和美化的滑坡,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与预应力锚索进行防护。而对于整体稳定性差、滑坡推力过大,且前沿坡面须防护和美化的滑坡,宜采用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格构与预应力锚索进行防护。
(4) 挡土墙
定义:挡土墙【retaining wall】指的是为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岩土坍塌而修筑的、抵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
作用: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隧道洞口、防止水流冲刷路基,也可以用来处理路基边坡滑坡崩塌等路基病害。
又可以定义为:用以支持并防止坡体倾塌的一种工程结构体。
在山区公路中运用更为广泛。
挡土墙的基本知识
挡土墙的分类:
按设置位置分类:路堤墙、路堑墙、路肩墙、山坡墙等。
路堑墙:支撑开挖后不能自行稳定的边坡、减少挖方、降低挖方边坡的高度。
路堑挡土墙的位置通常设置在路基堑坡底部。
山坡墙:设置在堑坡上部,用于支撑山坡上可能坍滑的覆盖层或破碎岩层,有时兼有拦石的作用。
山坡挡土墙应考虑设在基础可靠处,墙的高度应保证设墙后墙顶以上边坡稳定。
按结构形式分类:
重力式挡墙:靠墙身自重支撑墙后土体的侧向压力。适用于地基良好,盛产石料的地区。
特点:形式简单,施工方便,适应性强。但自重较大,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
加筋土挡墙:由填土、拉筋、面板组成。面板使填土和拉筋成为一体,拉筋与填土间的摩擦力使土体稳定。适用于石料缺乏的地区,多用来支挡土质边坡,不宜用于受水流冲刷地段。
特点:施工简便,造价较低,外形美观,柔性结构,建筑高度大,对地基的适应性强,占地少。
锚定式挡墙:
锚杆式挡墙:由预制钢筋混凝土立柱、挡土板、水平或倾斜的钢锚杆组成。适用于墙高较大,缺乏石料或挖基困难,具有锚固条件的路堑挡墙。应具有钻机、压浆泵等设备。
锚定板式挡墙:由钢筋混凝土墙面、钢拉杆、锚定板、墙后填土组成。
特点:拼装简便,施工快,结构轻便、柔性大
适用于高路堑墙、高路堤墙或高路肩墙;锚杆式挡墙还可用作抗滑挡墙;锚定板式挡墙还可用作地基不良时。
薄壁式挡墙:钢筋混凝土结构
悬壁式:由立壁、墙趾板、墙踵板组成。宜y用于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地段位用;墙高不宜大于7m。墙高时立臂下部的弯矩较大;
扶壁式:当悬臂式挡墙的立臂较高时,沿墙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加一道扶壁把墙面板和墙踵板连接起来,以减小立臂下部的弯矩。扶壁式挡墙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地段使用,墙高不宜大于10m。
重力式挡墙的构造及设计要点
构造:上部结构:墙身;下部结构:基础
挡墙的构造
墙面、墙背、排水设施、沉降伸缩缝、护栏。
墙面:墙面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配合。
地面横坡较陡时,墙面可采用1:0.05-1:0.20,也可采用直立(低墙);地面横坡平缓时,墙面可缓些,但一般不缓于1:0.3,以免过多增加墙高。
墙顶:最小宽度:浆砌片块石时不应小于.5m,干砌片块石时不应小于0.6m。
护栏:墙顶高出地面6m以上,或连续长度大于20m的路肩挡墙,墙顶应设置护栏。护栏内侧边缘距路面边缘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0.5m。
沉降伸缩缝
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形式的选择和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类型:取决于基底应力大小情况
一般直接修筑在天然地基上。
地基较弱,地形平坦,墙身超过一定高度时,可在墙趾处伸出一台阶,以扩大基础。墙趾台阶的宽度视基底应力需减小的程度而定,但不得小于20cm。台阶的高宽比可采用3:2或2:1
基地应力超出地基允许承载力需加宽很多时,为避免台阶过高,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
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而地基较为完整坚硬的岩层时,基础可做成台阶式,以减小基坑开挖和节省圬工。
埋置深度
墙趾前地面倾斜时,趾前应留有足够的襟边宽度,以防止地基剪切破坏。襟边的宽度可按嵌入深度的1-2倍考虑。
(5)排水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