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扰的尘世,莫测的前途,让很多人感到疲于应付,内心挣扎。同时生命中的很多挫折和苦难,也经常令人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不过有人因为善于调整心态,能够看淡得失和荣辱,更愿意挣脱名利的枷锁,从而无忧无虑,又显得旷达不羁。
如果人们一直情系物欲,烦恼就会始终萦绕心头,又岂能觅到一片净土?宋代一位高士布衣终生,却才华卓越,朝廷几次派人前往征辟,他都婉言谢绝。诗人不喜欢皇城的繁华,却愿意像陶渊明那样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下面分享魏野的一首《晨兴》,朴实易懂,毫无藻饰,结尾却充满了诗趣。
《晨兴》
北宋 · 魏野
夜长乞待得晨兴,耽睡童犹唤不应。
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
临阶短发梳和月,傍岸衰容洗带冰。
料得巢禽翻怪讶,寻常日午起慵能。
魏野是北宋著名的隐士,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带着妻儿生活在河南陕州的东郊,过着平淡无奇、与世无争的生活。如果不是他喜欢写诗,又结交了很多诗友,或许会一辈子籍籍无名。
诗人喜欢清静的环境,他在郊外开垦荒地,除了种庄稼、栽果苗,还在自家的草庐旁培植了大片的竹林。高冈上白云悠悠、草庐旁溪水潺潺,山花璀璨夺目、竹枝随风摇曳,一家人在此自食其力,不仅其乐融融,而且毫无烦恼。这首诗就表达出林泉生活的惬意,也展现出高士的恬淡襟怀。
开篇介绍了诗人的生活习惯,“夜长乞待得晨兴,耽睡童犹唤不应。”晨兴,即早起的意思,陶渊明曾有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是这位魏才子似乎不愿效仿前贤早出晚归的生活,他说长夜漫漫,如何能够早起。诗人每天早晨都呼呼大睡,不管小童怎么大声呼唤,他就是不愿起床。耽,喜好的意思。
诗人早上喜欢睡懒觉,不仅让老婆嫌弃,而且还曾让一位名相下不了台。寇准曾经被贬为陕州知州,他久仰魏野的大名,礼贤下士,亲自登门拜访。可是魏野一直等到日上三竿,才睡眼惺忪地开门迎客。多亏寇大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仅毫不生气,而且还与魏野成为了莫逆之交。
颔联继续抒写诗人的平常生活,“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山林里昼夜温差很大,晚上气温较低,寒意袭人。诗人喜欢挑灯夜读,可是简陋的草庐四处漏风,不仅灯影闪烁,而且寒风刺骨。
诗人却早有准备,他从容地取出白天捡来的枯枝和干叶,生起炉火,然后又穿上棉服,继续在灯下读书、写作。宿火,指隔夜未熄之火。
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对于很多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也不可思议。可是古代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却是司空见惯。
由于诗人喜欢熬夜,所以就会显得有些衰老,颈联转而描述作者的感慨,他有时站在台阶上欣赏明月,月光如水银泻地,庭院里就像白昼一般明亮。夜风拂动着诗人的衣襟,也让他感到头痒难耐,估计因为天寒,他很久没有去溪边冲澡了。
诗人招呼老婆拿来梳子,可是梳来梳去,也就是不断梳理周边的短发,中间的毛发早已稀疏可数。诗人来到溪畔,一边用冰冷的溪水洗脸,一边注意观看自己稍显衰老的容颜,不禁发出一声长叹。
结尾呼应首联,充满诗趣,诗人说自己比较慵懒,如果平日里能够在中午之前起床,那些禽鸟就会觉得非常诧异。料得,是作者的猜测,语气却是非常肯定。诗人不提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却采用了拟人手法,委婉地抒写了他对“晨兴”的明确态度。
诗人毫不避讳地在诗行中“揭露”自己的慵懒,不怕被后世读者嘲笑,正反映出这位高士旷达的襟怀。全文朴实易懂,毫无藻饰,充满了诗趣,不愧为北宋诗坛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