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些书法家在评论某学书者在学写某字帖用仅得其形或者说其临写某字帖已经得其神采来进行评价那么,这“形似”和“神似”是怎么确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书法中的结构动态讲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书法中的结构动态讲解(书法中的形似和)

书法中的结构动态讲解

经常听到有些书法家在评论某学书者在学写某字帖用仅得其形或者说其临写某字帖已经得其神采来进行评价。那么,这“形似”和“神似”是怎么确定的呢?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形似”

所谓”形似“,就是指字的外貌、表象、轮廓和范本相似。

也就是说,所书写的字,其笔画的形状、结字的体势乃至章法布局等都同所临写的范本外表相似。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其中就包含有这一层意思。形似是书法学习的第一步,重在忠实于范本,追求其法度。在临帖时,笔画的一起一收,一转一折,长短大小,轻重虚实等都要接近甚至逼近似范本,贵在能够追求帖字的细节。

苏州博物馆庆祝建馆50周年

“神似”

所谓“神似”,是在形似极端真确、熟练、巩固的基础上的升华,是高层次的艺术表现能力,即能表现出范本的精神、气质、风采。

神似不拘于一笔一画的刻板模拟,用笔、结体方法可以灵活,各种笔画都可以移植运用,但万变不离其宗,写法变了,却不离原帖的法度精深,仍然协调统一。

求神似,重要的是追求对范本的本质表现。如欧书端严凝重,褚书婀娜潇洒,颜书宽博伟岸,柳书峭拔古淡。不仅要对这一家书法的技巧方面深刻研究,还要对这一书家的思想性格、气质人品、身世处境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都要有详细了解。

如王羲之性情潇散冲淡,崇尚自然,才能在兰亭集时写出《兰亭序》那种精神面貌的作品。一个利欲熏心、谄世媚俗的人,即使尽力临摹,也很难得其神质,甚至轮到自运时,更会大相径庭。因此,学习书法求得神似,就不止是技巧问题了。

如何得“神似”及形神兼备

学习书法想要求得神似,要多读帖、悟帖,抓住作品的本质特征,努力学习,着力表现。尽管用笔、结体等与范本有出入,只要抓住其主要特征,即可谓之神似或遗貌得神。

形似与神似是艺术的两种表现效果,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或某种程度上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脱离了外表,缺乏基本功力,就不能表达对象的形质,但徒具外形,没有生气、灵魂,就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古人云:“形具而神生。”又云:“有性无功,神采不实。”形与神就好像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古人云:“有功无性,神采不生。”书法只有达到形神兼备,才是艺术的最高标准。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