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症状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当可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患者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使到患者掉以轻心,也常使医生误诊,从而延误了冠心病的诊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冠心病哪些症状应该及时处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冠心病哪些症状应该及时处理(冠心病有哪些症状)

冠心病哪些症状应该及时处理

冠心病的症状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当可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患者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使到患者掉以轻心,也常使医生误诊,从而延误了冠心病的诊治.

(1)有些冠心病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房颤、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称之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冠心病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2)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

(3)少数冠心病人,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时,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原因在于心肌梗塞时,心排血量下降以致脑供血减少,严重心律失亦常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表现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并短期内随访,以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4)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5)若冠心病同时合并其它急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外科急症,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亦常被掩盖.故病人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所患冠心病的病情,给医生提供参考.

(6)由于老年人常记忆减退,感觉迟钝,对症状又不善表达,易被家人及医生所忽视,所以,在给老年人做有关检查时,别忘记了做个常规心电图.一旦发现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即应对症治疗并进一步检查确诊。

冠心病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因动脉管壁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导致相应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供,从而引起胸闷、胸痛、心悸等相关症状的疾病。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 适当运动,切忌久卧久坐:久卧久坐会使血流缓慢,血栓形成,但需要注意,在气温低的清晨不宜晨练,宜选择下午较暖和的时间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可而止,运动量以无不适感为度,稍感不适应及时停止锻炼,过量则反而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

● 合理膳食,避免体重超标:告别了节假日,饮食渐渐恢复了日常规律。提倡少食多餐,七八成饱,粗细粮搭配,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饮食,并可适当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等),同时可食用具有降血脂、保护心脑血管的食物(如洋葱、少量的红葡萄酒等)。肥胖加重心脏的负担,因而,体重不能超标。

● 增强体质,避免感染:骤冷骤热可使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降低,极容易发生感冒和急性支气管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炎症过程会引起粥样斑块破裂,大量的炎性介质会破坏血液系统凝血-抗凝平衡,导致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同时感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一旦感染,无论轻重都应积极治疗。

● 注意保暖,避免迎风疾走:大风降温时,因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心脏急症的发生率往往会大幅增加。患者最好减少外出,保持室温在一个舒适的水平,必要时使用空调或取暖器。

● 心理平衡,避免大喜大悲:情绪激动是健康之大忌,更是冠心病发病的罪魁祸首。不少患者都是在争吵后出现胸闷、胸痛加重而就医的。

●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可以引起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冠心病患者戒烟,是十分必要的。

● 坚持长期治疗,不可随意自行停用药物:冠心病是一种慢性器质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所以坚持治疗非常重要。不少患者往往吃了一段时间药物后,觉得自己蛮好,没什么不舒服,就自行停用药物了,而这对于患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临床上医师所开具的很多药物都是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和大量临床试验得出的有良好效果的药物,这些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保护缺血心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不仅能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还能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从而尽力避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冠心病首次发病年轻化,且突发恶性事件较多,如许多青年英才和明星英年早逝就是惨痛教训。因此,对于许多忙碌的上班族来说,要充分重视自己的心脏,一旦出现胸闷、胸痛、上腹痛、牙痛、手麻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时间就是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