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窑建盏发展历经从无到有,从共用发展到专用。建盏发展历经各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当时文化和社会人文环境影响。在我国各种建窑中,建盏是古代比较有名气的窑场,在这些窑场中产生出许多优秀的瓷器,为我国传统文化记忆增添色彩。建窑建盏为何具有如此高的价值呢?事实上与其美学特征及简约风格密切相关,这也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是笔者经过深入探究后,对建窑建盏美学特征及简约风格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1)

建窑属于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最早开始晚唐五代,在两宋时期达到兴盛;建窑建盏更是陶瓷中的奇葩,这种文化与宋代文化同脉相承,有效促进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得到无数名人帝相的称赞。随着时代发展,建盏文化发展曾一度衰落;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文化逐渐复苏,出现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化与专著,尤其是建盏研究更属重点。但是从文献来看大多数研究局限在建盏的分析和考据中,对建盏的美学特征及简约风格研究几乎没有。如何将当代茶具设计贴近人们生活,将设计与人们和茶文化的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极富时代气息又有文化底蕴的茶具。就需要从古代茶具精品吸取营养,传承历史精华。而建窑建盏属于瓷坛的耀眼明珠,但是建盏因各种历史原因在元代初期后就已被尘埃掩埋;到如今,失传已久的建盏才重现光彩。因此,探究建窑建盏所具美学特征具有艺术价值。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2)

一、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

事实上,各种物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而建盏属于时代产物,更是古代陶艺的典型代表,其美学特征独具一格。总体而言,建盏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丽挺拔

事实上,按照建盏造型常常分成敛口型、敞口型、束口型及撇口型四种类型,其中尤其是敛口型和束口型最多,虽然建盏分成四种类型,但总体而言其造型上具有一定共性。建盏口沿均属于简单的圆形,并没多余附加装饰。建盏整体造型都呈现“V”字形,即建盏口沿大足底小。不同类型建盏从外轮廓线撒花姑娘从上到下变化的弧度存在差异。建盏造型上整体感觉比较和谐,线条挺拔而舒展,体态轻巧。由此体现出宋代人比较推崇的简洁典雅和含蓄内敛。其口部直线与侧壁曲线对比,柔中带刚,刚中有柔,让人感觉到简约流畅。从造型来看,建盏摒弃前朝的浮华、绚丽的感觉,追求一种清丽感觉,因此建盏以清丽造型为美,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人工的印花、刻花等各种技法,呈现出一种平淡自然和质朴无华的情趣韵味。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3)

(二)突出实用

建筑属于日用生活用品,首先就必须要最大限度满足人们使用需求,具有实用性。建盏的口沿较大,内壁线条倾斜,让人感受到一种挺拔的美感,这些功能源自宋代人饮茶时常将茶汤与茶末全部喝下,这种造型便于饮用,适合宋代饮茶。而且口沿大,还能最大面积体现出茶汤的变化,让斗茶者能够看到汤花变化。

宋代建盏设计属于实用主义,建盏釉流动性极强,因口沿釉壁非常薄,甚至有一些露胎现象,这样不利用口唇吮吸,于是人们烧制后常以金银铜进行镶口,不但能够弥补建盏不足,还可平添几分典雅贵重的风韵,更适合应用。建盏底部窄小,只有口端1/2,看似有点头重脚轻,事实上这种方式是为减少茶汤量。宋人饮茶讲究“雅”,汤量过多有失文雅,底端窄小还能减低底端与桌面接触的面积,最大程度增大茶汤冷却的时间,延长斗茶时间。建盏胎体厚重,也是为保持茶汤温度。口大底小是为盛装茶水饮量,同时便于茶末沉淀与倾渣。胎体厚重,能够长时间保持温度。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4)

(三)含蓄莹润

在宋代时候已经开始崇尚黑色,因此宋人饮茶时喜欢用茶饼,泡茶时把茶饼碾成细末,注水时阵阵白沫,而且建盏釉面如漆亮黑,在黑瓷衬托下,与盏中茶汤白色形成色彩反差,增添茶汤的色彩,让茶水绚丽灿烂,给人赏心悦目感觉。采用黑釉瓷便于斗茶时检验水痕,观察茶色,因此从斗茶角度选择黑色,黑色属于一种内敛的颜色,从光学角度看黑色,因黑色能吸引所有有色光;在光学上称为无色光的黑色。相对于其他颜色,黑色更低调含蓄,黑色茶具更沉稳质朴。建盏采用黑釉色,有别于其他窑口的茶盏,这种釉色美是人工装饰无法比拟的,质朴、平淡清新而自然,可以说建盏蕴藏着让人神往的色彩。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5)

(四)自然天成

宋人因为受到老子和庄子思想所影响,追求自然恬静的情趣生活;平静、浑然天成是宋人对艺术的追求,崇尚自然成为审美的终极目标;建盏抛弃人工装饰与金属类材质,回归到质朴无华、自然内敛的情趣中。因此建盏器形质朴,无人为堆饰仅从釉面纹理上做文章,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这些均与宋人崇尚自然标准紧密相关,建盏具有含蓄低调的情调。从单纯简洁的基础上,釉面与装饰展示出互相辉映的效果,达到含蓄、典雅而不张扬的效果,与宋人审美温厚及含蓄相同。在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下,建盏的美学特征近似沉静素雅,犹如碧玉小姐却存在无尽内涵。

宋文人雅士喜爱斗茶乐趣,以建盏为器具,不仅追求乐趣和怡情,更注重提高自我情趣。建盏采用黑釉色沉静却不沉闷,平方又引人入胜,利用金属釉自身在烧制中的浑然天成、自然结晶,让这种茶具更具“禅”的意境。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6)

二、建窑建盏的简约风格

前面探讨了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以此体现出建盏与其他茶具的差异。当时这种茶具,究竟具有什么风格呢?这是本章节探讨的重要主题。笔者研究总结,其简约风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7)

(一)个性化

简约就是对物象进行高度概括及提炼,对物象本质进行深刻发掘。首先,设计目标简约化,强调个性化。建盏在两宋及元初比较兴盛,到了元代中后期逐渐趋于衰落,最终停烧。建盏之所以兴盛,与北宋时期的茶品及斗茶盛行相关。从宋太宗到宋徽宗大约130年时间中,北苑的贡茶品种不断增多;到北宋晚期,贡品种类达到50多种,年贡额达到47100斤,达到空前水平。到了元朝,北苑御茶园到衰落时期,此时才逐渐衰败。

其次,宋人饮茶主要以茶叶和茶末两种为主;饮用茶末就是把茶叶配置成半发酵的膏饼状,被称为团茶,名曰龙凤团茶。饮用前把膏饼碾压成细末放到茶碗,沏入初开水,然后就会在表面上沸起白色泡沫。建盏黑亮与白色茶痕表现出非常鲜明的衬托。斗茶即观看茶盏内壁所留的白色茶痕,谁先退谁输。其中最精彩部分就是初沸汤花的出现,所以斗茶重点就在于观赏而非饮用,不但属于扣人心弦的游玩,还是一种妙趣横生的艺术。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8)

(二)以人为本

事实上,各种设计都是为人服务,一切不利人使用的因素必将被派遣。因此可将有利人使用的各种因素组成一个集合。将简化工艺、满足功能、造价低廉等各种因素形成一个新集合。取两者交集,能够有效满足人的使用,还能兼顾其他各种条件因素,观看建盏造型由此而来。建材采用本地含铁质的瓷矿土。无论器形大小都为实用碗形,具体分成三种类型,即为大型碗,口径15cm以上,中型碗,口径11-15cm间,小型碗,口径11cm以下;其共同特征就是大口小足,犹如漏斗,主要是为适宜茶水的饮量控制,还有利于茶末的沉淀与顷倒;不但能够满足实用功能,还可局部发生变化。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9)

建盏这种设计,斗茶时不但能够掌握茶汤份量,还可防止茶汤外溢;建盏的实用性是人格力量的审美,提倡在物质世界中人的主体地位,物为人用,物体为人服务的世界观,蕴含着以人文本的理念,不被身外事物所累的最高境界,到现在依然具有感染力,值得重视。

(三)自然设计

随着人类不断发展及进步,现代文明明显制约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崇尚,影响其心灵回归自然。因此设计时,怎样才能与自然相融共生,成为建盏简约设计的重要课题。事实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设计都是受到大自然的启发而设计,大自然才是最完美设计师;从建盏烧造就能够体会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什么样的窑变建盏最有价值(建窑建盏的美学特征与简约风格)(10)

在福建地区,依然存在烧造建盏的窑子,从遗址来看当时是依山而建,十数间窑子逐渐增高,不但能够避免多雨期间遭受积水影响,还能让热气逐窑升高,确保热能利用最大化。由此可见,工匠已经给对龙窑结构具有丰富的建造经验。达到火候时,就将窑门关闭,窑门缺氧,将氧化焰转化成还原焰,还原焰的温度直接影响到釉色变化。不通通性质火焰,必定会影响到釉色中所含金属氧化物,从而呈现出不同颜色,比如在氧化焰中,氧化铜按照铜含量差异而呈现绿色或兰色,在还原焰中逐渐形成乳化亚铜,呈红色或紫色。因龙窑的特殊结构,呈现出多种自然奇特的花纹。

纵观历史永恒不尽的长河中,传统建窑以质朴、简洁的造型经过漫长的历史,但现代人都在不断追求回归自然的接简约时代,因此建盏以独特的美质、地域风格及独特的语言形式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蕴;这种风格体现从的美学特征,以及蕴含的简约风格,都对后现代设计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