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

文人雅士吟咏把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1)

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及元初,而停烧或废烧于元末以后。只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盏才为今人所重视。它的鼎盛时期其实是在宋朝,终南北两宋之世,贵戚权门竞相追逐,文人雅士吟咏把玩。究竟这区区小碗到底哪里吸引人?即使纹样细腻似兔毫,终究是矮小粗黑,如何登得大雅之堂?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2)

中华文明的璀璨夺目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它的有序传承更为世人惊叹,然而依旧有许多瑰宝散失在沧海桑田、战火纷繁之中。不幸中的万幸是有些被历史遗弃的宝贵财富能够失而复得,建盏便是其中之一。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3)

我们先看看北宋《太清楼侍燕记》的一段记载。北宋政和二年三月,帝都汴梁城,春和景明,皇宫后苑太清楼垂拱殿,宋徽宗设宴招待权相蔡京。酒后,徽宗亲自点茶。点茶只用清泉建盏几饼团茶,简单得似乎与环境有些许的不谐,但是主客蔡京却志得意满。这风雅茶事,蔡京了然于胸,诸般器物也早已熟悉。清泉是来自无锡惠山寺的石泉水,彼处距京城1500里,泉水得来殊为不易。那黑里透青的茶盏和饼状团茶,都来自蔡京的家乡——建溪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4)

众所周知,宋徽宗会酷爱茶艺,作为点茶极品茶具的建盏自然成为了北宋名门权贵竞相追逐的宝物。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宋廷重臣蔡襄总结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撰写了一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书中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茶录》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独秀地位,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认为:“茶盏贵为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5)

与此同时,建窑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生产底足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历代文坛巨匠纷纷畅怀讴歌建盏。如苏东坡的“道入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勿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僧惠洪的“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蔡襄的“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杨万里诗中描写的“鹧鸪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等等。可以说建盏的发展在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

那么这黑黑的小碗又好在哪里呢?咋看兔毫,低调黯淡,其貌不扬,但是细观会发现青黑的釉面光亮如墨玉灵动的纹样或如兔毫,或如银萍,或如星辰,或如山海,耐人玩味,大可神游!而盏上的纹样由窑火自然烧制而成,竟能成就这般瑰丽,让把玩者不胜冥想,出自自然圣手,亦静亦动,大同之中各有个性。而诸如曜变、异毫之类的绝品,则只能祈祷窑神的恩赐。这也就无怪乎连宋徽宗这样的风雅皇帝也会视之如随珠和玉了。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6)

精品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窑基本上只出产黑釉茶盏,但就是这单一的黑釉茶盏,却在人工之精,造化之巧的共同作用下。无论是古代传统烧制工艺还是现代的新工,齐成品率都是很低。北宋时期诸多窑口竞相仿造。全国三分之二的窑口出产黑釉茶盏,北方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吉州窑以及福建其他地方窑均有类似仿制产品,并用各种方法模仿兔毫纹、油滴纹,但建窑之美,始终不可企及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7)

南宋末年后,淮河以北被金朝占领,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狂热的斗茶风潮逐渐隐去其魅力四射的光芒。至元初,这座创造出稀珍神品的绝代名窑便湮灭在景色秀丽的闽北山丘陵中。自蒙元以降,饮茶方式的演变使点茶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到了明朝,点茶最终为冲泡茶所取代。点茶的失势也导致了建盏的式微,随着建窑逐渐改烧青白瓷,黑釉建盏的炉火在明代终至熄灭。曾经被上至皇帝,下至引车卖浆者流珍爱的建盏,就这样在历史中悄然隐身。可以想见,离开了斗茶的一只只名贵建盏,纷纷在酒肆中、筵席上、汤盆边粉身碎骨,随后被弃之沟渠,烟消云散。到明朝朱权著《茶谱》时,是这样阐释建盏的:“茶瓯,古人多用建安所出者,取其松纹兔毫为奇。今淦窑所出者与建盏同,但注茶,色不清亮,莫若饶瓷为上,注茶则清白可爱。”建窑兴起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衰于元,清代尚一度残余。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8)

不知算是幸运或是不幸,东邻日本仰慕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继承了点茶这种风雅之事,并逐渐在日本形成一种近乎宗教的“茶道”,而建盏,在彼处仍然是茶道的主角,且由于中国建窑的停产,使存世之盏尽数成为绝品。据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有好事者换算下来,曜变斑建盏价值700多公斤黄金,油滴斑建盏360多公斤,而兔毫盏也要价值210多公斤黄金。而在日本流传至今的建盏精品,大多数已高踞于各大美术馆的展位上,供人瞻仰,更有名品被列为国宝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9)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不少权威专家的大声疾呼下,1981年春,建阳瓷厂技术人员与省轻工研究所,省博物馆等专家经过上百次试验烧成,终于烧制出一批兔毫斑纹的仿古建盏。在1981年3月召开的全国仿古黑釉建盏鉴定会上,经专家鉴定:这些仿古产品不仅质似,而且达到形似、神似的标准。标志着这一失传八百多年的技艺,烧制出的瓷坛“黑牡丹”——黑釉建盏终于在瓷坛上重现光彩。

改革开放以来,在恢复与创新历史文化传统中,失传数百年烧成黑釉建盏的技艺得到进一步恢复与发展。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一批烧制建盏技艺的传承人走上历史舞台。现代法烧制出的兔毫斑、油滴鹧鸪斑建盏等一批黑釉瓷器已然面世。唯独失传的曜变斑建盏正期待人们去努力仿制,让它重新惊艳在世人面前!

秋羽美学馆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洲南路汇创名居二期42-04号

建盏|私房茗茶|善窑汝瓷|福州漆器|金缮锔瓷

【纯手工制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10)

建窑制盏技艺(纯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建窑建盏)(11)

了解更多记得关注秋羽美学馆头条号,小编会继续为大家分享更多艺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