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有人以为是金钱,有人觉得是名利,也有人认为是权势。如果要找一种人类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感情了。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称得上是人世间最珍贵,也是最美好的东西。

苏东坡勉励好友(苏轼写下一首思念好友的词)(1)

在古诗词里,表现这些情感的诗篇很多,尤其是描写友情的诗词,数量尤甚。所以我们会读到很多经典的有关友情的句子,比如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些诗句都堪称经典,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可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却不是这些诗,而是苏轼的一首词,它虽然知名度比较小,却也同样经典。

苏东坡勉励好友(苏轼写下一首思念好友的词)(2)

1074年10月15日,前往密州赴任太守的苏轼,途径海州,海州太守为他接风洗尘。景疏楼上,当地有头有脸的人齐聚一堂。此时,苏轼想起自己的好友、原海州太守孙巨源三个月前,正是在这座景疏楼与众人告别,前往京城履新的。苏轼由此有感而发,写下来这首词。

这首词虽是一首怀人词,苏轼却一反常调,与一般的怀人之作不同,他从对方写起,通篇都是设想之词,写法上别具一格。

苏东坡勉励好友(苏轼写下一首思念好友的词)(3)

起首三句,写孙巨源与众人告别时的情景。“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当初孙巨源离开的时候,想必是明月如水吧,在这景疏楼上,大家都说着些好的话,举起酒杯和他道别。

紧接着三句,写孙巨源起行后的情景。“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那美酒佳肴,那清歌曼舞,也是留不住的,他还是要到汴京前去任职。此时,那些朋友已经回到了家中,只有明月伴随着他自己吧。

苏东坡勉励好友(苏轼写下一首思念好友的词)(4)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月亮圆缺了三度,到而今又是满月,想来孙巨源也已经到了京城,只是这冷落清秋时节,这一路的艰辛孤独,又有谁能与之同醉呢?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一路上,无人与之同醉,只有明月一路相伴。看着孤寂的身影,唯有与月同到天明。

苏轼在此既是写孙巨源,也是写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几种不同的场景,一层一层推进。而这些情景,却也无一不和天上的明月发生着联系。正是这种联系,让那种怀人之思更加的逼真、形象。

苏东坡勉励好友(苏轼写下一首思念好友的词)(5)

那么,词人的这种种设想从何而来呢?过阕三句给了我们答案,原来是“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有人从濉水旁来,捎来了你对我的深情厚意。上阕的种种假想,便是由此而来,却并未到此而终。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那清澈的淮水滚滚向东,流向东海,在这里面,我分明看到了你流下的相思之泪。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厚。李煜说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见其愁有多大多深;苏轼说思念,是”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亦可知他的思念有多少。淮水发源河南,流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进入东海。孙巨源远在汴京,苏轼身在海州,彼此之间,就这条淮河将两人紧紧联系起来了。思念之情难写,而苏轼将这份情外化为淮水,独具匠心,而又恰当地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情。

苏东坡勉励好友(苏轼写下一首思念好友的词)(6)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这六句,词人又翻出新的意境。上篇全是设想之词,过阕回到现实,见淮水而含相思泪水。到这里,词人又设想孙巨源此时的情景:你此时应该正在中书省值班吧,那露水浸湿了你的棉被;你看到那回廊上的明月,可否想起了我?苏轼不写自己怀念朋友,而说朋友此时在怀念自己,可谓是借人映己。

整首词,都在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意,可是诗人却不写自己,全从对方角度写起,作种种假想。在这其中,“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是整首词里最经典的句子,与李煜写愁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东坡勉励好友(苏轼写下一首思念好友的词)(7)

此外,这首词以明月作为抒发感情的线索,全词五次写到月亮:有离别时的月,有漫长旅途相伴的月,有时光悄悄流逝的月,有陪伴词人的月,有友人值班时所望的月。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说:

观“清淮”、“到海”三句,知与巨源交谊之深,更忆及“西垣清禁”,同此月明,抚今追昔,不尽低回。言为心声,知公天性之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