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镇雄方言中,有一个词叫“神到(倒)”,这个词一般都是在重力下压时,有人告诫受压的人要顶住、承受住。比如,两个打工仔搬运水泥,其中一个把水泥往另一个的肩上放,就会说“神到哈!两袋神得住不?”有时候,用一个支架支撑重物,同样也会说,不知道这个架子神不神得住?意思是说,不知道这个架子能不能承受得了这些重物。

云南昭通镇雄骂人方言(云南镇雄方言中的)(1)

实际上,这个神到的神,其实是承受的承。那为什么承受的承在镇雄方言中要读做神音呢?这就要牵扯到古汉语了。一般认为,西南官话的基础是江淮官话和湖广官话,镇雄作为明清内地移民目的地。明代洪武年间,大量明军就地屯垦戍边留居镇雄,这些明军战士大多来自中原或江淮地区,清代又有大量移民来自湖广,因此,汉语方言主要以江淮官话和湖广官话为基础,然后又与四川方言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西南官话镇雄小片。

云南昭通镇雄骂人方言(云南镇雄方言中的)(2)

一般来认为,形成官话方言的时间应该在元明时期,这一时期因蒙古人入主中原,中原地区的语言逐渐向白话发展,到明代成就了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而江淮官话又影响到湖广和西南。由于官话形成于元明,元代以前的宋朝并无官话,因此,宋代中原语音应该是以《唐韵》为标准发音,之后,宋代又重修了广韵,《宋本广韵》便是宋代中原语音的证据。

从《宋本广韵》中的反切来看,宋代中原语言发音多为古汉语发音,与今天普通话有很大差别。但在明代形成的官话中既保留了部分广韵中的古汉语发音,也有现代汉语的发音。因此,在来自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西南官话中,部分字词同样保留了古汉语的成分。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个承受的承,在镇雄方言中被读作神,就是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

云南昭通镇雄骂人方言(云南镇雄方言中的)(3)

何以见得呢?口说无凭,《广韵》为证。在宋本广韵中,这个承受的承字读音为“署陵切”,意思是取署的声母加陵的韵母,拼出来的读音为承的读音。而陵在古汉语中的读音为leng,因此,取署的声母加陵的韵母,承在广韵中发音就是sheng。由于西南官话前后鼻音不分,这个承就被读作shen。于是,承受住,就被叫做了“神到”,实际上是“承到”,西南官话中的到的字义为着,跟到就是跟着,等到就是等着。所以,承到就是承着,被读作神到,意思为承受住。

以上是我对镇雄方言中“神到”这个词的理解,不过是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同意见,请留言讨论,把你的见解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