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天才和天才的对话必定是非常精彩的。读书就是与智者对话,那么天才爱因斯坦最喜欢和谁对话呢?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文中列出的三个作品曾让这位相对论的创始人爱不释手。读爱因斯坦读的书,就是思考爱因斯坦如何思考。本文译自Medium,作者Genius Turner,原标题为"Einstein’s Favorite Books",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有关爱因斯坦的书籍(爱因斯坦最喜欢的这几本书)(1)

图片: screenshot provided by author, via Twitter

“你唯一必须要知道的,就是图书馆的位置。”——爱因斯坦

几年前翻阅《沉思录》时,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读好书,如同与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交谈。”

的确,就目前而言,写作只不过是在纸上的思考,说话只不过是大声思考的一种情况,那么很明显,阅读别人的想法本质上就是与他们交谈。所以,很自然地,我想知道:爱因斯坦最喜欢和谁交谈?

读爱因斯坦读的书 = 思考爱因斯坦如何思考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关于BigThink的很棒的文章。“这是他[爱因斯坦]最喜欢的五本书,”标题写道。如果你碰巧熟悉我过去的工作,我想你应该知道三定律。由于这个原因,著名的五本书中有两本没有入选。

第一个光荣被“削减”掉的是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的《感觉分析》(Analysis of Sensations)。当然,爱因斯坦很喜欢这本书,尤其是马赫原理,但由于马赫原理的模糊性,一些陈述早已被证伪。

第二个光荣被“削减”的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Don Quixote)。

曾与爱因斯坦共事的物理学家英费尔德(Leopold Infeld)在他的自传《探索》中写道爱因斯坦有多么喜欢塞万提斯(Cervantes)的经典骑士故事《堂吉诃德》:

“爱因斯坦躺在床上,没有穿衬衫或者睡衣,《堂吉诃德》就在他的床头柜上。这是他最喜欢用来放松的书······”听起来很有趣,但是要记住,在爱因斯坦的时代,根本没有电视或者YouTube。

我猜爱因斯坦在工作一整天后读《堂吉诃德》的原因,和我偶尔沉迷于游戏一样,只是为了娱乐。

鉴于我们的既定目标,显然我们对爱因斯坦用来娱乐的东西不感兴趣。毕竟,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读聪明人的书而变得更聪明,但我们不能通过读名人的书而出名。因此,堂吉诃德和他著名的冒险故事并没有上榜。

接下来,我把剩下的三本书送给大家。

爱因斯坦最喜欢的书1:巴鲁克·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的《伦理学》(Ethics)

一天早上,爱因斯坦在柏林的家中收到了一份紧急电报。这是纽约拉比·赫伯特·戈德斯坦(Rabbi Herbert S. Goldstein)发来的:“你相信神吗?”

爱因斯坦说:

“我相信斯宾诺莎的神······”

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是17世纪的犹太裔荷兰哲学家,他的《伦理学》是西方思想的基础作品之一,描述了完整的宇宙观和现实的图景,同时也为一种合乎伦理的生活提供了指导。斯宾诺莎在书中将神描述为自然秩序。

对于那些开始接触神秘事物的人来说,“斯宾诺莎的神”仅仅是数学神学的一个代号。也许数学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最好地总结了爱因斯坦的上述观点,他指出:“数学是唯一真正的形而上学。”

也许只有一个事实,尽管它存在着无数个版本。爱因斯坦最喜欢斯宾诺莎的是,在所有的哲学家中,斯宾诺莎是第一个认真对待伽利略的伟大见解的人:

要了解宇宙,你必须了解它的书写语言——数学语言。

对于斯宾诺莎来说,并不存在二元论,而是一种中间的一元论,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两种物质,而是一种具有不同属性的物质,如思维和/或延伸。

让神学家庄严地宣布:“神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

让物理学家试一试高人一筹的方法,宣布:“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

让数学家提供数论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到数字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也就是说,在自然数的世界里, “1”是“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的”。

在每一个这样的例子中,我们都明白为什么伯特兰·罗素将数学定义为“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件事的艺术”。

或者正如特斯拉所说:

有人称之为神,有人称之为物理定律。——尼古拉·特斯拉

简而言之,在爱因斯坦看来,“神”和“宇宙”这两个专有名词就相当于“hello”和“hola”。毕竟,就两者被定义为一体、普遍和全能而言,一切都是一样的!

奥马尔对《古兰经》的狂热赞美,也符合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奥马尔当时宣称:“烧掉图书馆,因为它们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

在这些崇高的篇章中,如果能被正确理解,读者就能洞见是什么驱使爱因斯坦成为一个厌恶战争或任何形式的冲突的和平主义者。

在这些崇高的篇章中,如果读者能正确地理解,就能洞悉是什么使爱因斯坦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什么比进化成素食更有益于健康或增加在地球上生存的机会了。”

简而言之,在这些崇高的书页中,如果被正确地理解,读者将会洞见为什么爱因斯坦的核心信念可以归结为以下内容:

真正开悟的目的不是认识到你与一切的统一,而是认识到你就是一切这个事实。

爱因斯坦最喜欢的书2: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人性论》(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在爱因斯坦的时代,艾萨克·牛顿爵士几乎是神!牛顿基本上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人。在著名的《数学原理》中,他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难怪牛顿是爱因斯坦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正如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我爱柏拉图,但更爱真理。”

爱因斯坦将不得不重复历史。

在牛顿的世界图景中,空间和时间是绝对的。精通休谟哲学的爱因斯坦,开始怀疑他心目中的英雄,可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却上错了火车······的思想。

也许爱因斯坦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就体现在这句著名的谚语中:

怀疑是智慧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历史上最伟大的怀疑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卫·休谟。休谟对一切事物都持彻头彻尾的怀疑态度,人们可能会说:即使休谟闻到了从另一个房间冒出来的烟,他也不会相信这里有火。毕竟,休谟会要求先看到火焰,因为他不太相信自己的鼻子,或者他的五种感官中的任何一种。

就经验作为知识的基础而言,休谟同意其他经验主义者的观点。但怀疑者们开始怀疑了。

因为科学的DNA就是因果律,没有因果律就没有科学方法,休谟意识到在实际经验中根本找不到规律本身。

休谟的哲学沉思将他引致一条前所未有的思想道路。用休谟的著名例子来说,一颗台球撞到另一颗台球,使得后者开始以一定方向运动,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但我们真正经验到的其实只是前一颗台球的运动和后一颗台球的运动,并没有经验到前者使得后者运动的因果必然性。换句话说,休谟问,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第二颗台球必然会因为第一颗台球的撞击而运动?它难道不会静止不动,或者向着另一个匪夷所思的方向运动,甚至第二颗台球突然改变自己的实体形态,比如说成为一朵玫瑰?

休谟的天才最闪耀的地方在于:不管他观察了多少次两球相撞,他一次也没有观察到这个基本的因果联系。换句话说,休谟认识到世界本身并没有因果关系,而是我们通过自己自己的思想—,将这种结构强加于现实。休谟对于因果关系的这番提问使他长久地被冠以“怀疑主义者”称号。

“太阳明天不会升起”这句话和“太阳会升起”这句话一样,都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命题,也并不意味着更多的矛盾。——大卫·休谟

休谟著名的洞见本质上说,仅仅因为太阳在之前的数十亿天里都是升起的,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有权宣布,太阳明天也一定会升起。

休谟的“必要联系”问题构成了当前科学面临的最大谜题的基础:归纳法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阅读了休谟的著作,爱因斯坦通过注意到以下事实彻底改变了物理学:既然时空决定了物质如何运动,那么时间本身必然与每个人的参照系相关。

相对论模型表明,从不偏离主观性的认知者,在某种程度上把“时间”这个无形的红绿灯强加在了本来会永远存在的事物上。

“时间存在的唯一原因,”爱因斯坦总结道,“是为了不让每件事都一次发生。”

因为爱因斯坦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或者说时空,适用于时间的东西一定也适用于空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描述“时间和空间是我们思考的模式,而不是我们生活的条件。”

简而言之,有了上述认识,爱因斯坦下面神秘的结论的含义就变得显而易见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是一个顽固的幻觉。”

爱因斯坦最喜欢的书3:约翰·冯·歌德(Johann von Goethe)的全部作品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天才”。毕竟,天才仅仅来自于一心一意地完成一个目标。因为每个人都至少擅长一件事,显然,任何有“激情和渴望”的人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他或她最终肯定会尝到天才的滋味。

然而,“博学”则是另一回事。

历史上,真正博学的人屈指可数。天才是只会一种技巧的小马,而博学的人则是“样样精通,精通多种”的罕见品种。像达·芬奇和富兰克林这样的名字排在这个传奇名单的首位。还有另一个名字是约翰·冯·歌德。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开端是各种术语的定义。”

当苏格拉底的方法将“大学”一词连根拔起的那一瞬间,人们就明白了普及教育的真正意义,以及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博学”是“大学”(即“整体”)的最初目标。

也许上述解释了为什么格莱克认为“并不是知识的多少造就了大脑”。它甚至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内在的联系。”

“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科学家、政治家、戏剧导演、评论家和业余艺术家”是歌德的内在联系。爱因斯坦在歌德身上看到了一种罕见的天赋,被称为“跨学科天才”。

1932年,在给德国物理学家利奥波德卡斯珀(Leopold Casper)的一封信中,爱因斯坦写道,他钦佩歌德是“无与伦比的诗人,是有史以来最聪明、最智慧的人之一。” 爱因斯坦还写道:“甚至他的学术思想也值得高度尊敬,他的错误是任何伟大的人会犯的那种错误。”

莎士比亚在诗歌方面的智慧超过了歌德,但即使是诗人也无法与歌德的天才的微妙和深度相媲美。

“我爱你,与你何干?”歌德问道。这就是阅读歌德的魔力所在。

歌德建议:“无论你能做什么,或者梦想你能做什么,开始吧。”大胆具有天赋、力量和魔力。事实上,爱因斯坦在这些建议的推动下,大胆地革新了当时的物理学。

爱因斯坦爱歌德的作品,也许他的的观点是,在他一生的工作中,谁能比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博学家更适合与他交谈呢?

听到爱因斯坦说别人聪明,就像听到最搞笑的演员说另一个喜剧演员有趣一样。所以,如果你愿意和“史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交谈,那就读读歌德吧。

作为进入神秘世界的启蒙阶段的一部分,古老的智者用书来教导世界上真正的天才,以此进行无声的对话。因此,人们早就说两个人不可能读同一本书。

也许爱默生说得最好:

我们的推理总是从看得见的到看不见的。一个人不能把他的意义深埋在他的书,时间和志同道合的人会找到它们。

世界上的哲学家们已经说了所有需要说的重要事情,我们只需要去读,去理解。而读爱因斯坦读的书,就是思考爱因斯坦如何思考。

本文摘自:36氪神译局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 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 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