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西汉末年,王莽的所谓新朝,一味复古,并没有给人带来新希望,反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人民在怀念大汉的繁荣昌盛,刘秀借此收复人心,光复大汉,加之其为人稳重谨慎、良好的亲和力、知人善用、审时度势的战略,逐步壮大,称帝再至一统并开创新的盛世。一路的逢凶化吉,让人不经觉得刘秀是天选之子,被历史认为近乎完美,运气爆棚的皇帝。

在历经西汉末年的连年战争,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繁荣的大汉再次出现。光武帝刘秀因为这些功绩同时获得"中兴之君"、"定鼎帝王"的头衔。而这些不是靠一句"位面之子",以运气去全盘否决了刘秀自身的努力。

真正的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刘秀(34位面之子)(1)

图|光武帝

一 、农民书生,厚积薄发:刘秀一鸣惊人,起兵三年称帝谨慎起兵,考虑周全

作为高祖的九代孙,因为推恩令的实行,到了其父刘钦已只是南顿令,又在九岁丧父,为叔父刘良抚养。而后王莽建立新朝,天下不再姓刘,刘秀在父亲去世后,再次遭遇困境,彻底没有了宗室的光环,本来还有的些许的皇粮也没有了,一切靠自己老老实实种田。从遥远的宗室到平民,并没有像他哥所说好农事,无远志而是等待机会,谨慎处事而不想没有准备而白白牺牲。地皇三年(22),南阳饥荒,多小盗,又值绿林赤眉起义,王莽新朝动荡刘秀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临。

"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刘秀在宛城李家的支持下,和大哥刘伯升一起起兵,准备复兴汉室。

忍辱负重,妥协与周旋

因为大敌当前,他们选择与绿林军合作,因为利益不同,绿林军抢先立同为宗室却没有人望的刘玄为更始皇帝,而刘縯被封大司马,刘秀为太常偏将军。为了长久计,刘秀选择妥协,先对付王莽派来的42万军队。而正是在昆阳城下刘秀以少量军队击败新朝大军,扭转局势。造就了刘秀个人的威望、勇气、谋略。他手下诸部因此对刘秀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此誓死跟随刘秀。

真正的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刘秀(34位面之子)(2)

图|昆阳之战

而刘縯也立下不小功劳却因锋芒毕露,心中不满,最终被刘玄以不服皇威而杀之。刘秀极重感情,无奈势力不够,无法与绿林对抗,只得一切照常不为大哥发丧、不与大哥旧部私下来往。同时到宛城向更始帝表明自己也有过错。感谢更始帝不连坐刘秀等其他亲族,不提昆阳之战的大功。因此更始内心惭愧,拜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真正的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刘秀(34位面之子)(3)

图|刘縯

归拢人心,组建势力

而后王莽覆灭,刘秀前往督造宫殿,恢复汉家礼仪,归拢了一部分人心。又借在河北各郡县尚在观望时机,放低姿态,隐忍取得刘玄信任,出巡河北,独当一面,逐步扩大势力。建武元年(25),已经有足够兵马势力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在各路起义势力一个个称帝,短短三年称帝的刘秀一统河山的路程才刚刚开始。而各路英雄也希望遇见明主,施展抱负,而刘秀身上无疑具有明主的特质,厚积薄发,战略性的轻重缓急逐个击破各方势力,最终在称帝后12年统一中国,又在位20年打造了"建武盛世"。

二、识人善用,人心归附:云台二十八将,得其时遇其主用精兵 ,让能用之人愿为之所用

刘秀兄弟起兵之初,无兵无将,才和绿林军合作,在兄长被害,初到河北之时依然如此,好在此时当年同在长安求学的邓禹前来投靠并提出了刘秀应该利用绿林赤眉军无法吞并其他势力时,加紧壮大自己。这段时间,刘秀联合真定王刘扬,得以击败王朗,河北就此成为刘秀的势力范围。同时提出得民心得天下,刘秀的军队此后便以仁义著称。在与铜马军战斗的时候,刘秀收降了大部分铜马军,并给首领官职,然而这些人并没有真心归附。于是刘秀单枪匹马进入刚刚投降的铜马军,推心置腹终于收服了河北的大部分兵马,为之死力效劳。关西人称刘秀为铜马帝。

真正的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刘秀(34位面之子)(4)

图|铜马军势力范围

同时,刘秀将精兵分给诸位将领,解散了大部分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让农民有出路,回归本业,也使得在打败仗时军心不会溃散,节省军粮。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每个人的背景,能力都不同,却大都在刘秀经营河北地区时归附。与其真诚对待部下,关爱到位,有很多关系。甚至在战争初期部分将领摇摆于邯郸王朗与自己,刘秀都既往不咎,将他们来往的书信尽数烧毁,让这些将领安心,愿意为他效力。

多位将军各尽其长,互为牵制,协同出征

除了征西派邓禹和冯异,征南以岑彭单独领兵,云台二十八将都是在刘秀的统一部署战略目标下进行的。在而现场的最高指挥权不固定为一人,也不一定是官职高的将领担任,让将领可以互相协同作战,即使暂时失利也能在其他将军的配合下重新取得胜利。又用人不疑,给予信任,给千里之外的大将提供自己的建议,而非命令,让这支队伍不断优化。

真正的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刘秀(34位面之子)(5)

图|云台二十八将

慎战,以仁德服人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兵家的核心慎战,不战,刘秀回归战争的本源,刘秀作为一个开国之君。配之以仁,实属难得。在刘秀仁德思想指导下,冯异、朱祐、陈俊、李忠、岑彭等都是爱民的典例。和平解放洛阳,有杀兄大仇朱鲔投降,刘秀恪守承诺也不杀,并用其为大将,最终寿终正寝。用人不避仇。谓之仁。同时争取结盟,分化敌人,军事及政治手段并行。西和东攻,联陇制蜀,终于取得天下,与民休息,

缓和社会矛盾,人心安定

即位皇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缓和了社会矛盾,使人心再次归汉,同时多出的劳动力为其战争做好了后勤。二十八将,得以遇明主,建功立业,求得一番事业,又遇仁慈之主,大业竟成,共享富贵。成就了一时佳话。

真正的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刘秀(34位面之子)(6)

图|统一关东之战

三、马放南山,与民休息:大汉归于一统,开创盛世繁荣天下重新稳定统一,止战事,与民休息,恢复生产

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

历经近20年战争,大汉人口"十有二存",百姓终于得以休养生息。军事上,刘秀大封360多功臣为列候。给予封地,解除功臣兵权,只留几位镇守边疆,限制权力。又任用大量文官,精兵简政,设立尚书台,加强集权。文化上,在帝都洛阳建太学,恢复西汉十四博士之学。国家大量收藏图书,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使得儒家再次鼎盛。经济上,为恢复国力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刑徒,轻徭薄税,兴修水利,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生产。

真正的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刘秀(34位面之子)(7)

图|东汉疆域

奠定明章基础,东汉得以强盛三代

光武帝刘秀兑现了他一统天下时立下的宏愿: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最后因病去世还下诏书:

"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

光武帝刘秀拨乱反正,厚待功臣,与民休息,自古帝王好功名而忘百姓,而光武帝一心为公,文治天下,成就功名依然能节俭,勤于政事。为后代的明章之治奠定就基础。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国家能够恢复秩序,限制豪强做大,百姓安居乐业,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真正的位面之子光武大帝刘秀(34位面之子)(8)

图|汉光武帝墓

结语

刘秀在统一之战中,多次运气取胜,然则究其根本还是其能力。首先,能够隐忍到慢慢积累力量,利用个人魅力,战略统筹能力,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其次深谙兵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解救百姓于水火。最后,不忘初心,励精图治,将一片灰烬重获生机。利用豪强功臣统治的东汉,最终也因为豪强割据而亡,然在建国初期能够做到这样已经不易,何况由于善待功臣,像耿家军还有其他功臣后代誓死守护东汉。东汉最终灭亡终究是背离了初心不再凝聚人心。

"位面之子"不过是后人有意无意放大了刘秀的运气,从结果中去分析成功的因素,而没有过多思考刘秀个人的能力、付出。而成就任何事情也必定是曲折的,也需要偶尔的妥协让步。在低潮时如同光武帝一样"种田",等待机会,充实自己。提高能力,他人评价无宏图大志也无法改变内心理想抱负与初衷。

参考文献

《后汉书》

《东观汉记》

《孙子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