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从这个意义上看,商人在上甲微时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历经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五世,至汤,国力日益强大,成长为足以与夏桀抗衡的力量。汤采取了政治和军事手段相结合,争取诸侯支持、翦除夏桀羽翼的策略,逐步推进扩大战果,壮大自己,孤立敌人,最终达到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上兵伐谋的古代案例(全面应用伐谋伐交)(1)

伐谋

夏是一个统治了四百多年的中原王朝,“有民不亿之众,四岳三涂之险,京山终南之固”,虽然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已经走向衰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相当的威慑力。商作为一个新兴的小国,采取的是一步步靠近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奉桀众以克有夏”的策略。

上兵伐谋的古代案例(全面应用伐谋伐交)(2)

伐交

汤在使用军事手段集中打击桀党的同时,在政治方面实行布德施惠的策略,争取民心、争取同盟者,进一步壮大自己,为此还致力于网罗人才。即《史记·夏本纪》所说“自孔甲以来诸侯多叛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相传“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能搏虎,多求美女以充后宫,为琼室瑶台”,“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髙诱注“颤,惊也、患忧也”,“纷纷,殽乱也。分分,恐恨也。其情难得知也”。“干辛,桀之谀臣也”。针对夏桀时导致统治阶级内部众叛亲离、社会矛盾激化的种种弊政,成汤勤劳政事、任用贤良,采取以德治民的方针。

上兵伐谋的古代案例(全面应用伐谋伐交)(3)

《史记·夏本纪》记载,因为害怕成汤势力的壮大,夏桀曾将他囚于夏台,《楚辞·天问》更有“汤出重泉,夫何罪尤?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之句。重泉,地名。前人多释为即夏台所在之地。说汤无罪被囚,更激发灭夏的决心,被释放后,更加紧了军事准备。但在决战前还做了三件事,这就是在景亳举行盟会;将政治中心西迁,逼近夏王朝腹心地区;停止贡纳,观察动向,为军事进攻奠定基础。

上兵伐谋的古代案例(全面应用伐谋伐交)(4)

《帝王世纪》也有汤“盟诸侯于景亳”。钧台之享、盟津之誓分别与夏、周王朝建立有密切联系,景亳之命必为商王朝建立前夕的一次重要盟会,但其内容不详。有研究者论《墨子·非攻下》所谓“汤奉桀众以克有夏,属诸侯于亳,荐章天命通于四方”与《左传》“景亳之命”为一事,薄即亳,盟会内容当为申明自己是受天命而伐桀,以取得各“诸侯”的支持和拥护。

上兵伐谋的古代案例(全面应用伐谋伐交)(5)

伐兵

商人伐夏取而代之,在军事方面则有严密的计划。在汤以前先商文化已开始从漳河中游南下发展到今豫北新乡地区,逼近夏桀之居。与此同时,还和鲁西南东夷之地有了较多的交往和互相影响。商汤迁于亳,邻近东夷之地,当与经营东方,以打破夷夏联盟有关。伐葛是试探性用兵,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再北上伐韦,除掉夏桀在豫北的党羽,为西进伐顾扫清道路,也是消除肘腋之患。再伐顾,目的是占据原武,逼近通往伊洛平原的交通要道。进而伐昆吾,占据今新郑一带,守住了通向夏人发祥地的门户。在夺取这两处战略要地的同时,还除掉顾、昆吾两个夏桀统治的重要支柱,断其左右二臂,这就大大改变了夏、商的力量对比。

上兵伐谋的古代案例(全面应用伐谋伐交)(6)

用间

在出征夏桀的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为了清楚地掌握敌人动态,商汤派伊尹潜入夏王朝内部,这就是“伊尹间夏”。文献记载有:

《国语·晋语一》:史苏曰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孙子·用间》:昔殷之兴也,伊尹在夏。

缀合这些记忆碎片,可知汤曾派伊尹间夏,为了免除夏桀怀疑,曾亲射伊尹,驱逐之。伊尹奔夏三年,带回夏王朝内部矛盾尖锐化报告,说社会上产生“上天弗恤,夏命其卒”,即夏后氏气数已尽的舆论,汤遂与伊尹盟誓,同心灭夏。要求伊尹“若告我旷夏尽如诗”,即当旷夏的情况尽如四方歌谣所言的时候,要及时报告,以便抓住战机。伊尹二次赴夏,设法接近“桀妃”妹嬉。妹嬉为桀伐有施获得的女子,桀再伐岷山,又得琬、琰,皆有宠。妹嬉既得宠,又不专宠,为伊尹与之“比而亡夏”提供机会。伊尹终于从妹嬉处探听到夏桀两日相斗之梦,立即将情报传递给汤。由于夏桀曾自比于日,说“日亡吾乃亡”,夏民则有“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之说,所以“两日相与斗”,成为发兵的绝好战机。汤不避旱灾,决然出征,终于一举灭夏。

上兵伐谋的古代案例(全面应用伐谋伐交)(7)

结语

总之,成汤灭夏的战争是“伐谋”、“伐交”、“伐兵”、“用间”全面应用的一个最早战例。在夏王朝统治下,商只是一个很小的附属国,能“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是由于汤重视将政治攻势与军事攻势相结合,从伐葛、伐韦、顾、昆吾,不断壮大自己,削弱敌人。在伐桀的军事行动中,通过伊尹间夏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战略方针,而且善于创造和把握战机,无论是夏郊之战,还是鸣条之战,都是以有备之师突袭敌方,以速战速决的作战行动赢得胜利。此外商人以利用畜力闻名于史,所以在军队迂回行动中,可能也利用了牛、马和车辆,提高了军队远距离运动能力。夏桀的暴虐腐败、丧失民心及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崩离析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自恃“有才”“自贤”,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轻敌麻痹,则为商汤顺利进军提供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