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手术缝隙多宽合适(髓内钉手术中阻挡钉技术两大功能)(1)

阻挡钉(Blocking screw),又称Poller钉,是一个概念,它并不是具体某一种类型的钉子,临床上通常选用克氏针或髓内钉的锁定钉(浅螺纹)作为阻挡钉。

阻挡钉技术利用的是杠杆原理,阻挡钉相当于支点。要根据不同情况分析确定阻挡钉的位置(此处不详述)。当骨折部位发生成角或侧方移位时,可以考虑此技术,它可以辅助髓内钉骨折复位,维持不稳定骨折复位后骨折的力学轴线,控制骨折的成角和移位。简单来说,阻挡钉有两个功能:辅助复位维持稳定

在手术初期通常使用克氏针或阻挡锁钉做临时的辅助复位措施,内植物固定完成之后,拔出克氏针或取出阻挡锁钉即可。若骨折部位无法通过内植物达到后期稳定,则应用到阻挡钉的稳定技术(术后保留阻挡钉)。

一、辅助复位

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过程中,手法复位无法满足时,则可以考虑阻挡钉辅助复位。

当胫骨近端发生成角移位时,如图1、图2所示,在胫骨髓内钉植入时,切口位置过偏致使开口位置不佳,在胫骨近端置入阻挡钉,提供一个阻挡应力,通过髓内钉主钉撬拨以达到复位。

髓内钉手术缝隙多宽合适(髓内钉手术中阻挡钉技术两大功能)(2)

图1

髓内钉手术缝隙多宽合适(髓内钉手术中阻挡钉技术两大功能)(3)

图2

当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插入髓内钉骨折复位不佳时,如图3所示,置入阻挡钉,辅助复位,并维持稳定。

髓内钉手术缝隙多宽合适(髓内钉手术中阻挡钉技术两大功能)(4)

图3

当胫骨远端发生成角移位时,如图4所示,阻挡钉的作用是防止髓内钉滑入原先位置不良的钉道造成移位。

髓内钉手术缝隙多宽合适(髓内钉手术中阻挡钉技术两大功能)(5)

图4

注意:

二、维持稳定

在髓内钉植入后,如骨折无法得到稳定,则可以考虑阻挡钉维持稳定。

如斜型骨折时,主钉无法同髓腔达到压配稳定时,如图5所示,容易发生左右移位,有四个位置可供选择置入阻挡钉,此时要考虑骨折上端有一个向左下方的压应力,骨折下端相反,此时红圈标记的阻挡钉不起作用,所以选择左下方、右上方置钉既可稳定主钉。

髓内钉手术缝隙多宽合适(髓内钉手术中阻挡钉技术两大功能)(6)

图5

胫骨远端及股骨远端的短斜形缺损型骨折,如图6所示。可以在同侧加用数枚阻挡钉以控制髓内钉的成角及移位。

髓内钉手术缝隙多宽合适(髓内钉手术中阻挡钉技术两大功能)(7)

图6

(此文为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