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是一对兄妹,他们的父母有十二个子女,但是在一场大水中,只有伏羲和女娲活了下来。他二人来到了昆仑山,他二人想要为人类传承后代,但是又觉得兄妹之间结婚有违礼制。于是伏羲和女娲向上天祈祷,如果上天允许他们成婚,就将两堆篝火的烟合到一起。伏羲和女娲点燃了各自的篝火,过了一会儿,两道烟居然合在了一起。伏羲和女娲认为得到了上天的旨意,就成婚了。
说起伏羲和女娲,就不得不提下华胥氏。华胥氏,乃华夏之根、人类共祖。( 者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华胥文化和我们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关系极其密切。

女娲与伏羲的关系(女娲和伏羲的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系)(1)

华胥氏,简称华胥,最早见于《列子·黄帝》。相传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是伏羲与女娲之母。她生在一个叫华阳的地方,有了华胥后改名(华胥国),古往今来,上百种中华典籍中均记载着一个叫华胥氏的氏族女首领及其儿女伏羲、女娲的故事。建国初期的多位朴素主义学者相信,华胥氏的历史比黄帝还要长得多。华胥国的传统服饰为长袍,即国服、华服,后来发展成为具有长袍特点的汉服,也与华胥国有关。(“胥”通假字“夏”,华胥也就是华夏)

大家都知道,远在原始社会早起,中华大地其实是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崇尚母性。由此推论其实“伏羲”、“女娲”并不是人名,而是远古氏族部落的名字。并且女娲是比伏羲年代更为久远的母系氏族部落,可能存在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尔后因为洪水等自然原因,不断的进行迁徙,逐渐分支出另一支氏族部落伏羲,并进入父系社会。

**在神话传说中,女娲长以人首蛇身的面目示人。《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这当然不是真的。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是因为女娲部落是一个崇蛇或以蛇为图腾的部落。早期的女娲部落在南方一带活动,而南方多剧毒之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故而将蛇作为本族图腾,表达了当时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而“女娲补天”的传说在现实中有两种写照。

一、所谓补天,其实是指烧制石灰,将原始先民居住的岩石洞顶修补起来。那时的人们还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岩洞里,而南方多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灰岩,易漏水。再加上潮湿的气候,极易让人生病。而烧制石灰防潮这一重大发现,大大解决了人们的生存问题,具有与钻木取火一样重大的意义,值得被记录。

二、远古时代,下暴雨时,洪水就会泛滥,经常被洪水毁坏家园,而作为部落的首领,女娲有义务带领民众去治理洪水。洪水是从天上下的,人们会认为是天上有了洞,导致天河水倾斜而下,女娲用巨石补洞,经过不懈的努力,洪水终于得到控制。女娲的事迹流传开来,来久而久之就成为补天的传说了。

女娲与伏羲的关系(女娲和伏羲的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系)(2)

女娲与伏羲的关系(女娲和伏羲的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系)(3)

**在神话传说中,伏羲是华夏太古三皇之天皇,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中国神话中与女娲一样,有龙身人首、蛇身人首的特征,因而被后人称之为龙祖。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

一、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三、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

四、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五、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六、创制古代历法.

女娲与伏羲的关系(女娲和伏羲的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系)(4)

女娲与伏羲的关系(女娲和伏羲的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关系)(5)

传说伏羲创造了八卦

神话所记录的是一个民族早期的唯心世界观,以纪念族群中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越朴实的神话,还原的早期先民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

这些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和神话,代表的是中国史前文明的进化与发展。有了这些先民的铺垫,人类才能迎来崭新的时代,开启璀璨而又辉煌的历史长河。

另有传说:女娲和伏羲生育了四个孩子,其中一人名为少典,少典生育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炎帝和黄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