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11日,刚好是钱学森诞辰108年的日子,对于钱学森,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我们的“导弹之父”,是科学界的泰斗。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回国后,在“两弹一星”领域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如果没有钱学森,中国科技至少要倒退20年。
可看完钱学森的传记后,才发现,钱学森身上最打动人心的,不止是回国后的科研成就,反而是争取回国那几年的苦熬和斗争,更让人热泪盈眶。
从1949年到1955年,这6年里,在钱学森身上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6天,正好是中秋佳节。当国内举国欢庆的时候,大洋彼岸十几个留学生正凑在一起,讨论着几天前那场盛大的开国大典。
这十几个留学生中,就有年轻时代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和同学们聊着国内和国外的局势,越来越激动。
钱学森突然站起来对其他人说道:“既然国家解放了,不如我们回去吧?”
但是他的提议,却受到了其他留学生的质疑。
其中一个学生反问:
“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研,很困难啊?!”
其实这个担忧,钱学森和妻子蒋英也同样有所顾忌。
要知道,1949年,他们刚刚在美国申请了永久居住权,而钱学森当时在美国前途一片大好。还不到40岁的他,却拥有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科研能力,他是为科学而生的天才。
在这之前,他早已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可以参与最高机密,是哪一个国家都不敢小觑的核心人物。这样的身份和地位,让钱学森拥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支撑他们在加州买豪宅,享受生活。
更何况,永久居住权已经下来,他们要留在美国度过余生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回国这个念头一旦萌发出来,就再也压不回去了。
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钱学森说:我想回去看看父亲,这么多年的战乱,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对家乡和父亲的思念,很快战胜了这边的优渥生活条件。
思来想去,钱学森按捺不住,就和自己当时工作的学院院长杜布里奇打了招呼,他开门见山地对院长说:新中国成立了,我想回去。
然而,钱学森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他的任何行踪,传得会比八卦消息还要快。虽然杜布里奇同意了,可还没等他出发,当时海军次长金贝尔就听说了这件事。
金贝尔一下就急了,他马上给出了阻止命令:“不行!绝对不行!”
金贝尔正是在致电美国司法部时,说出了那句名言: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钱学森怎么也没想到,本来一个简单的回国探亲的念头,竟然引发了如此大的动静。于是,钱学森的思想也开始转变,他的意念从回国探亲,逐渐变为彻底回国。
他在美国受到的每一次质疑和耻辱,都为他回到祖国怀抱多加一分坚定。
2没有多久,钱学森就遭遇了人生中最耻辱的对待。
这一天,他正在家中休息,突然间家里闯进来很多人,不由分说地就把他带走了。1950年9月7日,钱学森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非法拘留,关押在洛杉矶以南特米诺岛的拘留所里。
在拘留所,钱学森熬过了漫长的15天,暴瘦30斤。
而狱外,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可急坏了,她想了很多办法,求了很多人,也花了不少钱财打点。终于换来了钱学森的保释出狱,随之而来的诉讼也被撤销了。
本以为一切又回归了平静,可他们没想到,随之而来的跟踪、监听、隐形软禁,足足持续了5年之久……
这5年里,他们为了避开监视的眼睛,不停地搬家,蒋英更是准备好3个手提箱,里面放着随身物品,他们把手提箱就放在门口,做这些,都是为了收到准许回国的通知后,可以马上就走。
那段时间,钱学森度日如年,他有时候会写日记,也会给家里写信,在一封信中,他说: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当时,钱学森的父亲得知儿子在美国出事了,思来想去,就给他写了一封信:
信中是这样写的:
“人生难免波折,岁月蹉跎,全赖坚强意志。目的既定,便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即使弯路重重,也要始终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也相信吾儿那中国人的灵魂永远是觉醒的……”
这封信的内容在今日来看,依然振聋发聩。钱学森之所以有如此的爱国热情,和父亲的教导也密不可分。
当时的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没有原子弹、没有航天技术,小米加步枪可以打下一个江山,但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守护住这个江山。
钱学森的父亲正是通过家书来提醒他:没有国,就没有家。
钱学森归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是再强烈,可他寸步难行,这让他急的不得了,在被监视的5年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
这个机会,终于在1955年的这一天来了。
31955年的一天,钱学森正在家中看报,报纸上的一则消息吸引了他的注意。
原来,报纸上刊登了一张当时中国国家领导人站在城楼上致意的照片,而站在毛主席身边的,竟有一个熟人。
这个人叫陈叔通,当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是钱学森爷爷的老师,论起辈分来,他得叫太老师。这个人的出现,让他大喜过望,他想到了让父亲请求陈叔通帮忙把他救回去。
可怎么告诉父亲呢?钱学森知道,自己的信件一定会被监视,一旦有问题,这封信肯定就寄不出去了。
于是他和妻子蒋英想了个办法。这封信他们没有寄给国内的父亲,而是寄给了远在英国的蒋英的妹妹,大信里面套了小信,以防万一。
接着,两个人假装去逛街,信藏在蒋英的身上,到了商场门外,钱学森假装在外面等,要蒋英自己去逛。于是两个人就分开了,监视的人对钱学森寸步不离,就忽略了蒋英,蒋英在商场里趁机把信丢进了邮筒。
信寄出去以后,钱学森夫妻俩忐忑的等待回信。
这个信寄出去的时机,可谓是刚刚好。
就在前一年,1954年举行的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代表通过英国与会人员向中国代表摇动橄榄枝,请求就被扣押人员的遣返问题进行非正式会谈。
会谈虽没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双方同意下次不再通过英方当“电灯泡”,并决定1955年8月1日在华沙举行大使级会谈。
这封信,就在会谈之前,如期到达了蒋英妹妹的手中,她拆开信,看到里面真正的内容是写给父亲的,于是又马不停蹄地转寄给国内的钱学森的父亲,而钱学森的父亲收到后,连忙去找了陈叔通。
陈叔通收到信后,激动地拿着信就去找了周恩来。周总理看过信后大喜过望,于是向准备参加会谈的王炳南作了部署。
这封辗转多处才最终到达周恩来手里的信,成为了钱学森能够回国的关键证据。
8月2日第二次会谈时,王炳南按照周总理的设计,首先提出我国将遣返11名被扣留的美国人,接着希望美方允许钱学森回国。
美方代表听后,故作惊讶道:“钱学森,我知道,可是他自己表示不愿意回中国。”
王炳南当场出示钱学森的信:“这可是他亲笔所写呀。”
美方代表无言以对,只得马上向国内汇报。3天后,钱学森意外地接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通知。
就这样,被软禁了5年,钱学森终于和国内联手,打败了那些企图阻止他回国的人。
4一个半月后,钱学森与夫人蒋英携子永刚、女永真从洛杉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海轮,启程回国,途经夏威夷、横滨、马尼拉,于10月8日抵达香港。
船抵达的那一天,码头人头攒动。属于新中国的新篇章,就此开启。
建国之后,像钱学森一样毅然回国的顶尖人物,不止他一人。
还有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地质学家李四光、力学家郭永怀、物理学家邓稼先……
他们的归来,让中国科技发展至少提前20年,中国终于可以快速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回国以后,钱学森经常和毛主席坐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
当时,毛泽东问过他一个问题,为什么执意要回来?
钱老不假思索的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