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1)

前几天,同事一直吐槽自己养了个“小懒虫”。女儿已经快3岁了,还是不爱嚼东西。

昨天她又发现女儿直接吞咽食物,就告诉她要“嚼碎了才能咽下去”,但女儿根本不吃那一套。

她很生气,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结果,家里做儿科医生的亲戚了解完情况后告诉她:

“孩子并不是懒,而是你们给孩子吃的辅食太精细了,导致孩子口腔没有应有的锻炼,咀嚼力有缺陷。”

啥?辅食太精细还会影响咀嚼力?咀嚼力竟然不是天生的!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2)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3)

辅食太精细,丧失咀嚼力

很多新手妈妈和同事一样都有个误区,认为辅食只是为了补充营养,却不知道辅食还承载着锻炼咀嚼力的重任,因此做了很多“有害”的努力

1、辅食过于软烂

小区有位妈妈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还是喜欢给孩子“吃软饭”。她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当妈的不能怕麻烦,菜一定要打得碎碎的,水果也要磨成泥再给孩子吃!”

结果,她的孩子有次误食了一小块黄瓜丁,也不知道嚼就往下咽,差点就被噎住窒息,弄得一家人心惊肉跳!

家长的喂食如果一直过于精细,孩子接触不到硬食,就无法学习怎么去咀嚼。

当吃到颗粒较大的食物时,稍不留意,很可能被噎到。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4)

2、家长超长期喂饭

表妹是个特别爱操心的妈妈,在给3岁儿子喂饭的时候,不仅用勺子把菜切得碎碎的,饭碾得软软的,还要亲手喂到孩子嘴里

结果等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师反映说,孩子在学校不会自己吃饭,一定要老师亲手把菜捣碎了,把肉撕烂了喂他才肯吃,而且动手能力也比别的小朋友差。

孩子在自主进食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到咀嚼力,也是学习如何“亲手”解决问题的过程。

家长过度介入,就剥夺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弱化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变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儿”。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5)

3、吃流食时间过长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的求助:女儿三岁前家里一直喂的都是烂糊,孩子习惯了动动舌头就把食物咽下去。

等上了小学,孩子还是不喜欢嚼东西,就连吃饼干,也是随便咬两口就直接往下咽,动不动就“噎嗓子”,怎么说都不听!

当孩子一直接触的都是流食,会本能地认为“吃饭是不用嚼的”。因此,在接触到大颗粒的食物时,孩子也不习惯去动嘴咀嚼。长此以往,咀嚼能力只会越来越弱。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6)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7)

缺乏咀嚼力,危害竟然这么大!

除了进食方面的影响,咀嚼能力不足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危害。

1、影响牙齿发育和颜值

前不久,做牙医的朋友在聊天时说:“现在的孩子,长‘双排牙’的情况越来越多了。这里面80%,都是父母给惯出来的!”

牙医朋友在看诊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在1、2岁时,父母还是一直喂流食、烂食。孩子缺乏咀嚼用牙少,导致长大后乳牙没法脱落,恒牙就长出来了,于是就有了“双排牙”。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咀嚼的过程中,对牙龈产生的压力有助于乳牙的萌发与脱落。

如果长期吃精细食品,不会咀嚼,孩子不但牙齿容易出问题,还会因口腔得不到有效运动,影响下颌骨的发育。

下颌骨发育不全,牙齿没有生长的空间,就会产生严重的颌面问题,例如说凸嘴、歪嘴、地包天等等,影响到孩子未来的颜值。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8)

2、影响语言能力

曾在《家庭医生》杂志上看过一位山西妈妈的求助,孩子一岁多了,辅食还是以粥为主,现在孩子发音不是很清晰,妈妈感到非常焦急。

医生对此回复说:“咀嚼功能会影响口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咀嚼功能,才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发育。”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9)

咀嚼的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个全脸肌肉联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使用到的肌肉,和我们平时说话时用到的肌肉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长期吃软烂的食物,嘴部肌群得不到相应的训练,发音就会变得非常吃力,长大后甚至会成为“大舌头”。

3、影响智力发育

日本岐阜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受测试的人只是咀嚼了2分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提高了30%,也就是说咀嚼能够提高思维能力!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咀嚼的过程中,脑部供血量增加,还会刺激到脑部的海马体,也就是掌管学习和记忆的部分。

因此,孩子咀嚼的过程,其实也是锻炼大脑、增强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顿饭的时间大概是20分钟,如果孩子从小就缺乏咀嚼,就相当于每天比别的孩子少了1个小时的脑力锻炼,智力发育自然也比同龄的孩子要差。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10)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11)

辅食应该怎么吃?

在选择辅食时,宝爸宝妈们只要守住这2个底线,就不用担心孩子的咀嚼问题。

1、抓住这4个咀嚼发展期

  • 吞咽期

孩子在6个月左右时,和吞咽有关的神经已经发育完全,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吞咽能力,但进食方式主要还是以吮吸为主。

这个时段适合孩子吃的食物,是细腻顺滑一些的泥糊,可以用料理机来处理食物。例如强化铁的米粉、肉泥、水果泥、蔬菜泥等等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12)

  • 蠕嚼期

7~8个月时,孩子可能已经开始长牙了,初步具备了咀嚼能力,舌头也变得更加灵活,开始会用舌头和上颚来碾碎柔软的食材了。

到了这个阶段,可以在上一时期的基础上,变换食材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尝试稍微粗糙些的泥糊。比如说,用研磨碗捣好的肉泥,用勺子压成的蔬菜泥等等

  • 细嚼期

9~10个月时,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咀嚼能力进一步增强,已经开始会用舌头在嘴里搅拌食物,并且可以上下磨动牙龈来咬碎食物了。

这时候,孩子可以尝试着吃些软烂的半固态食物,父母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些烂面条、烂米饭、烂蔬菜丁等等。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13)

  • 咀嚼期

11~12个月时期,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已经大幅度提升,能够熟练地用舌头翻顶食物,用乳牙研磨食材了。

这个时候,可以在上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有硬度的小颗粒状食物了,例如说:炖烂的小肉块、馒头、小饼干等等。

2、引导咀嚼,将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

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而且喜欢模仿,在刚开始学习咀嚼时,爸爸妈妈可以做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孩子模仿咀嚼。

比如说,妈妈可以张大嘴巴上下咬合牙齿,然后大声地发出“muamua”的咀嚼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进孩子模仿。

而且在喂食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往孩子手里塞个勺子,或是准备些软烂的蔬菜条,让孩子自己去和食物“玩耍”。

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让孩子在熟悉食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主进食能力。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14)

一般来说,如果辅食吃得健康科学,孩子在3岁时,就能自己动手,跟爸爸妈妈同桌吃饭了。

孩子的咀嚼力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磨人的过程,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心。

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是建立在“吃”的基础上,吃好了,才会长得好。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重视孩子的辅食问题,帮孩子培养出棒棒的咀嚼力!

参考资料:

【1】中国营养学会.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

【2】韩彤妍,童笑梅,朴梅花.婴儿主导换乳的辅食添加方法学进展,中国儿童保健,2015

【3】斯蒂文·谢尔弗,谢莉·瓦齐里·弗莱.美国儿科学会健康育儿指南,2017

——End——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15)

作者:斜风竹,用笔尖触摸灵魂,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孩牙齿稀疏牙缝大不怎么说话(孩子不爱咀嚼烂牙齿)(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