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体现曹操的人生状态(曹操写短歌行时真有求贤若渴之心)(1)

曹操之所以写《短歌行》,是因为自己刚被孙刘联军打的落荒而逃,并感慨人才难得,借此表达求贤之心,以期天下贤才都能够归附自己,而不是跑去孙刘两家跟自己作对。我以为,曹操求才确实是真,然而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我看未必。

曹操在《短歌行》中,用了两个典故,都出自诗经。一是《子衿》,一是《鹿鸣》。想要了解曹操究竟想说什么,我们可以先从了解《子衿》和《鹿鸣》到底写了什么入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首先来看《子衿》。这首诗原本表现的是一个恋爱中的痴情女子对她的爱人不主动追求自己的怨恨之情。从“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可以看出,这个女子是说,即使我不去找你,你也应该给我写信甚至主动来找我。然而很明显这个男子却并没有来,所以女子才会这么说。而曹操用这个典故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贤才不要像《子衿》里的男子一样那么不识趣,而应该主动前来投靠自己。好像在说,你主动,我曹操就会重用你。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再来看 《鹿鸣》。这首诗表现的是贤才来到之后,与主人琴瑟相和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曹操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如果贤才来了,一定会把贤才奉为上宾,并亲自为贤才鼓瑟吹笙。大家一定可以其乐融融,共谋天下大事。

我们把这两个典故合起来,就可以看出虽然曹操希望得到像诸葛亮、周瑜那样的贤才来辅佐自己,但显然还有一点故作高冷的姿态,因为“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意思是说,希望人才能主动来找自己。

也就是说曹操虽然求贤,但依然放不下自己的架子。而同时期的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却可以三顾茅庐。两相对比,就更显得曹操求贤之心不够真诚,或者说不如刘备那般能屈得了尊放得下面子。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刘备当初虽然给自己贴金说是“皇族后裔”,但其实只是街头卖草鞋的小老百姓。所以他三顾茅庐去求孔明出山,其实压根谈不上是屈尊。而曹操当时是手握重兵的国之栋梁,想要让他像一无所有的刘备一样去三顾茅庐并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