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

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发明创造的故事)(1)

塞缪尔•莫尔斯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通常大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事实上不是,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不会像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的“悄悄话接力”那样传得完全变了样。

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

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电报机;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

历史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仿佛停顿了下来。有趣的是,发明电报的人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是工程师,而是一位画家,他的名字叫塞缪尔•莫尔斯。一个搞美术的,竟成为有线电通信的开创者,这好像有些不可想象,让我们了解一下其中的故事吧!

1832年十月一日,一艘名叫“萨丽”号的邮船,满载旅客和邮件,在法国北部的勒阿弗尔港启锚,驶向纽约。

邮船在浩翰的大西洋上破浪前进,船尾上空飞着海鸥。这种例行的远航大多是枯燥无味的。旅客们或是聊天、下棋,或是在甲板上眺望无边的大海,消磨时光。一天傍晚,旅客们正在餐厅里准备进餐,被一个年轻旅客的演说吸引住了。这位青年名叫查尔斯•杰克逊,他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医生,但是对电学研究却有浓厚的兴趣。当时,电磁感应刚发现不久,人们对一切有关电磁的现象都觉得新奇。杰克逊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名叫电磁铁的新装置。这是一个上面绕着绝缘铜线的马蹄形铁块,当铜线通电的时候,马蹄形铁块就产生了磁性。杰克逊用孩子般的热情滔滔地解说着。

“先生们!”他说,“请记住,我们快要利用一种无限的力量了。最近有实验表明,绕在铁芯周围的导线越多,磁铁的吸力就越强。而且有人已经证明,电能够神速地通过一段导线,不管有多长。科学就要创造出改变我们生活的电的奇迹啦!”

青年医生的话不时被打断,餐厅里响起一阵欢呼和热烈的议论声。最后,演说家被大家抬了起来。人们都被一种神奇的幻想陶醉了。谁也没有注意到,听众中有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一言不发地望着讲台,两眼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夕阳映照在他的脸上,象火在燃烧。他的心也在燃烧。他就是四十一岁的美国画家塞缪尔•莫尔斯。

一连几天,莫尔斯坐卧不安,晚上也兴奋得不能入睡。他的情绪完全被神奇的电所左右。几天以后,邮船到达目的地。旅客们挥手告别,有关电磁铁的议论,不过成为记忆中的一朵浪花罢了。

可是,莫尔斯却好像换了一个人。在船靠近码头的时候,他忽然对船长说:“先生,不久你就可以见到神奇的‘电报’啦,请记住,它是在你的‘萨丽’号上发明的呀!”他提着画箱走下邮船,步履坚定,神情庄严。杰克逊那天傍晚的一席话改变了莫尔斯的一生。从此以后,写生画、肖像画不再是莫尔斯的主要兴趣。他告别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里去。画家在写生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电报”两个字,立志要完成用电传递信息的伟大使命。

可是,只要翻开电子科学技术史的最初几页,就可以看到,莫尔斯要完成的使命是非常艰巨的。一个从来没有研究过电磁学的画家,而且已经过了四十岁,居然改行要攀登这座人们都没有征服的高峰,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莫尔斯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他对电和磁的知识几乎一窍不通。但是他一点也不动摇,决心从头学起。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莫尔斯初步掌握了电磁原理。特别是美国物理学家亨利一年以前提出的电报原理,对莫尔斯有很大启发。亨利用电磁铁做成电铃,可以把信号传到1.6公里远的地方。这实际是“电磁音响式电报机”的最早模型。莫尔斯决定采用亨利的原理,进行深入的实验。

画家买来各种电工器材和工具,在家里夜以继日地干起来。从前的小画室变成了地道的实验室,到处都是线圈、磁石和导线。他的写生簿也涂满了各式各样的方案和草图。莫尔斯的全部生活和希望都凝聚在这个小小的实验室里了。夜幕笼罩着城市,只有他实验室里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冬尽春来,秋去冬至。他画了一张又一张草图,进行了一个又一个试验,但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三年过去了,莫尔斯的积蓄几乎全部花完,电报机还是没有造出来。

失败没有使莫尔斯气馁,他变得冷静了。用导线传递信息难道不可能吗?不,经过三年的实践,他更加坚信杰克逊的话是能够实现的。那么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莫尔斯苦苦思索着。他反省了自己的设计思路,认真地检查了所有的实验。

莫尔斯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踩着别人的脚印是不能走在前面的,必须寻找新路!经过反复思考,一个崭新的思想酝酿成熟了。莫尔斯的这个构思,是电报发明史上一项重大的突破。莫尔斯设想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能够传送消息。这就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规定了特定的点、划、空白组合,表示各个字母和数字,这就是著名的莫尔斯电码,也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

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发明创造的故事)(2)

1844年五月二十四日,人类通信史上的庄严时刻到来了。这一天,华盛顿沉浸在节日般的气氛中。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莫尔斯向应邀前来的几位科学家、政府人士介绍了实验原理,而盖尔等候在六十四公里外的巴尔得摩。大厅外面观众云集,人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来观看“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奇迹。几年以前嘲讽过莫尔斯的那两个人也赶来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丑小鸭”飞上了蓝天,变成人人赞美的“白天鹅”。

在预定的时间,莫尔斯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的点、划——也就是到今天还在使用的莫尔斯电码,开始发出电文,盖尔成功的接收到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试验成功了,电报发明了,它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从此,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嘀―嗒”一响(1秒钟),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7圈半。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必须提到,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