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爱读宋词,也爱收集词人的逸闻趣事。现撷取几例与读者共享——

南唐后主李煜,按说不是宋朝人,可他“被”当了大宋的“侯爷”,在宋朝生活了几年,留下不少词作,后人每提及宋词都会从他说起。李煜42岁生日那天,浪漫的他恰恰生于浪漫的七夕节,夜色阑珊,故国不堪回首,于是有感而发,写了《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哀愁的词句,不仅成就了他在词史上的辉煌,也因“一江春水”成了他的亡国之叹!

宋徽宗赵佶,据说老爸宋神宗观赏后主的画像,曾赞叹李煜清俊儒雅,在赵佶出生时又梦见后主造访。因有此源缘,赵佶的文采、风流都胜后主,不仅会画画,还擅长书法,其“瘦金体”堪称我国书法史上的明珠。又善于嫖妓,和李师师暗通款曲,一次竟和词人周邦彦“撞车”。难怪《宋史》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所以命运比后主还惨:“靖康之难”中,他和儿子、妻女、嫔妃都被金人掠去,惨遭蹂躏,其情其状,不堪回首,只好低吟成一首首悲词……

名士林逋,孤高自好,蔑视权贵,一生隐居于西湖孤山,任谁千呼万唤,就是不肯进官场,甚至连城市都不肯进。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终身未婚无子,喜好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正因为这份优雅和从容,林逋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写出了清新优美的《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清心寡欲的林先生,原来对人间真爱也如此情深?不由引人联想,是不是因为爱情不如意,林先生才隐居孤山,与梅妻鹤子为伴的呢?

宋朝词人经典句(宋朝词人的那些逸闻趣事儿)(1)

女词人李清照,生于官宦之家,18岁嫁给宰相儿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收集古董,词赋唱和,饮茶逗趣,胜似神仙美眷。一次夫妻小别,她写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寄给老赵,好胜心驱使老赵废寝忘食,一下写了50阙词,请朋友鉴赏,朋友玩味再三,认为只有“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老赵只好“自叹弗如”。然而,在靖康之难一路南逃中,老赵一命呜呼,她受尽丧夫、病痛、非议,乃至改嫁、离婚之痛的种种折磨,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还有柳永,因为两次赶考落榜,便写了《鹤冲天》发牢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不料被宋仁宗听到了,于是朱批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皇帝一言九鼎,没办法,柳永只好填词了。但他有才,又接地气,街头小巷,无人不识,“凡有井水处,必能歌柳词”;在青楼中还流传这样的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据说,柳永死后,是青楼女子们解囊相助给他凑的安葬费。

张先与柳永齐名,因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名句,人称“张三中”;又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絮飞无影”之句,世称“张三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风流韵事:80岁娶了18岁美女为妾,苏轼去拜访,老张竟出口成章:“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听后当即和诗,极尽戏谑:“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而他85岁高龄再次纳妾,更是令人震惊。

再看有关词人的下列故事——

晏殊高居相位,兼作词人,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名句著称于世。儿子晏几道,疏狂垒落,不慕名利,无心于官场,只钟情于词,而且佳作迭出。苏轼怜才爱才,便让学生黄庭坚引见,怎奈小晏不给面子,拒见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被黄庭坚称为“痴人”。

元好问16岁进京赶考,遇到捕雁者捕到一只雁,另一只逃脱,当看到爱侣已死,便悲鸣哀啼,最终投地殉情。见此,元好问感叹不已,便买下两只死雁埋葬,垒石为记,名为“雁丘”,并写《雁丘词》,开头曰:“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文坛泰斗欧阳修,以词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著称于世。然而,当他读了苏轼的文章,竟然说:“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这慧眼识珠之语,不胫而走,一时引为文坛佳话。

爱国词人辛弃疾,金戈铁马,一生都在渴望收复失地,却不幸生在一个赢弱的南宋,一腔热血无处泼洒,只有姿意词坛,于是留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等脍炙人口的名句。

抗金英雄岳飞,本在抗金前线取得节节胜利,却被皇帝十二道金牌勒令回京。在秦桧莫须有罪名下,铮铮铁骨,义正辞严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其留下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更是历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

另外,寇准、朱熹、陆游、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等一干官场、文坛名流,也有许多故事和词作流传于世;就连水泊梁山的黑帮头目宋江、小文人秦观也给京城名妓李师师写过暧昧的诗词,道尽邂逅的缱绻喜悦之情。

要选词人老大,我以为非大文豪苏轼莫属。那首中秋诗词《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千古名句,就奠定了他在词坛的地位。他又性情豁达,善于交友,和许多词人都有交往,如上述和张先、晏几道等的故事就是明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