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

很多人疑惑了,孔子怎么会是子姓?

没错,孔子确实是“子”姓,也就是商朝王室的那个“子”姓——

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王族,周灭商再经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因此,孔子的祖上是宋国贵族,如果周未灭商更是妥妥的王族,缘于此,很多人认为孔子儒家是“祸乱周室”的学说!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孔子是历史上的什么圣人(孔子到底是圣人)(1)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主流思想而备受推崇,孔子也被尊称为圣人,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说。对孔子儒家的首次“怀疑论”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中称:“盗拓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继而出现“打倒孔子”、“打倒孔家店”的思想旗帜。孔子的“圣”与“罪”,似乎在一个历史时期出现了反转,是古人太过迂腐?还是近代以来太过激进?背后隐藏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一、“圣”的孔子

孔子的儒家学说思想,影响力从春秋一直持续至今,特别是在汉武帝后,更是一直成为历朝历代的治国之学,无论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因此孔子思想的持久性和作用力是其他思想家所不具备的。

因此,从对历史的影响上来说,孔子为“圣”是合乎常理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圣,并非指孔子是“闻而知之谓之圣”中的“圣”,也并非是说他所开创的思想高度或境界已经“高而为圣”了。

也就是说,孔子为“圣”,不只是因为他的儒家思想的绝对高度,也因为几千年来历朝历代对他的儒家思想认可的相对高度。

因此,将孔子冠上中国五千年来“最大的圣人”之说,并无不妥之处。既然如此,那么问题来了,在孔子被称为“最大的圣人”之时,他又缘何被称为“最大的罪人”呢?

孔子是历史上的什么圣人(孔子到底是圣人)(2)

二、“罪”的孔子

细细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打倒孔子”的思潮,实际上更多是对孔子思想中的一部分的反对,以及对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利用这一部分来愚民、弱民的现象的反对,实际上即使是他们也不反对孔子本人是一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换句话说,后世之人特别是封建统治者总是将孔子的思想学说高阁束缚起来,而是择取其中一小部分进行夸大利用,从而将孔子作为一个“傀儡”,垄断了天下的思想,让后人失去了思想上的自由。如此,扼杀了国人思想进步的空间。

比如历朝历代最为推崇的儒家思想之一,就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如此森严的上下等级划分,正是历朝统治阶级所需要的。

又比如儒家中对于忠的思想,“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最后甚至发展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一个老套,而又古板的政治理念,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君王不管多么荒唐,作为臣民只有忠心的份,绝对不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估,更别说是批判了。这种桎梏,就是要把中国人从思想上变成奴隶,老百姓就应该接受贵族统治且不能反抗,这样固化的社会怎么能进步,怎么能不被西方列强所极尽羞辱。

类似的还有“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都是用利用孔子思想的其中一部分理论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从这个角度讲,孔子的思想中确实也不少糟粕,而这些糟粕被反动统治阶级所利用,他也就成了“罪”人。

孔子是历史上的什么圣人(孔子到底是圣人)(3)

三、对或不对

一样的话,有的人认为是对的,也总有人认为是错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

因此对孔子的对错之别,也是如此。

从他的成就上看,孔子用超乎常人的智慧,总结出一套高度哲学的思想,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教人如何做人,他当然没错。但他也是普通人,他的学说思想被人利用,被用作压迫后人的工具,压迫了后人思想自由和思想进步的空间,从这种角度来解释的话,那么也可以勉强说孔子“是最大圣人亦是最大罪人”。

因此,孔子是否真的是圣人,亦或者就是真正的罪人,那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