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道德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由手写传抄得以流传,难免有被改动,或者错写,漏写的地方,这也就导致今天流传于世的道德经有很多版本,比如:王弼通行本,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出土的楚简,景龙碑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等,其中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正确读书笔记 道德经读书笔记-前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正确读书笔记 道德经读书笔记-前言

道德经正确读书笔记 道德经读书笔记-前言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道德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由手写传抄得以流传,难免有被改动,或者错写,漏写的地方,这也就导致今天流传于世的道德经有很多版本,比如:王弼通行本,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出土的楚简,景龙碑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等,其中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在学习道德经之前先明确几点

1、文中经常提到的“圣人”,这里的圣人并非指那种非常有学问的圣人,是指有道的领导者。

2、道德经是老子的治世之道,是给古代国君所写的。因为可以看到文中经常提到“圣人”如何如何,“民”如何如何。如果站在国家领导者的位置,可能有些语句更容易理解。

3、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无为”、“不争”但是并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不争就是与世无争这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无为”是对自己的,老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所处的时代非常动荡,各诸侯国相互侵伐,诸侯国之间可能因为一块土地或者一块宝玉都会开战。所以“无为”是指去掉虚浮的欲望,不为自己捞取,不为自己的欲望刻意作为。“不争”是作为领导者不与下边的百姓争,争那些名誉、地位、利益等。比如唐太宗所说的“君多欲则人苦,君无为则人乐”:国家君主的欲望多了,为自己捞取的多了,老百姓就苦了,国家君主不为自己的欲望驱动去捞取,不把自己非要做到那种丰盈、顶级的状态,老百姓则“人乐”,因为你没为自己捞取,你一定会把心思放到关爱百姓身上,百姓的生活就会富足的。唐太宗理解的这个“无为”和老子的“无为”是一样的。

说道“无为”看看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如何体现出“无为”呢?

有一种管理方法叫放权

有一种治学方法叫放达

有一种比赛方法叫放开

有一种心理疗法叫放松

有一种用人方法叫放心

有一种养生方法叫放怀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不仅包括男生,女生之间的爱慕,还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爱等等要懂得放手)

道德经到底讲了的是什么?老子讲的道又是什么?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产生,“道”是宇宙万物的源头,“道”支撑着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变化,支撑这宇宙万物的运转。

比如后文中讲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抽象,难以名状,所以老子这样描述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即是构成天地间万物的本源,又是世间万物运行的终极规律。阴阳交合而生万物,万物的生老病死、兴衰存亡又无不遵循着阴阳消长的大道。可见老子说的这个“道”和《易经》中的“道”也是相吻合的。

其实道德经里讲了两个“道”,一个是“天之道”,一个是“圣人之道”。通过了解、揣摩“天之道”去制定“圣人之道”。

天之道是怎样的呢?:比如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六十八章:“故天之道,利而不害”。

......

还有很多章节描述天之道的,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通过文中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天之道的品性:像水一样滋养万物不求回报,把自己放到最低的位置,它生养万物却不主宰,为万物作为不恃以为功,成就万物而不居功,等把事情做成了隐身于背后。天之道是无我利他的。

圣人之道是怎样的呢?

第二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七章:“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六十八章:“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

还有很多章节描述圣人之道的,这里也不一一列出了。

通过文中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圣人之道的品性:他们“无为”不会为了自己欲望去刻意作为,他们无私,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后边,为大家做事,不为自己争取那些名誉地位等虚幻的东西。这样大家就会向你汇集,都来支持你。

所以说道德经是让古代那些国家领导者如何参悟天之道来执行圣人之道的。其实也可以把圣人之道看成有道领导者法则。

汉文帝治国用的就是“道”的思想。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理性朴素,关爱百姓。对待诸侯王以德服人,对待匈奴采取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开创了“文景之治”。

道并不局限于天之道和圣人之道。生活中处处都有道,生活日用即是道。需要我们自己去体悟。

下面我们看下道都有哪些内涵呢?

1、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生灭变化永无停息,我们只是这个变化的一个微小片段;所以别执着于任何事,不要试图想“永远”,我们大部分的痛苦都是来源于此,因为这世界根本没有“永远”。即道德经第一章讲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2、世界是一个整体,你向外发出的一切这个世界都会回馈到您身上来,您发出什么,回到您身上是什么;“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3、只有我们不计回报,不计功利地发出善的信息,周围的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即“无我,利他”。“无我”并不是没有我了,而是放下自己的欲念、名利之心;“利他”是指尽量利益众生,为别人做好事。

学习道德经之前先看看出自道德经的一些名句:

上善若水、功成身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曲则全、枉则正、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圣人之道、为而弗争、报怨以德....

注:《道德经》从古至今有很多学者都做过注解,可以说是千人千解,而且注解差别也很大。站的角度不同,解读的意思也就有所不同,有人站在修道的角度解读,有人站在君王治国的角度,有人站在管理的角度等等。所以对道德经的解读差别会比较大。我当时阅读时也很纠结到底要阅读哪个版本。经历了一系列的从阅读到放弃,再从放弃到阅读。最后选择了罗大伦老师的《道德经说什么》这个版本。其实无论我们读哪个版本只要能从中得到启发,能学习到古圣先贤们的智慧就好。

关于道德经的前言部分就写到这里吧,下面我会把自己的学习笔记随时更新上来,让我们一同学习吧。

以下读书笔记主要是参看罗大伦老师的《道德经说什么》一书以及翻阅的网络资料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