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配送系统值不值得花钱拥有(安鲜达发力生鲜冷链服务准备好了吗)(1)

5月24日,我受邀到安鲜达宝山物流基地参观,主办方安鲜达研究与发展总监牟屹东、安鲜达总监赫立广、易果生鲜副总裁姜骅做了分享并解疑。安鲜达离开易果是否有能力自力更生,这是我们考察的核心。

安鲜达成立背景

安鲜达原来只是易果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肩负着冷库仓储、冷链干线、冷链短驳、安全质检、货物包装、分拣加工、冷链宅配等一体化服务,但是随着天猫生鲜和易果订单增速稳定,安鲜达也完成了基础建设与流程走通,而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体系服务更多的商家,让生鲜电商软硬成本降下来,这个问题,金光磊给出的答案是规划化,他认为只有【拧成一股绳】,优化中间环节,形成规模优势,生鲜电商成本就能降低。

安鲜达牟屹东依然掩盖不住兴奋:“我们的牌照是2015年11月办下来的。”

在生鲜领域,赚钱的企业太少了,这几乎成为共识。首当其冲的因素是“国内生鲜电商压价过低”,国内的生鲜电商占比仍然保持在2%附近,虽然总量不小,但是优质的生鲜产品配套成本之高,耗损之难控,获客成本之高让这个发展中国家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为价值而买单。摆在企业面前的就是把上面三个要素上获得一个平衡的同时,维护老客户,却又能拉新。安鲜达定位就是面向生鲜产品优质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商。

何谓一体化?

安鲜达主要四个模块的服务,第一是仓储,涵括常温、冷藏、冷冻三大温层,七大温区,除此之外根据产品不同还设有混合仓和独立仓,例如苹果和雪梨会放出乙醚的产品需要独立一个仓储存储,每批货进入仓储前都会停靠在【码头】,需要抽样做入库前检测,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进库,进库时会检测耗损和货架期情况并且标记,按照实际【果情】进行货物调配,不按照“先进先出”的逻辑,自入库起就全程WMS系统 RF扫描系统跟踪。

第二模块是质检。安鲜达的检测试验室设在二楼,桌上摆着不同批次的苹果,这些苹果上面都有一张小纸条,还有另外一批长得一模一样的贴条苹果内置在冰箱中,检测负责人告诉我,那是在检测常温下批次苹果的极限保质期,并将数据反馈到一线的配送员,确保生鲜配送在极限保质期前送到客户手上。

另一方面,会对生鲜农药残留进行抽检。在发问环节我提出:“易果为何不尝试产地直发?”安鲜达总监赫立广回复:“质检作为安鲜达四大输出服务环节之一,这不是一个面子工程和增值功能,这是必需品,产品直发无法确保产品安全度,即使新鲜又有何用呢?

第三模块是加工包装。易果生鲜副总裁姜骅告诉我,采购负责人郁亮自易果建立之初就一直伴随,所有的采购经验能够很好的保留和传承,老师傅能够一眼看出外表完好无损、却内心黑烂的苹果,而这种【眼力】不仅仅是采购负责人需要具备,也包括每一位基层的分拣员需要深刻的记住。

产品的优质的包装往往是需要血本和需要长期优化的,安鲜达牟屹东表示:我们曾试过同一地区的物流中转使用大保温箱取代小保温泡沫箱,内置冷媒(冰袋),派发到客户能够省下大量的泡沫保温箱,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到了终端,部分客户不一定立刻享用,所以仍然需要冷媒(冰袋)和泡沫箱对售后的冷链延续,因此,这种节约了资源却达不到保温要求的方式很快被我们放弃了。

除此之外,如何降低每单的硬性包装成本牟屹东也在尝试,例如:对于自配送环节,由于配送人员固定,足够了解老用户的使用场景,对于老用户而言,安鲜达开始以冷媒(泡沫箱和冰袋)回收的模式溢出更多的利润回馈用户,例如:针对老用户,在了解其享用的时间前提下,有规划的回收冷媒(泡沫箱和冰袋),并以现金券的形式给予鼓励。

第四模块是配送。在防止错单方面,采用人工拣单入袋,再TMS智能配单。另一方面,安鲜达已经在15个订单密度较高的城市建立了自配送队伍,而非自配送城市则外包给当地的第三方,并且对第三方物流实行GPS实时跟踪,以确保产品质量。

生鲜冷链竞争四起,安鲜达凭何取胜?

快递总量的增速每年依然刷出了新高,同城物流和包裹、快件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生活必备。然而专业的生鲜冷链一体化服务,除了安鲜达,还没有第二家。就顺丰冷运而言,尽管在全程冷链方面下功夫,但是来者即是客,行业并没有聚焦在外行的【生鲜】版块上,而能够提供生鲜质检的公司往往不能配套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环节服务。安鲜达乘着易果成长的红利,也悄然成为连接产地与消费者的背后功臣,而初具规模化的安鲜达却能够在成本上反哺易果的品质和价格优势。

安鲜达是核心要素是什么?它又惧怕什么?

新的生鲜模式是产地直发,那是吃货对【鲜】的疯狂追求而诞生的,其埋下的祸根是安全隐患,当水果直接从枝头到舌尖,没有检测,这是一件很疯狂的事情,没有检测的缓冲带,农药残留是抵挡不住的。安鲜达在【鲜】和【安全】两个排序词排序上,显然选择了后者排首。上年的顺丰阳澄湖分站爆仓事件引起了所有物流人的警醒,应季水果的产地直发由于订单骤升,并没能解决鲜的问题,大部分产品只能在没有冷媒的情况下在终端收件室一点点耗去新鲜。特立独行的安鲜达避其锋芒选择到大仓做二次分发,这个抉择或许在时效性不能确保最优,但是质量上反而有了新的保证。

安鲜达独立出来,换句话来说,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单独的财务核算,与以前“打工”心态不同,想必,现在“创业”压力大了不少,如何把所有仓库和人力调动起来,更加稳健的高效运作成为牟屹东的心头大石,牟屹东在解疑环节表示:“今年目标是养活自己”。参观是在白天进行,由于系统订单是及时响应的,产业线稀疏几条,而牟屹东表示:单量最密集是晚上,通常过了晚上12点,这里就处于战斗状态,而白天订单并不多;若以年为周期,上半年生鲜购买需求热度不如下半年,双11并不是特别高峰,反而是春节前会形成满月的订单高峰,对于淡旺季的产能变动,显然上述的四个环节都会出现人力浪费的情况,所以四个环节拆散单卖和一体化服务对于饥渴的安鲜达都是欢迎的。

安鲜达定位全品类对于机械化筛果的看法

安鲜达定位全品类和全冷链,因此SKU繁多是必然的问题,在参观的时候,所有产品都是一线工作者通过人工筛选,牟屹东认为现有的生鲜电商最合适的莫过于这种柔性的生产线,原因如下:

①农产品批次不同,品相不同,需要调整的工作量大;

②机械化仪器引进成本高,仅适用某个单品,当单品下架时,机器闲置浪费;

③机械筛果也有峰值,对于中国电商蓬勃、高速的增量,当机械满格负荷去运作,往往还需要人手去配套支持;

④安鲜达定位多品类,目前发现人的适应度和精准还是比机器高。

安鲜达服务天猫和易果两个大客户,其订单量在行业应属于桂冠,如何在增量的基础上更加高效、是否需要引进机械化产线,这些显然只是时间点的问题。

安鲜达的宣传并没有铺天盖地,其客户仍然是定位对生鲜产品质量、有高端需求的一类,如何将这批客户团结在安鲜达的身边,并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应该是安鲜达需要直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