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出门必备的三件套有:手机、钥匙、钱包;

可现在,我们出门必备的有:能上网的手机、钥匙、充电宝。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手机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想知道最新资讯,打开网页就能知晓; 想了解股票行情,打开特定app就会有最新的红蓝交织的走势图; 不知道怎样和女孩子相处,各种情感大V的视频会手把手教你……

可长时间的被手机绑定,不仅会消磨掉我们对生活的“真实感”,更有甚者,它还会在无形中掏空我们全部的精力。

所以,我给大家总结了5种沉迷于手机的危害,希望小伙伴都能耐心看完,并且有所收获。

01. 提前耗尽自己的人生体验感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小时候,我们可以体会到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以及无拘无束的生活; 青年时,对异性的渴望与好奇,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里的酸甜苦辣; 成年时,感受到了自食其力的满足,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老年时,体会到了世事沧桑,人生起伏,更期待着享受天伦之乐。

不同的人生体验,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强烈的期待与憧憬。就像未完待续的剧目,总给人一种「后面更加精彩」的感受。

可手机的普及,网络的便捷,大大缩短了我们的人生时间轴,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提前感受到,未来的生活状态。

比如黄赌毒,在认知尚未发育完全时,就提前感受到了性欲快感、金钱诱惑以及超脱的刺激感; 比如暴力游戏,在自控力尚未稳定时,就提前体会到了人性的阴暗,以及对血腥的狂热; 就连刷抖音玩快手,也是在提前透支你潜意识里的无聊与懒惰。

待耗尽了对未来的憧憬,透支完了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后,那么接下来的生活就会变得乏味无趣。

因为往后的日子,不过是对前期生活的复制与粘贴。

就像罗曼·罗兰曾说过: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死了。因为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就容易变成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的。 把以前年轻时代曾经说过的,曾经做过的,曾经想过的,曾经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 而且重复的方式还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荒腔走板。”

同时,过早的接触强刺激,不仅会对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还会影响,一个人对人生的整体感悟与把握。

沉溺于打打杀杀的游戏,又怎么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周围的朋友与同事? 体验到了赌博时大把赚钱的快感,又怎么会甘心去干一份低薪但有保障的工作?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现在很多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人生刚刚起步就想着要躺平退休,靠养老金来度过余生。

其实,这些正是提前耗尽自己人生体验感的表现。

我认为,20多岁的迷茫、焦虑与无助,并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在精力最旺盛的人生阶段,却对未来充满了失望、无奈和愤恨。

沉迷手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沉迷于手机的5大危害)(1)

02. 快感阈值提高后的空虚

小时候,一袋零食、一本漫画、一根皮筋,就可以让我们开心一整天。

可长大后,有足够的资金去买更多的零食,以及更全的漫画书时,我们却很难获得快乐。

直到看到手机里那些搞笑的视频、鬼畜的画面,以及扮丑夸张的内容,才能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里得到些许乐趣。

可,当手机成了我们快乐的唯一来源后,不仅会让我们忽略生活中那些搞笑逗乐的趣事,而且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的快感阈值。

就像papi酱曾说:

“我在手机上,看别人撸猫玩狗的精彩生活,读着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和未曾见面的沙雕网友快乐互动。 我突然发现,我已沉迷手机。 当我决定放下手机,感受身边的世界时; 我发现,原来,我的身边没有朋友,我的身边没有有趣的事,我的生活,一点都不美好。 最后我觉得,还是手机好。 我,爱,手,机,”

远离手机,同时也远离了那虚幻的“美好世界”,当再次直面自己惨淡的生活时,你会发现它是多么的无趣、无味。

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利用手机来逃避现状,拖延问题。

KPI带来的重压和焦虑,迫使我们利用手机来饮鸩止渴,缓解浮躁的情绪。

可每玩一次,就焦虑一分,继续玩就会一直焦虑……

这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让我们对手机越来越欲罢不能。

毕竟,还有什么能比手机更好玩的事情呢?

不玩手机,还能做点什么让我更快乐的事情呢?

没有答案?

那就继续玩手机。

沉迷手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沉迷于手机的5大危害)(2)

03. 屏蔽噪音去感受内在

网络的过于便捷,在提高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时,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噪音”。

热点新闻、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把我们的感官训练的越来越敏感,以至于一会不看手机,就觉得会错过什么天大的事一样。

接收不到信息的焦虑,以及接收过多无用信息的疲乏,会把我们一步步推向迷茫,甚至是颓废堕落的深渊。

可如果一味地接收信息,那拿什么时间用来消化呢?

心理学家Kaufman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

他研究的课题是:一个人思维最活跃、创意最多的时刻是在什么时候?

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在淋浴时

很多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人在洗澡时,我们的感官被迫暂时关闭。

在接收不到外界信息的刺激时,大脑就会转向「内在」,去思索和反省那些,保存在我们记忆深处的观点、想法,然后再释放出我们平时不易觉察到的东西。

这些,才是伟大的创意,以及丰富灵感的来源。

而且,即便你一天都没看手机,也不会对你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

就算你每隔3秒看一下微信,没事的人还是不会找你; 就算你每天浏览了上百条信息,不能为自己带来收益的,还是和你无关。

不如屏蔽掉那些“噪音”,好好感受当下的生活吧。

沉迷手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沉迷于手机的5大危害)(3)

04. 聚焦自身,对空虚进行反思

很多人之所以放不下手机,其本质原因在于不敢面对,放下手机后所产生的空虚和无聊。

心理学家克莱因曾提出过一个“心理位置”的概念。

它指出了一个人观看自己与他与世界的关系,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的视角。 一种是“偏执分裂位”,又称PS位;另一种是“抑郁位”,又称D位置。

也就是说,当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美化自己,甩锅给别人;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聚焦自身,进行反思。

选择美化自己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会这样想:

我加班了很久才做出来的文件,总是不过关,老板是不是故意在针对我? 这次没考及格,还不是怪老师没给我们划重点。

而选择聚焦自身的人,会这样想:

这份文件一直不过关,是不是我哪里做得还不够好?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我的办公效率? 没考及格,大部分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没有好好复习。

相比于前者,后者更能找到主要原因,从而可以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给空虚一点反思的时间,让负面情绪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

沉迷手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沉迷于手机的5大危害)(4)

05. 慢下来,感受时间对你的回报

急功近利的社会,让我们越来越渴望“速度化”、“高效化”。

两天就要看完一本书;一个月就要学会PR;三个月就要从小白变成大拿……

在“速成”的要求下,我们的神经会高度紧绷,会觉得发呆就是在浪费时间,慢下来就是不思进取。

可很多时候,过快的步伐,会让我们来不及对生活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反思和感悟。

两天看不完一本书没关系,你迟早可以一天看完一本书。

重点在于,屏蔽掉外界的干扰,好好感受当下思维的碰撞,以及“心流状态”的体验。

相比起,往大脑里塞满一个小时的洗脑神曲和垃圾信息来说,一个小时的读书会更有意义。

放慢步调,放慢节奏,对生活的“紧迫感”和“疲惫感”也会随即消失。

因为只有慢下来,才能感受时间的流动;也只有慢下来,时间对你的回报才能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