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从交换条约条款开始的。

外国人坚持要从大沽口直接驶近天津,再经天津进入北京城,清帝的令谕则指明,英法换约的人,必须由北塘登陆从陆路进京。

三分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揭秘)(1)

双方都有为修改或重新签订和约,继而放弃《天津条约》议定条款的打算。

但此时,清帝又试图通过一次战斗来吓阻侵略者放弃《天津条约》,而英国政府则想要趁机摄取更大的权益,并为此而准备再次发起任何可能的战争冲突。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56-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东南沿海要地,将战船开到天津附近,清帝答应签订《天津条约》后,英法联军从天津撤走;

第二阶段,至此战争本应当结束,但是在1858年,英法军舰护送着各自的代表到北京交换条约文稿的过程中,再度挑起战事,结果被清军击败;

第三阶段,英法军队战败的消息传回欧洲,英法两国政府决定采取报复行动并进一步扩大战争,最终攻占北京迫使清帝逃往热河。

清朝皇帝就像患了麻风的病人害怕见人那样,玩弄各种稚嫩的把戏来将《天津条约》的签订,当成皮球一样从天津踢到上海,再从上海踢回天津。

三分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揭秘)(2)

在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至1856年英法再次开战之间的二十多年间,英国发现,它无法指望通过《南京条约》的条款执行来获取它所期望的权益。

清朝专制体制赖以寄生的自然社会生产体系,本能地抵制着西方的商品、文化乃至西方人本身。

英国人期待通过修约能获取更为开放的条款,以便扩大在华贸易特权,而这一因素则构成了英军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层次动力。

而清帝显然没有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而对西方人的看法发生根本的改观。

道光帝死于1850年,咸丰帝同年继位不久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便成为了他关注的焦点。

这时,外国人的修约要求,显然在他看来是无理且令人愤怒的,因而英法修约的要求被清帝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至此,双方之间的冲突已经潜伏日久,而亚罗号事件则正好成为引爆这一潜在冲突的导火索。

英国人渐渐明白,要想通过一场远征行动迫使中国屈服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通过武力占领来吞并中国,就像它对于印度的占领那样,则几乎是无法想像的。

三分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揭秘)(3)

1856年,英国远征军在中途被调往印度镇压起义的事例,肯定加深了英国人对于以武力胁迫中国屈服而不是占领吞并中国的政策取向。

但是,战争已经爆发,而且英国人坚持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够迫使清帝答应更多的要求。

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变成了双方都不情愿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