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水产前沿 何鸿浩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11月8-11日,甲壳动物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甲壳动物研讨会”)于海南海口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主办,海南大学承办,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协办,大会邀请了甲壳动物学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科研人员、企业代表及青年学子约350人参与,探讨了研究过程和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遇到的难题和热点问题。
合影留念
据了解,甲壳动物学分会是中国甲壳动物学研究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术团体组织,其基本宗旨是推动甲壳动物学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组织团体的交流以及提高科研成果向生产实践的转化。甲壳动物学研讨会是我国甲壳动物学界的高峰论坛,对我国的甲壳动物学研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集中展示当今我国甲壳动物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交流平台之一,受到了全球业界的高度关注。
本次会议以“创新、发展、生态”为主题,围绕着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生态与环境毒理学、遗传学与种质改良、免疫学与病害防治、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饵料生物学与营养调控、水产养殖与环境调控等方面进行学术研讨,并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促进甲壳动物学研究与相关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会议现场
此外,本次大会还获得了海南蓝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恒兴饲料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渔夫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阿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元莘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赞助。
部分前排嘉宾
大会报告
环境科赫氏法则——以对虾白班综合征和肝胰腺坏死症为例
中山大学 何建国教授
何建国教授表示,统计数据中虾蟹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种类,2018年养殖产量约411万吨,产值约2000亿元,消费市场价值约8000亿元。其中对虾(凡纳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产量约137万吨,产值约620亿,消费约197万吨,进口约60万吨;罗氏沼虾16万吨,产值约80亿;日本沼虾28万吨,产值约150亿;克氏原螯虾130万吨,产值约560亿;中华绒螯蟹84万吨,产值约480亿;三疣梭子蟹11万吨,产值约100亿;拟穴青蟹5.7万吨,产值约91亿。
环境科赫氏法则是生态科赫氏法则的延伸,是传统科赫氏法则、分子科赫氏法则的补充和扩展,即1种环境,1种病害或多种疾病。其中环境包括物质基础和气候条件二个部分,这两者决定了特定疾病的发生。
异翅亚目昆虫东南亚广布种的谱系地理研究
南开大学 卜文俊教授
卜文俊教授提到,一些广布的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秦岭-蒙古高原以东的中国、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形成了的独特的东亚分布类型,是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的独特的分布类型。其主要特点为以我国东部为主要分布区;跨古北区和东洋区分布;气候为多个季风;地理地质多为陆地、山系。
大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的最新分类体系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李新正研究员
李新正研究员表示,地球上的生物目前一般划分为6界,即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以上6界在海洋中均有分布,海洋生物在门类上比陆地生物更加丰富多彩。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各种生物,已知的26万多种海洋生物中,有超过98%的物种生活在海底。我国已报道海洋生物2.8万种,大部分为底栖生物。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些分类体系发生了变化,其中对虾科也有所变化,如Litopenaeus vannamei凡纳滨对虾的拉丁名、中文名变更为Penaeus vannamei凡纳对虾。
前路漫漫未来可期:真虾下目系统发育的阐释
香港中文大学 朱嘉濠教授
朱嘉濠教授指出目前我们在分类研究上仍有不足,一些甲壳类动物的分类可以更加准确。以蟹类举例,我们可以从分子的方法进行研究,从一些关节处就可以看出结构的不同,所以我们也应该将分类进行相应调整。
中华绒螯蟹抗菌免疫机制初步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王群教授
王群教授介绍Dscam cloud是迄今为止发现可变剪接异构体最多的基因,功能高度分化,且同时存在跨模型和分泌型蛋白。Dscam cloud的可能多、疑点多、争论多,研究难度大,但其在果蝇中能够调控生理功能。从2000年起,学界对节肢动物Dscam基因功能系列研究,暗示了Dscam的病原特异性免疫功能。
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红螯螯虾是一种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是非常好的营养保健食品。该品类养殖病害少,适温范围较广,对于低氧等其他水质变化忍受能力较强。红螯螯虾幼虾5个月养成时就存在部分个体性成熟怀卵现象;人工越冬后至翌年8月底,单个雌虾总产卵最多可达4次(一年多次产卵类型);一次成熟一次产出。雌虾怀卵期集中于4-6个月;个体间怀卵量差异很大,范围在210-1050粒,怀卵数量和质量依次降低。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in a crustacean
厦门大学 刘海鹏教授
刘海鹏教授讲解了白斑综合征病毒在甲壳动物中的细胞入侵机制,探索了病毒与正常细胞接触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的各项作用机理。
对虾基因组及对虾神经系统的一些分子特征解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张晓军研究员
张晓军研究员介绍了凡纳对虾的基因组图谱特征,目前完成了目前被认为基因组最复杂水产养殖动物-对虾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简单序列重复是对虾测序组装困难的原因,通过三代测序得到解决;对虾基因组结构的特点主要是丰富的SSR序列、大量的物种特异性基因和大量的串联重复基因;神经相关基因家族的扩张可能使虾能够快速进行神经信号转导,增强其响应能力和运动能力,适应游泳底栖生活方式等。
接下来将继续构建更高质量的对虾基因组精细图谱,建设更完善的对虾基因组数据库;开展更多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与蟹、龙虾、螯虾与水溞、鲎、昆虫;深入数据挖掘,解析对虾特殊的生命现象,如基因组的解码将为对虾神经生物学研究做出更多贡献;开展对虾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
罗氏沼虾良种创新模式探索
湖州师范学院 杨国梁研究员
杨国梁表示白尾病始见于1994年从泰国进口的虾苗中。此后,该病逐步在国内的各个罗氏沼虾养殖区和育苗场中流行,给产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我们建立了种质库,并在源头控制病原的传播,培育无特定病原亲虾,切断了传染源。最后,无特定病原、有生长优势、繁育力强的南太湖1号面世。目前,我们通过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进行育种,新品系“数丰”品系有望在近期面世。
东亚地区近溪蟹线粒体基因重排及其系统发生含义
南京师范大学 孙红英教授
Effects of fish oil replacement with vegetable oils on ovarian development,lipid metabolism,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metabolomics of adult female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上海海洋大学 吴旭干教授
凡纳对虾肠道微生物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
海南大学 李二超教授
第七届理事会名单
花絮部分
【关键字】:甲壳动物对虾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