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奇案孙传芳(孙传芳遇刺身亡后)(1)

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在天津遇刺身亡,消息一经传开,社会各界舆论反应强烈。作为北洋军阀中的后起之秀、前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可谓名噪一时,其遇刺事件立即引起了全国关注。

十大奇案孙传芳(孙传芳遇刺身亡后)(2)

各大报刊的评价“一边倒”

《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妇女月刊》等报刊皆在14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孙传芳被刺身亡的消息,但从各大媒体的评论看,对孙传芳其人是大言其过而少言其功。对于行刺的施剑翘则多给与了同情与支持。

《大公报》以“孙传芳如此下场”为题,指出孙传芳之死是罪有应得,是10年前一时快意之举埋下的冤冤相报的祸根;《大众生活》杂志发表感言称:孙传芳皈依佛门,一面做和尚,一面当间谍,是今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天“放下佛经,立地成屠”的典型屠夫。

十大奇案孙传芳(孙传芳遇刺身亡后)(3)

主流媒体也贬低孙传芳

代表中央喉舌的主流媒体《中央日报》虽然不便公开表明立场,却也在11月26日刊发题为《孙传芳火烧万福桥》的文章,专门对孙氏残害生灵、祸害百姓之罪过及生前“燕赵卫士,左右环侍,不离跬步”的奢靡生活进行谴责,并详细介绍了孙传芳生前不顾民生的一桩恶行。

“民国十六年,孙兵败途经此桥,忽手谕其留后段成式旅长。于经过此桥时,用火油柴草浇到桥腹而摧毁之。于是此艰难缔造仅有之长桥付之一矩,从此每当发水之际,渡河者无不视为畏途,偶不慎浪涌船翻葬身腹者,时有所闻皆孙氏火烧桥腹所赐也。”

十大奇案孙传芳(孙传芳遇刺身亡后)(4)

贬孙赞施的原因有四

全国各大媒体,包括《中央日报》都一边倒的为施剑翘开罪,报道其个人时多以“为父报仇”忠孝之形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形势密不可分:

为北伐正名。北伐军起兵之初,集中全力攻击盘踞两湖地区的吴佩孚,孙传芳趁机集结五省联军于江西,随时准备断北伐军之退路;北伐军连战连胜,保卫华中重镇武昌后,孙传芳命部队四面合围,企图一举围歼北伐军于武昌城下,后因部下纷纷倒戈而未得逞。

十大奇案孙传芳(孙传芳遇刺身亡后)(5)

北伐军转向攻打孙传芳期间,孙军数独反扑,并重新占领九江等地,对城内的革命群众展开大屠杀;1927年8月,孙传芳趁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之机,勾结奉系军阀倾巢出动,带领11个师又6个混成旅反攻南京,幸亏桂系第7军等部拼死抗击,才未让其得逞。

孙传芳罪有应得。孙虽然恶行累累,但由于长期避居天津租界,身家豪富,因此生活依然安逸,竟然还建起居士林,每日参禅礼佛。广大群众和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对“有些军阀得意时残民以逞,祸国殃民,失意时又专事勾结,数典忘祖”的情况早已深恶痛绝,此番孙传芳被杀,正是遂了全国人民的心愿。

十大奇案孙传芳(孙传芳遇刺身亡后)(6)

拉拢冯玉祥。冯玉祥的鼎力帮助是“施剑翘案”处理结果的关键因素。1935年,华北局势日益危急,全国要求抗战呼声很高。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上,冯玉祥因坚决主张抗日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2月28日,再次当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成为国民政府高层的核心成员,加上冯玉祥在西北军中的威望和地位,蒋介石迫切需要冯的鼎力支持。此时,行伍出身的冯玉祥深深为施剑翘的坚毅行为而感动,公开呼吁为其减刑,要求政府特赦,蒋介石也就乐的顺水推舟。

顺应时代潮流。20世纪30年代,女权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悄然兴起,施剑翘苦等十年为父报仇的精神和义举被誉为“女中豪杰”、“一代侠女”,多个省市的妇女代表公开通电,要求特赦。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当时倡导的新生活运动中,中心思想就是倡导国民道德,忠孝节义。在“施剑翘行刺案”中,其行刺的理由“为父报仇”“为国除害”,各大团体也纷纷以此请求:“孝之诚,其行之勇,特为请特赦。”

十大奇案孙传芳(孙传芳遇刺身亡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