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服务运营模式(社区建平台服务大变样)(1)

群众在设施齐全的幸福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排练节目。 本报记者 王睿摄

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幸福里小镇,刚刚投入运营的幸福里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社区里最受群众欢迎的阵地:办事、读书、娱乐甚至还有专门为小学生开办的“四点半课堂”,真正让群众在社区实现办事顺心,服务贴心,过得舒心。

群众不出社区

政务一网通办

7月16日一早,幸福里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便民服务站里,不少家长陆续前来为孩子办理证件,但业务窗口前却始终没有出现排长队的现象。

前台接待人员耐心地为群众讲解办事流程,从办理身份证、户籍登记到办理残疾人生活补贴、城乡居民养老金,再到办理社区红白喜事手续、自助领取发票,一共9类78项与居民息息相关的业务被精准分流到社区窗口、物业服务窗口、注册登记窗口、户籍窗口及综合窗口等5类窗口。

“以前办理贫困生证明需要跑村委会与街道盖两个章,现在只需在便民服务站盖上社工委审批服务专用章和街道审批服务专用章即可。”便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说。

把政务服务下沉至社区,使群众办事不出社区,是西咸新区2019年深化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方向。今年以来,西咸新区依托政务服务网建设,梳理下放高频服务事项,预计到今年9月底,西咸新区60%的政务服务事项能够实现就近办理。

幸福里党群服务中心正是这项改革的首批试点之一。底张街道提出“办社合一”的便民服务模式,并推出了社区级“一枚印章管到底”的服务审批制度,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纠纷不出社区

协调排忧解难

党建活动室、社区协商议事室、居民议事室……如今,幸福里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社区居民协商解决问题的重要场所。

7月12日,幸福里小镇9号楼的部分居民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反映自家楼下的饭馆油烟排放不当问题。

“我们当即联系了负责商户管理的众思能有限公司负责人与投诉居民,三方在社区协商议事室进行沟通。最终在我们的协调下,众思能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意责成商户将油烟管道改道。” 幸福里社区社工委的工作人员说。

改造完成后,环保和城管等管理部门对改道工程进行了验收,一起社区矛盾就此被平稳解决。

幸福里小镇属于回迁小区,这里的群众正经历着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为打消回迁村民的后顾之忧,每名回迁村民都获得了10平方米的幸福里小镇商业用房面积。商业用房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群众按商铺入股领取分红。7月8日,幸福里小镇举行第二次分红仪式,3670名居民分得784万元的红利。

幸福里社区社工委副主任韩军琦表示:“以前在农村时,需要村委会出面调解的村民矛盾,在搬进社区后,由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协调解决。我们争取做到纠纷不出社区。”

幸福在社区

洋溢多彩生活

7月16日,为准备一场歌唱表演,年近70岁的朱培军一早便赶到幸福里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与20多位同伴紧张排练起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现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经被各种群众活动排得满满当当,要排练都得提前预约。”朱培军说。

自2017年首批村民回迁幸福里小镇,这里目前已居住1万多名群众。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幸福里党群服务中心三楼被开辟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专设舞蹈室、书画室、乒乓球台等向居民免费开放。目前幸福里小镇群众自发组织的10个文艺社团,已吸收近400名社区居民参加。

在抓好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幸福里党群服务中心还考虑到幼龄居民的托管问题,开设了“四点半课堂”,专门解决小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照管的问题。

按照计划,空港新城底张街道8个社区、11个行政村的全部居民将回迁至幸福里小镇。幸福里小镇还将建设3个这样的党群服务中心,预计服务近7万名居民,实现群众住在幸福里,经营幸福家的美好愿望。(记者 王睿 实习生 许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