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叙利亚突然接连采取激烈行动,轰炸了叙利亚中部城市代尔祖尔的设施,并宣布此举系空袭了叙利亚内地的“伊朗基地”。此后,美国总统拜登又发布命令,要求美军又去空袭代尔祖尔,去清除叙利亚境内的“伊朗目标”。

美军军机很快出动,依照命令,上报炸毁了预定目标。但这种袭击终究没什么意义,在伊朗核问题谈判与中东石油问题的风浪中,也显得悄无声息。

美国和伊朗开战的可能性有多大(伊核协议达成在即)(1)

事实上,如果从美军上报的“空袭”过程来看,这次因拜登下达命令而起的行动甚至不像一次“空袭”。

根据美军司令部向媒体披露的消息,美军根据线报,锁定了13处“伊朗设施”,但在轰炸时,因为两处设施“附近有人”,美军就将其“剔出袭击目标”,待到机群前往轰炸地域时,又因两处设施“有人”,美军竟扭捏一番,只炸了九处。这种一方面展示强硬,一方面又不想刺激伊朗,专打无人目标的行动是反常的,美国在中东面对区域强国的乏力也显现了出来,一种外强中干的派头更明显了。

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美国对伊朗发动袭击的动机虽然费解,但仍能观测到一些苗头。这其中最具相关性的细节固然与美军在叙利亚的基地遭遇打击,美军“报复”伊朗有关。但这种临时发生的事件终究只是借口。更长远的角度来说,伊朗核问题的谈判进度也许对其影响更大。

美国和伊朗开战的可能性有多大(伊核协议达成在即)(2)

目前,按照美国国务院的口径,伊核协议的谈判形势转好,其态势属于“临近达成”。一些媒体甚至因此添油加醋一番,高呼“接近达成”。考虑到伊朗的确已经有所让步,这种夸张的口径也并非胡说。根据美国谈判官员向媒体披露的情报显示,伊朗为了签署协议,甚至顾全大局地作出关键性让步,放弃了先前的一些要求,本来使得伊核协议达成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然而现在,伊方的让步换来的却是美军的炸弹。

应该说,美国及其内部政治环境在伊核问题上不是铁板一块。伊朗虽然肯做让步,但拜登和美国方面好像就骑虎难下了。美国的“盟国”以色列甚至上窜下跳。

面对伊朗即将重返核协议,有望与美国达成一点东西的现状,以色列总理拉皮德率先跳了出来,向对话当事国之一的法国发出威胁,称如果达成协议,以色列不受其约束。以色列一些前政要也对拜登抛出狠话,要求美国要在最后一刻退出谈判。考虑到以色列当局与美国保守力量之间的利益输送关系,以色列的“友邦惊诧”就反射了美国国内政治压力的影响。

美国和伊朗开战的可能性有多大(伊核协议达成在即)(3)

这样一来,拜登当局就做出了一种滑稽的举动。面对“友邦”代表的政治压力,他不敢多走一步,以至于这种装模做样袭击伊朗的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假动作。美国一方面要解决伊核问题,一方面又不敢做出大动作的样子已经很突出,这种在重大国际事务上的优柔寡断,也成了他外强中干的象征。

幸而,在风起云涌的中东格局下,地区强国也懒得在乎美国究竟是什么姿态。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沙特阿拉伯在石油问题上对美国的态度。

美国和伊朗开战的可能性有多大(伊核协议达成在即)(4)

此前,拜登曾经放下身段,前往他试图打成“国际贱民”的沙特阿拉伯,希望该国能增产点石油,缓解一下全球油价的压力。但以沙特、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 ”国家已经做好了减产准备。就在拜登宣布空袭两天前,沙特能源大臣已经明确宣布,“欧佩克 ”准备随时减产。

此后,随着全球投资机构也闻风而动,大举做多原油,导致油价持续飙升,美国让沙特增产,降低油价的努力也彻底落空了。这一局面比起装模作样的空袭,或许更能展示他外强中干的本质,而美国对沙特等产油国家控制力的丧失,将进一步从中东瓦解他的全球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