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秦国崛起大结局(国命纵横)(1)

《大秦帝国》第二部国命纵横两卷,读完。心情并没有象读第一部《黑色裂变》那样激动的跌宕起伏。小小张仪苏秦,怎能和商鞅那样的磐磐大材相比,更别说秦惠王嬴驷小儿,虽有一点孝公遗风,还算是一个有为明君,但又怎能同豪杰一世的秦孝公嬴渠梁并论。嬴驷病入膏荒之时,也曾叹息,天意如此啊。嬴驷不良,车裂商君,落得如此下场。

天下之势,谓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命纵横,讲的是战国时期,山东(崤山以东)六国(齐楚燕魏赵韩)在苏秦奔走游说之下,合纵抗秦。而秦国在张仪的谋划之下,采取连横之策,就是采取无所不用其极的办法,分化瓦解合纵联盟。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时间,天下邦国尽成两士子大舞台。动辄一言息刀兵,几语起祸端。

彼时的天下,被鬼谷子的两个学生,苏秦张仪,高手过招,搅得翻云覆雨。照理说,这样的故事应该是更加扣人心弦,激荡人心。但我读来,却并不如第一部《黑色裂变》那样让我热血沸腾。总觉得那些国君们,决定一件事情是如此地草率,庙堂之上,听得一番激昂言辞,立马就可定下邦国大计,我感觉不到那种应有的沉重与庄严。是我没悟透,还是作者没写够,应该是前者吧。作者能读尽浩若烟海的史籍,拾来珍珠,串成华章,已是伟大。我岂能小看,可能是因我猪八戒吃人参果般,囫囵读过的原因吧。也许他日回味,方才叫好。

其它不说,先为苏秦张仪的友谊叫声好吧。英雄要与英雄过招,方显英雄本色。真的英雄,因着旷达的情怀,哪怕政见不同,各为其主,都私毫影响不了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明知张仪是自己唯一的对手,苏秦还向秦国推荐张仪,只为助朋友一展抱负(当然,也有为自己找个棋逢对手才过瘾的私心吧,我小人地这样揣测)。联横,张仪是知难而为有可为。而合纵后期,张仪苏秦都知道苏秦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何其悲壮!各为其主其信念,张仪眼看着苏秦不可为而为,是万般无奈,万般无奈啊。苏秦与张仪,这一对朋友与敌人,把这英雄侠肝义胆的友情,演绎到了极至。周瑜诸葛亮应该象他们学习,庞涓孙膑,更应该向他们学习!

虽然这第二部并没有第一部那样激动人心。但看到张仪苏秦各人奔走六国的路线图,我还是小感动了。两人真的是前脚赶后脚啊,在交通如此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热血抱负,为了国之利益,为了自己的信念,奔走在六国之间,置生死不顾。苏秦使魏,为赶时间,遇洪水可以冒死泅渡过河,誓死追随者众,绝然不辱使命。现在,哪里还找得到如此敬业的公务员,哪里找得到这样的团队。期待后有来者。

国命纵横照样充斥着战争杀伐,权谋机变。但哪有商鞅与孝公肝胆相照,呕心沥血复兴秦国的故事感人。哪有庞涓孙膑斗法的故事扣人心弦地精彩。哪怕就是爱情。苏秦与燕姬,张仪与嬴华和绯云,算是英雄总有美人伴。但这爱情故事,又哪有商君与白雪,嬴渠梁与玄奇,那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绝美爱情醇美?!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可叹,邦国之交,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合纵必失败,张仪必胜。但细究,无人胜无人败。合纵或连横,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借联盟息兵之时,求得国内暂时的安宁,给一个稳定局面下,改革发展图强的机会。而山东六国的国君们基本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即便是求得了暂时的表面的平和之时,也是争权夺利,惜乎改革。所以,应运而生,合乎时代的的合纵连横,最后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必然是不了了之的。苏秦遇刺,张仪引退,璀璨的合纵连横,就此谢幕。此一时,彼一时,合纵连横的叱咤风云散去,你方唱罢,舞台让给后人登台吧。

邦交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春秋战国时期是如此。当今世界,仍是如此。只不过,舞台变大,彼时的国,是现在县与县,至多算是省与省之间的争伐。现在的国与国,仍然千古不变地在继续上演着合纵联横那一套。只是因着世界变大,无限多元,再难有那样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而已。而更不可能成就那样举数国,同盟的盛况了。哦,还是有一点吧,比如一些区域性的联盟,亚太经合组织,泛美联盟,欧盟,东盟等等,一些地域性或经济性或政治性的暂时联盟。哦,还有联合国,这个最大的,最松散的联盟。其作用,呵呵,不说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春秋战国时,怀抱兴国抱负士子们的口头禅。时代发展,国虽变大。但理,是一样的。大哉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那些邦交治国之术,御国之策,百家争鸣那些璀璨的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永不落伍的。外国领导读《孙子兵法》早已不是新闻。相信我们的领导人,不用人说,应该是早把这些中华文明的精髓铭记于心的吧。

看完国命纵横,无大感慨,但有四小事想说:

一是看到张仪因一策疏漏,在楚获罪,受刑醒来,第一句话,含糊不清的说,“我的舌头还在吗?”我笑了。这些纵横家(相当于今天的外交家)呀,全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国是是它,庙堂雄论是它,嬉笑怒骂,还是它。这舌头怎么不重要。张仪呀张仪,经历生死之后,你这一句,问得太可爱了。

二是看到张仪两骂孟子,我笑了。我太佩服张仪渊博知识,雄辩口才了。知道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朗,我还不知道孔孟并称的孟子也曾被一个竖子张仪骂成那样啊。看到张仪出口成章,如滔滔江水,骂得儒家大德,辩才天下第一的儒家大德老孟子啊,气得一句话不能言(因为张仪一气呵成,嬉笑怒骂,说的全是事实,根本无从辩驳),口吐鲜血的时候。我感慨了,为张仪的学识,为张仪的急智,叫好。

三说一稀奇事吧。有人说,庄子的《逍遥游》开篇几句。说的是一艘外星飞船。我很惊异于这种说法,认为那不过是庄子的夸张手法罢了,怎能说描述的是外星飞船呢。在大秦帝国中。我又看到那几句。再读,不禁有点赞同那种说法了。放开思维去想下。庄子好象是描写的一艘巨大的外星飞船,从海底起飞的场景。也许庄子真见过飞船,外星人。要不,他又怎有庄周梦蝶那样瑰丽奇特的想法呢。看吧,《逍遥游》开篇几句是这样说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重天之云。现在看来,还真是象科幻电影里,一艘巨大的外星飞船从海底,飞向天空的场景啊。世界之大,无其不有。敬畏敬畏!

四是以前武侠小说中,常看到什么来一招苏秦背剑。哈,当时不明就理。却原来,还真有来历。苏秦背剑。据《大秦帝国》中的描述,还真是他独创的马上背剑方式。但我实在是搞不懂,苏剑那种把剑背在背后方便骑马上的平常举动,如何能演变成一招厉害的剑法。也可能仅是取其花哨的名字而已吧。这一点觉新鲜。

附:读《大秦帝国》第一卷黑色裂变时的片断感受:

民心啊,人性。质朴至高的民心人性。

商君归来兮,三生为神。夫人归来兮,三世圣女。

看到商於人民为商君的至高葬礼篇,又忍不住落泪了。

旷世的红颜,千古的爱妻,肝胆的君臣,惊天的伟业。集此一生的昭昭大德、磐磐大才,极刑车裂又何妨?!轰然车裂,也是成就他不朽英名的感叹号!他就是万古强臣,商君--卫鞅。千秋功罪,但与人评!!!

古往今来,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为政者?!血性的时代,催生了血性的王者与臣民!

当殚尽竭虑,呕心沥血,和卫鞅厉图变法,在血性秦国由弱变强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功勋的国君嬴渠梁,英年呕心沥血而逝,下葬之时。上苍落泪降悲雨,黄土路滑马不行。当下,数百老秦人。泪请抬灵上山。大雨中,万千乡野匹夫为国君义勇抬灵。

“雨幕无边,天地肃穆。白氏老族长向灵车深深一躬,举起令旗,猛然跺脚,嘶声哭喊:老秦人哟。送国君哟,好国君哟,去得旱哟,日子好哟,公何在哟。一声号子,老泪纵横,齐声呼应,万众痛哭。雨雾萧萧,天地变色。妇孺挽手,童子噤声”。

更别说他,山无棱,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传奇爱情!他就是,秦孝公,嬴渠梁。

大秦帝国之秦国崛起大结局(国命纵横)(2)

大秦帝国之秦国崛起大结局(国命纵横)(3)

大秦帝国之秦国崛起大结局(国命纵横)(4)

大秦帝国之秦国崛起大结局(国命纵横)(5)

大秦帝国之秦国崛起大结局(国命纵横)(6)

大秦帝国之秦国崛起大结局(国命纵横)(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