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爱妻故去后,纳兰性德悲伤难抑,曾经以为平常不过的小事,如今想来都是奢求。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相比于纳兰性德的思而不得,20岁的李清照要幸福得多,因为所念之人虽远,还有来日方长。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被人想念着,也有人可以让自己牵挂和思念,因为,幸福也可以遥望,就如李商隐这两首思念远方妻子的小诗。
01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叶,雨中寥落月中愁。——唐 李商隐《端居》
简译:
远书不至,归梦难成,两者皆是悠悠,唯有那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的清秋默默相对。
石阶下的青苔和霜染的红叶,在迷蒙的秋雨和冷冷的清月笼罩下,越发地令我惆怅。
赏析:
秋天是思归的季节,北雁南飞,异乡的游子也都盼望着早日与家人团聚,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总会有许多的身不由己,就比如彼时的李商隐,辗转幕府,寄居他乡,归期不定。
这首《端居》作于一个清冷寂寥的深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客居他乡,许久没有收到妻子的家书,李商隐极为牵挂,孤单寂寞冷,一时都上心头。
仕途坎坷,人生失意,李商隐大部分时间沉沦下僚,辗转各地,且多在边远之地,山高水长,归途迢迢,与妻子分居两地,与家人聚少离多,家书就成了他精神的寄托。
诗题点明诗旨,“端居”即闲居,“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人生失意,滞留异乡,心无所依,此刻最盼望的就是亲人的家书,因为唯有亲情才可慰藉游子的愁思,可是,家书却杳无踪迹,闲居生愁,彼时更是难以排遣。
“远书归梦两悠悠”,家书不至,那就去梦里寻求慰藉吧,可是,梦里也寻觅不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午夜梦回,“唯有空床敌素秋”,身边没有妻子的身影,唯有秋夜泠泠,诗人的心中越发空寂。 首句写思念和盼望,次句夜半转醒后的孤单寂寞,第三句“阶下青苔与红叶”移情入景,从室内转到室外,进一步写客居异乡的寂寞,因为少有人至,所以青苔遍地,因为时值暮秋,所以霜染红叶。
青苔、红叶本是绚丽的色彩,可是,“雨中寥落月中愁”,秋雨迷蒙,月光清冷,青苔和红叶就变得凄迷起来,就如他彼时的心情,怎么也灿烂不起来。
想来似乎不通,有雨又怎会有月,也许,这是诗人刻意营造出来的冷寂和凄清,只是为了突出彼时的悲苦和忧愁吧。
前两句是室内之景,写思念和孤寂,后两句写室外之景,凄冷,孤寂,令思乡的悲愁愈甚,整首诗借景抒情,虽冷清,却给人一种凄美之感,因为爱,思念也是幸福的。
0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
简译:
你询问我回家的日期,现在还难以确定,因为巴山这个地方连日秋雨,江水暴涨,就在我给你写信的这个夜晚,窗外犹是夜雨淅沥。
我也盼望着早日回到家乡,与你一起坐在西窗下,在暖暖的烛光里,和你讲述我此刻的心情,这巴山夜雨里有我对你无尽的思念之情。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历来存疑,争议很大,有人说是寄给妻子,也有人说是写给朋友的,查遍了有关他在巴蜀时期的资料,也难以确定写作的具体时间。
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定不是作于其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时,因为在他入川时其妻王晏媄已经病故,据清人冯浩考证,此诗应作于在郑亚幕府之时,郑亚遭贬,李商隐北归,途经巴蜀时而作。
诗题点名时间地点和事件,“夜雨寄北”,就是在下着雨的夜晚给远在长安的妻子写信,此诗情思婉转,读来让人荡气回肠,由此,我更相信它是李商隐写给心爱之人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首句开宗明义,是对妻子来信的回答,你问我何时回家,我现在也难以确定时间,次句写原因,因为“巴山夜雨涨秋池”,江水漫涨,难以行舟,所以归期不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三,四句是展望和思念,也是归心似箭,我也盼望早日归来,西窗共坐,烛光摇曳,你我诉说着对彼此的思念。
巴山夜雨,羁旅堪愁,可是,有了远方亲人的牵挂,有了对妻子的思念,这个凄清的雨夜就不再孤单寂寞冷,有爱可期待,有温暖和美好可盼望,心中就有念头,脚下就有动力,想老都是美好。
此诗具有诗意之美,归家之期虽难确定,但是总有回去的那一天,总会见到日思夜想的亲密爱人,如此想来,巴山夜雨并不愁苦,因为,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
写在后面: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唐 李商隐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妻子病逝后,为了生活,李商隐不得不再次远赴他乡,回首来时路,从此,家门前再也寻不见那个牵挂他的知心爱人了。
李煜曾有词曰:“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想必,李商隐彼时的心情更胜于此吧。
有人为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寻常日子里的柴米油盐,就是最温暖的人间烟火,如此想来,在家书难至的日子里,李商隐又何其幸福的,因为,还有妻子的爱让他牵挂和想念……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