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C(孔内深层强夯法)在对孔内填料强夯过程中,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产生的巨大的夯击能量迫使土骨架产生塑性变形能,从而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特性,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孔内深层强夯原理(探索孔内深层强夯法)(1)

DDC(孔内深层强夯法)在对孔内填料强夯过程中,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产生的巨大的夯击能量迫使土骨架产生塑性变形能,从而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特性,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DDC(Down Hole Deep Compaction)又称孔内深层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先用长螺旋钻头在场地内钻成直径一般为400mm的孔,然后在孔内填入素土、灰土、建筑垃圾或其他材料,并用20~60kN的重锤夯实,由下而上重复操作,直至形成直径为550~600mm的桩体,并使桩间土挤密,从而形成DDC桩复合地基。

孔内深层强夯法在对孔内填料强夯过程中,迫使孔内填料侧向挤出,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同时,强夯产生的巨大的夯击能量产生的波和动应力反复作用,迫使土骨架产生塑性变形能,从而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特性,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在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较之土或灰土挤密桩,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更高且均匀,处理深度更深(一般可达25~50m), 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效果更为理想。

湿陷性黄土的孔隙比一般在1.0左右或更大,但由于在颗粒间具有较强的联结作用,故在天然干燥的情况下可承受一定的荷重,承载力较高,变形量也较小。当黄土浸水后,在自重或一定荷载作用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以致其上的建筑物受损。

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绝大数情况下都必须采取处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而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或全部湿陷量,是从黄土的颗粒结构改变其大孔隙,消除湿陷性,以防止建筑物的不均沉降,确保安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垫层法、强夯法、土或灰土挤密法、预浸水法和孔内深层强夯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