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1)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2)

最近,各行各业的“浙”十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话题,对于绍兴市柯桥区平王线上王化村村民老宋来说,其实“浙”十年的巨大变化从天天行、日日走的日铸岭隧道就能管中窥豹。他觉得,一个小小的隧道,就是一部交通和乡村发展的壮丽篇章。

第一代日铸岭:历史悠久,山路崎岖

老宋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家门口的平王线早已被他研究得通透。聊起这条路,他如数家珍:公元1129年,宋高宗赵构躲避金兵,途经日铸岭,走这条道到岭内驿站休息(后名曰宋驾站、宋家店);一年后,金兵退去,赵构等人又沿原路返回。就这样,日铸古道也被称为“王道”。那时日铸岭古道已经是绍兴一条重要干道。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3)

日铸岭上古茶亭石碑上有记载:“夫岭东连台、温,西接杭、绍……往来络绎,商货奔驰,乃今指之道也。”岭内的百姓通过人力挑担,将里面的茶叶、毛竹等山货运出去,再将煤油、老酒等物资运进来,一直历经明清到近代。

“1970年元旦,第一代老平王线建成通车,沿线百姓结束了走山路的历史。但是由于技术限制,这条路多崎岖,它完全是在岩石皮上凿出一条5米宽的路来。在我印象中,到日铸岭这一段,盘山公路有9公里,一遇雨雪天气,车子根本不敢开,全靠步行。”老宋回忆说。

此后几十年,老平王线几经改造,但道路仍然弯弯曲曲,也成为王化村村民走向外界最大的障碍。“很多人都不愿坐车出门,有的是出去了不太愿回来,不少在山外的亲戚因为坐车不便,也减少了走亲戚的次数……”老宋说。

第二代日铸岭:缩短9公里盘山公路

“要是在日铸岭打通一条隧道,这该多好啊!”这小小的愿望,百姓日盼夜盼。借着乡村康庄工程的契机,2006年,日铸岭隧道工程被列入绍兴县“十一五”规划,2008年正式开工,总投资9500万元,这在当时是绍兴县最长的隧道。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4)

历经三年建设,2011年2月21日,1380米长的日铸岭隧道及其连接线建成通车。“与原有公路相比,海拔高度降低约200米,减少了近9公里长的日铸岭盘山路。王化到平水车程缩短到15分钟、到绍兴主城区车程缩短到30分钟左右。”老宋表示,“那时候,我就料到,王化这片世外桃源人会越来越多,游玩、摄影、访古……今天来看,我的预判是对的。”

第三代日铸岭:致富路的见证者

日铸岭隧道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但并没有解决乡村致富的问题:第二代平王线还是太窄,一到节假日堵车十分严重,改造迫在眉睫。

2016年,柯桥区交通部门将平王线作为南部山区最重要的环线进行打造,全线路进行拓宽,5.5米宽的路面全部拓宽至7米以上,一些地方达到9米宽。全路段做好排水、护栏等配套工程,道路沿线还配套建设了多处停车场。2017年,23公里的全线都实现了亮化,2018年所有改造完成。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5)

“再说日铸岭隧道,这时它也成了绍兴最美隧道之一,车子开过去,一条条‘彩虹’灯带十分美丽,我记得改造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平王线获评省级精品示范道路,今年又获得了浙江省十大最美农村路。”老宋说,日铸岭古道、溪上、王化古村、小舜江等地成为热门景点。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6)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7)

新平王线改造后,老平王线和日铸岭古道就退出了交通舞台,登上了旅游的“大雅之堂”。前几年,绍兴市启动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建设工程,日铸岭古道作为首条游步道通过验收,并形成了日铸岭古道-老平王线的环形线路。此后,来日铸岭古道、老平王线的登山游客络绎不绝,以日铸岭古道为主体的上青古道户外线路成为长三角热门的户外线路,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也带动了祝家、锁泗桥、金鱼村等地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8)

“现在,每年途经平王线、经过日铸岭隧道的客流有数十万之众,高峰时节一天进出平王线的车子就有上万辆。在王化前面有个宋家店村,靠收节假日停车费就能日赚数万元。”老宋感慨这短短的十年变化——一批批农家乐、游乐园、民宿、农场在新平王线沿线茁壮成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平王线沿线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

感慨之余,老宋写下深情满满的话——

昔日的日铸岭古道,让康王驻跸于此、成就“王道”故事;让珠茶集散于此、铸就“平水珠茶”;而今的日铸岭隧道,让在外游子回家不再是难事,让寄情山水的游客,觅得了世外桃源。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9)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10)

监制|丁前程 郑莉

编辑|沙凯迪

文|黄俊 宋晓 徐鑫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11)

绍兴城市道路规划(交通浙十年)(12)

,